
【柳岸·福】最佳礼物(随笔)
对于2023年4月29日下午曾给我作品长篇纪实文学《砥砺人生》提出中肯修改意见的年过古稀的张兴海老师,我是感激不尽。
记得他当时发语音评价说:“昀清,我觉得你这一部纪实文学写得相当成功,总体的框架构思合理,很完整细致地记叙了这个人物的一生的遭遇,他的创业的历程,这人的风貌风采,百折不挠的精神,他的内在精神也表现出来了,写得相当的成功。”在给予整体肯定之后,他随即就又在结构布局、章节题目、重点用词以及细枝末节等方面条理清晰地给出了好几条修改建议,着实让我颇为感动。于是,就想找机会去县城八一村——张兴海老师的居住地,当面好好感谢一下他。他不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更是因长篇历史小说《圣哲老子》而斩获柳青文学奖的著名作家。
于是,2023年6月10日上午8时许,我就想登门感谢张老师。在去张老师家之前,我先给他发了微信:“张老师,上午在家没?想去看望您,另有问题想当面请教。”几分钟后,他回信说:“这么远,电话说。”当时我正忙,还未来得及回复他,他就打来微信电话说:“是不是关于《砥砺人生》那本书的事?”
“与之大有关系,最近比较迷茫,就想当面向您请教一些问题。”我说,“去您那儿,开车也不过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很方便。”他就建议我冷静一段时间与传主再商谈一番。我说谈不拢,我辛辛苦苦写了三年,18万余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行情为每个字四毛,就算打一半折扣,按照每个字2毛钱的稿酬标准,也至少应付36000元的稿酬,出于人情考虑,我当时只要了30000元,可是传主却将我的作品贬得一文不值,只肯出8000元稿酬,还当众羞辱了我一番,就想以最廉价的报酬拿走作品,我岂能甘心?但我心里有底,最起码不能丢掉文人的骨气和尊严。我实在想不通,就没有答应,就让传主将原书稿退还给了中介人侯景祥老师,权当没有这回事。
他就又开导说:“那就多看看书,分散一下注意力,平复一下心情,不用亲自来了。”
但我思前想后,加之提前已与中介人侯景祥老师约好,上午11点要与他在县上会面,取回《砥砺人生》原稿。于是就打定主意,带上烟酒和金典纯牛奶礼品,准备开车先去感谢张兴海老师。孰料,我刚将车停泊在他家门口,张老师就打来了电话说:“昀清,我觉得你还是应该将那8000元收了……”
“张老师,我已到你家门口,咱当面聊。”我兴奋地说。
不料,张老师早已出了屋门,在门口迎接我。
他马上就热情地给我沏茶。
就稿酬问题,他开门见山地开导我说:“这种事,我见得多了。问题在于你们没有书面协议或合同,按常理要在书面协议或合同里写清一字多钱、何时交稿、首付定金多少等问题,加之传主对这一行不懂,甚至以为写书很容易,因而就导致了他对你辛苦付出的误判。我觉得,不要以为受了点侮辱,就轻易放弃要获得的正当酬劳。试想一下,生活缺钱能行吗?一袋盐两块钱,你没有,能将盐买回家吗?因此,我觉得你还是接受了那8000元较好。就算用作请好友吃饭,也不知要请多少回呢!你收下这笔钱,也算是对你辛辛苦苦写了三年的一种回报。到时,再叫个人写个序……办得洋火一点。”
“写序,就要靠您了。”我接过他的话茬说。
不一会儿,侯景祥老师就电话催问我走哪儿了?当得知我在张兴海老师家时,就说他马上就到。因为他的居住地陶然居就在张老师家附近。顷刻间,侯老师就如约而至,只见他提着一个塑料袋子,里面装的是我的《砥砺人生》三本打印稿。
张老师就将刚才劝慰我的建议告知了侯老师,并对侯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你是个热心人,你就受个麻烦,想办法促成此事。到时,我亲自写序,再叫上文学界的朋友,办一场洋洋火火的发行会,那该多好!”
侯老师听罢,也情绪激动地说:“纪昀清的这本书我看了,写得很好,是我看过的人物传记里面最好的,一下子就把我给吸引住了。现在的问题焦点是,咱已让人家传主将原稿退了回来,现在要变回去,估计有难度。传主是我们七个拜把子兄弟中年龄最大的,我们都称他为老哥。他原先为人豪爽大方,之所以变得如此斤斤计较,主要源于原来的木器厂停办了,几年来一直没了收入,可谓坐吃山空呀。不过,我可以打电话询问一下。”
说罢,侯老师就当着我们的面,打开手机免提,拨通了传主的电话。
传主絮絮叨叨,还是坚持他原来的观点:事已至此,就不再回头。
对于这件事,我早已不抱希望,但却被张老师和侯老师的那番热心话温暖到了,这是我那天收到的最佳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