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韻·相遇】信任(隨筆)
信用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本.富蘭克林(題記)
1
我成長在豫西的大山深處,那里群山環(huán)繞,景色雖美,但交通極為不便。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我在離家十八里外的鎮(zhèn)上讀初中。那時候,農(nóng)村沒有通車的土路,也沒有便捷的交通工具,每次上學、放假回家都只能依靠步行。對于我們這些家離學校遠的農(nóng)村孩子來說,上學讀書確實是一件相當不易的事情。
那時候,在學校進餐,學生需要背糧食到學校換糧票。男同學們倒還好,他們可以輕松地背著裝滿玉米或小麥的布袋或尼龍編織袋,三三兩兩結(jié)伴而行,一路上有說有笑。然而,對于女同學來說,情況就完全不同。她們不僅要考慮力氣大小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肩上扛著布袋走在路上,總覺得有些丟面子,會感到害羞和難為情。我們學校,食堂的衛(wèi)生狀況很令人擔憂,據(jù)說有些學生吃飯時碗里還出現(xiàn)過老鼠的毛發(fā)和尾巴。這些對于平時在家嬌生慣養(yǎng)的女同學來說,實在是難以忍受,有些女生甚至因此選擇了退學。我記得我的鄰居家的孩子就曾向我講述過許多關(guān)于學校食堂的離奇見聞,雖然我不太相信,但他描述得如此生動,我也不得不懷疑其真實性。幸運的是,我從初中到大學,從未在飯碗里遇到過這樣惡心的事情。
事后,有人猜測這可能是某些心理有問題的炊事員故意惡作劇,以此來惡心和捉弄學生。雖然我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性,但我仍然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是有良知和道德的,不會拿學生的溫飽和健康開玩笑。
如果說炊事員不講衛(wèi)生,我倒是比較相信。畢竟農(nóng)村條件有限,有些炊事員可能不太注意個人衛(wèi)生,比如不洗手就直接給學生盛飯。這種情況雖然令人不悅,但大多數(shù)學生因為饑餓,也不會太在意這些細節(jié)。有些細心、愛干凈的女同學可能會因此吃不下飯,但大多數(shù)人還是會選擇填飽肚子為先。畢竟,在饑餓面前,面子和衛(wèi)生問題往往會被暫時拋到一邊。
2
我清晰地記得初二春天的一個早晨,出完早操后,全校正在整頓紀律。突然,校長大聲喊出了我的名字,指責我昨晚半夜敲鐘。頓時,整個操場一片嘩然。校長要求我站在操場中央接受批評,以儆效尤。我當時心里一驚,完全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我從未做過這樣的事情,這個罪名對我來說簡直是莫名其妙。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校長當眾批評,我感到臉上火辣辣的,像是被火燒一般。我的確被人冤枉了,心里既氣憤又焦急,但當時那種場合下,我也沒有機會為自己辯解。
只聽校長在高音喇叭上一遍又一遍叫我的名字,我就是磨磨唧唧不想出列,急得跟操的班主任不止一次地小聲質(zhì)問我,這事是不是我干的。管學生伙的老師是我父親的同學,他認識我,也催促我站出去。無奈之下,我只好紅著臉、硬著頭皮走到操場中間,忐忑不安地來到校長身旁。
校長望了我一眼,眼神中并沒有責備之意。在開全校師生表彰大會時,他曾多次親手把獎狀交給我,我的名字在全校師生中早已耳熟能詳。那時,我七個科目中,能拿下五個單科第一。
校長在全校師生面前鄭重宣布,半夜敲鐘搞惡作劇的人并非我,并嚴厲地批評了那個思想道德敗壞、逃避責任,甚至栽贓陷害我的敲鐘人。
盡管誤會已經(jīng)澄清,我心里雖然松了一口氣,但并未因此感到高興。如果校長沒有認出我,即使我有一百張嘴,恐怕也難以自證清白。雖然這件事讓我感到很丟人,但值得欣慰的是,校長認出了我,給了我應有的正名和信任。
3
1995年,我高考落榜,選擇在西峽縣第一高級中學復讀。那時,學校的伙食需要用現(xiàn)金換票,對于來自農(nóng)村的我來說,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并不寬裕。有時,生活費跟不上,我也不好意思向同學借,只能選擇省下一頓午飯或晚飯。
后來,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去學校旁邊的水電設(shè)備廠職工食堂吃飯,我也跟著去看看。那里的經(jīng)營者是一對和善的中年夫婦。雖然飯菜并不十分可口,但他們卻對我格外關(guān)照。得知我生活上的困難后,他們熱情地邀請我到他們食堂吃飯,可以先記賬,等我有錢了再付。
我深知這份信任的珍貴,因此每次父母寄來生活費,我總會第一時間去還賬。近一年,我們之間的信任和友誼就這樣一點點積累起來。
那對夫婦曾多次夸贊我誠實守信、心地善良。他們開玩笑地說,我長大后一定是當政法委書記的好人選。然而,我最終并未走上仕途,而是選擇了在三尺講臺上默默奉獻。雖然未能實現(xiàn)他們的期望,但我對他們的感激之情從未減少。
世界雖然大,但人心可以相互感知。自1996年離開西峽一高后,近二十年的時間里,我再也沒有見過那對夫婦的身影,但他們的恩情和信任一直伴隨著我。信任就像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在生活中,我始終信任他人,同時也得到了他人的信任。信任是雙向的,愿我們在生命的旅途中不忘初心,誠信前行。
李白曰:
“留我孔子琴,琴存人已歿。
誰傳廣陵散,但哭邙山骨。”
西峽一高,豫西翹楚,清北搖籃。
司馬光留詩:
“瑣瑣南陽菊,秋潭歲自開。
孤根擁紅葉,落蕊媚蒼苔。
正以參苓藥,因之植紫臺。
愿兼金掌露,同入柏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