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韻】憶昔少年事(散文)
一、彎弓射鷹
想當(dāng)年,苗家伢子,衣敝腹饑,別木槍,背竹劍,一副英雄膽。威風(fēng)凜凜之際,大雁列陣天上飛,有人喊“打”,手槍朝天擼——“突突突”,眾人嘴角濕漉漉,不見半支雁翎落,拉垮喪氣。落毛一聲“做竹箭”,豪氣立盛,鉆入竹林,砍來毛竹、箭竹、白竹和黃蠟藤,齊聚在倉庫坪里造竹箭。
沒人見過實物。翻擺連環(huán)畫《水滸傳》等書,大伙照貓畫虎。弓用毛竹開片削刮,筠上雕龍似蛇為飾,再刻屬主名;或裁白竹一截,經(jīng)火烤曲,翠竹熏煙跡,恍若殺氣繞。弦以韌性藤條,或偷母納鞋底復(fù)股麻線。箭桿,取高粱芭茅桿,也有用小箭竹做的。弓裝弦,桿套竹木鏃,竹筒箭壺,大功告成。長短、粗細、張弛,因人而異,適則為宜。
初試箭芒,在山林之中。走獸,有野狐、黃鼠狼、土拔鼠等;飛禽,有巖鷹、野雞、竹雞等等。先習(xí)靶山林靜物,再逐射小型鳥及野雞等,從梽木坑、牛欄洞至棗子園,禽獸驚惶,屢有斬獲,射藝漸進。父輩極度反感和焦心。野豬毀稻拱地,我們雖用磨制鐵鏃驅(qū)逐,然而也逃脫不了被繳械的命運。繳則繳也,藏則藏也,造則造也。造的速度,遠勝繳的速度。
秋收冬藏,山荒林凈,鳥獸多匿跡。鷹隼饑腹難耐,常在壯溪沖上空巡脧。鷹眼甚疾,瞄定肥雞肥鴨。它微收翅膀,直頸伸腿,像一支黑箭俯射,地上暗影疾移,接近目標,雙爪致命一擊,逮住獵物,翻翅升空而去。
雞鴨是苗家的半個銀行?!百Y本主義的尾巴”本已甚短,有限的扁毛蟲,彌足珍貴。“剁你的腦殼祭菩薩,砍你的葉翅織籬笆……”對老鷹的強橫,眼淚潑灑的母親們,聲嘶力竭,直罵到太陽落隴,方才罷休。
大人的焦心,甚是多余。我們的箭,絕不瞄人畜!母親們的淚和詛咒,甚為可笑,鷹頭鷹翅是罵不下來的,卻啟迪我們利箭有責(zé):保衛(wèi)塘形老屋場上的天空,守護銀行!從此,我們與猛禽互為敵手,斗智斗勇。
太陽收盡草木余露,老鷹已在龍盤山林的上空盤旋??此朴崎e,無欲無求,其實覬覦日熾,隨時將對壟底鎖定之物,凌厲出擊。母雞感覺日暖,頓生愛意,領(lǐng)著一群小雞到竹籬、巖坎邊和秋收后的稻田覓食,公雞聳冠侍衛(wèi)前后。它們追啄一些小蝗蟲,或者翻拾枯草叢的草籽。母雞戒備十足,不時仰頭四顧,疑竇之中,咯咯咯,招呼小雞護在翅下。我與伙伴們有閑暇時,常常分成幾組,或持弓箭伏在老屋弄子,或隱在碾屋潭邊的大橙樹濃密的枝葉間,或者躲在老倉庫內(nèi)側(cè)的木橋下。老鷹幾次閃攻,都被我們猛然射出的箭雨逼退。事后,伙伴們都說,老鷹是畜生,畜生當(dāng)然不如人。
我們得意洋洋。閑來無聊,在倉庫坪,在干稻田,在橫跨壯溪的巖板橋上,彎弓射天,箭雨入云,又紛紛下落。段叔路經(jīng)九擔(dān)丘,天落一支箭,穿透斗笠,貼鼻墜插入地。“鬼崽崽,你們放陰箭?打斷你們的狗腿巴子!”他揚起牛掃棍,追得大伙四散奔逃。
“地上有人,天上有神,人不敬神亂射天,神放陰箭不可救;不過要戒放陰箭,也要防備小人?!碑?dāng)年長者常警示我輩,多有惘然。如今花甲,從未聞神箭傷人,但見人前笑盈盈者,轉(zhuǎn)身搭箭射人背,箭箭沒羽。
隨后一段時間,鷹不時出沒桐油沖,儼然為箭所懾,似乎已轉(zhuǎn)場棉花坳下的曾家盤。誰料塘形老屋場人家,在一周之內(nèi),被老鷹連叼好幾只雞婆,太婆和胡姨幾欲哭得岔氣要命。原來鷹垂涎苗人的家禽已久,且詭計多端,一招“聲東擊西”——它從桐油沖繞牛欄洞、龍秀盤,沿梽木坑澗谷潛飛,或者沿棗子園、船篙沖谷底滑翔,出其不意,屢屢得手。
人一得意,確實有遭畜生放陰箭的時候。但豈可認輸?“聲東擊西”,畜生能懂,人怎可不識?我們公開派幾人上龍盤和桐油沖嚷嚷擾擾,虛張聲勢,故意露出塘形老屋場門戶,此為陽謀;在老屋場南邊的塘背和船篙沖口,各埋伏一組人馬,守株待兔,此為陰謀。畜生自以為得計,如法炮制,我們則于塘背溪澗將其獵殺。鷹,也許至死也不明白,它就栽在自己屢試不爽的這一計上。
二、傾聽熬糖
玩累子,是少年郎的賞心樂事。
壯溪沖人叫累子,恥笑知青叫木陀螺是凱子。有的知青是老師,我們只好背地里恥笑他。
恥笑他們,是有理由的。我們原地張開手臂急轉(zhuǎn)身子,很累很累的;它被抽得飛轉(zhuǎn),比我們更累,那是痛徹的累。叫累子,才名副其實,還飽含我們憐惜的情感成分。
削制累子,看似簡單,但能做一個“熬糖”的累子的人,我們絕對頂禮膜拜他。楊氏兄弟和義弟美伢子,就是我們信服的高人。他們告訴我,選材最好是櫸木、柚木和檀木,不得已用青岡櫟、茶樹和老梨樹。需鋸子、板鑿和板刀等鋒利工具,否則根本啃不動。他們似乎很熱心教我,可按他們的方法制作,無論如何也達不到“熬糖”的境界。我終于明白,別人不會無故把師門心法,明授與人的。他們恥笑我是凱子,其實除他們?nèi)艘酝饣锇?,都被恥笑過。
好長一段時間,我認可自己是凱子。因為高人隨便拿一個累子抽打,無論是在較寬敞的禾堂坪、曬谷場,還是在狹窄的中堂屋,甚至在田埂上,都能進入“熬糖”佳境。你看,小如指頭的累子,他們只需拇食指空中搓落,立時釘住地面;茶杯粗的,雙掌握定累子一旋,稍帶幾鞭,仿佛老僧入定;碗口大的,便要皮葉搓的鞭子繞纏身子,迅速拉轉(zhuǎn),奮力抽打,其便在某一點站立不動。他們常用驕矜的語氣說,這就是“熬糖”,董啵?靜靜地觀察他們制造的熬糖,心里是極苦澀的,因為那是別人的“熬糖”。只有屬于自己的“熬糖”,才是真正的賞心樂事!
為了自己的熬糖,我煞費苦心。暗自觀察他們的取材、制作和抽打的每個細節(jié)。比如取材要圓直;截料要與自己氣力相宜,不能過粗過長;累子體上為圓柱,下呈圓錐,頭必平整,錐須中正,柱錐長短比例切勿失調(diào);皮鞭軟韌,抽掃先快后慢等等。偷師學(xué)藝,固然受用,但根本原因還是我從看摸到制作試打,再與高手的累子比較加以改進后,才獲得的技法?!皠e人的老婆過不了夜?!泵缰V給了我啟示:只有自己掌握技能,最可靠。不過,我不像高人他們那么狹隘,卻把全部制作累子的妙門,與伙伴們共享。
第一個屬于自己的真正意義上的“熬糖”累子,應(yīng)該是我制作的中型茶樹累子。它是傾注我全部心智的作品,規(guī)矩周正,明黃如玉,從外形上看,絕不輸被我膜拜者之神器。
當(dāng)我拿出此愛物,準備在曬谷場上揮鞭自雄時,握掌汗浸,莫名惴然。幾個高人,搖鞭睇睨;一眾“凱子”,擰眉耷眼。我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熬糖”也罷,出乖露丑也罷。我把曬谷場上四圍的伙伴,視為啞然的雞群。我從容鞭繞累子身,瀟灑拉鞭,但見:明黃玉鼠,縱身入場,受鞭增興,投禮四方;鞭聲清越,靈鼠獻瑞,進退騰挪,心領(lǐng)神會;倏爾迷醉,步履凝滯,山河寂寥,成佛之時。茶樹累子,高光時刻到來——它已進入“熬糖”境界。高人和凱子們皆佇立,屏住呼吸,眼里光華四射。我反而很平靜,輕輕放下鞭子,走近累子,它已飛旋入迷,似動不動,橫截面上的紅色年輪,本來像隱入木質(zhì)的龍影,此時旋成了圈。我似乎聽到些什么,旋將耳朵湊近累子;高人和凱子們也如我一般湊近累子。我閉上眼睛,諦聽著,漸漸有龍吟之聲傳來,又好似吟吟之笑……
我不知道他們聽到什么。其實,我什么也沒聽到似的。當(dāng)我睜開眼時,整個曬谷場上只有我一個人,還有那個疲憊至極的玉鼠。
我感覺眼角已掛著兩顆清涼的露珠。
三、踏馬山嶺
壯溪沖,是雨神婆婆大圣回首東顧夫君風(fēng)神時,不經(jīng)意間,掀動裙裾留下的一道小褶皺;壯溪,也是她一滴香汗融化而成的。若不信,你站在楠木山極頂,可以清晰地看到她壯美的綠色裙幅,已鋪展到了千里沅江之畔。
一道小褶皺,自有大乾坤。溝谷狹長,崖坎峭峻,竹木森密,溪澗幽深。山徑盤曲起伏,爬坡翻嶺,穿林越璧,道阻且長??蛇@道小褶皺的坡坡嶺嶺,散落生存著數(shù)百苗民,世世代代拓荒耕耘,守著壯溪沖的歲月悠長。面對重鎖的山關(guān),不必說有多少苗人真正能走出苗山,改變自己人生命運,只需把些微山林資源賣出去,滿足最低的生活溫飽要求,都是千難萬難。
讀書和從軍,自然是我們少年的夢想。我們在塘形學(xué)校讀完小學(xué)三年級,就要去鄉(xiāng)場上上學(xué),這好比是一場艱難旅行。讀書難呀!首先是行路難。塘形、蘭家和老庵生產(chǎn)隊的,要走五八里;然而棉花坳、跑羊巖和黃櫟沖生產(chǎn)隊的同學(xué),單程皆得行十幾里,早晚兩頭黒,若遇雨雪,上山下山,性命交付與天。如今想來,能讀完初高中的,都是傳奇。
大人勉強解決我們的饑寒問題,行路難的事,只有靠自己。我們都是結(jié)伴而行的。手拉著手過溪澗,前拉后推上高坎。雨雪天稍不留意,一身泥漿雪水,澆濕寒冷、頭破血流全不顧,生怕讓書本和破舊衣鞋遭損壞。為了保護我們這些最珍貴的家當(dāng),有時只要不是太冷,我們寧肯光腳走路。
父輩們心疼我們,雖然每年組織修路架橋,但幾場山雨就打回原形——田埂路,又稀泥蕩蕩;盤山斜坡道,溝坎滑溜。我們不可能等待路徹底修復(fù)后,才去讀書吧?那么,我們就得開動腦筋,另辟蹊徑。
轉(zhuǎn)機,是從我們?nèi)ムl(xiāng)場上看了電影《平原游擊隊》開始的。游擊隊長李向陽騎著戰(zhàn)馬馳騁平原和山道打鬼子,使我們萌生擁有一匹馬妄想。那用什么東西代替馬呢?伙伴們商量時,猛然想到苗家人騎“高腳馬”習(xí)俗,豁然開朗——春節(jié),我們騎著“高腳馬”去給鄰居拜年,雨雪天,我們不是同樣可以騎著“高腳馬”上學(xué)嗎?
最先行動的是我們塘形的伙伴,砍來毛竹做高腳馬。都是輕車熟路,十幾副高腳馬,立馬像一支小騎兵,奔馳在崎嶇的山道上。高腳馬,本來是凡物,做了交通工具,像是梁山好漢神行太保戴宗的甲馬,就賦予了神性。接著棉花坳、跑羊巖等地的同學(xué),也加入騎兵行列,隊伍越來越大,成了壯溪沖格外養(yǎng)眼的風(fēng)景線。但是反轉(zhuǎn)得也很快。原因是在較窄的田埂路騎竹馬,踩踏田??;還有幾個伙伴的竹馬折斷,摔破了相。于是一些家長稱,竹馬是“爛路馬”、“送命馬”,堅決不準伢子騎。大人也有支持的:山里伢子這么不經(jīng)使,怎么成得了男子漢?那么多年竹馬不上路,田埂不是照樣爛嗎?反對者最終妥了,但要求廢除竹馬,制作木馬,保證安全。
家家戶戶的火炕上,雜木棒煙熏火炕多年,扎實韌勁。家長大都有木工手藝。嘩嘩刨棒,叮叮鑿孔,裝腳踏和支撐,烏黑鐵箍套棒腳,或者一塊鐵楔敲入棒底,一副牢靠精致的木馬即成。
壯溪沖的春朝蒙明,斜風(fēng)細雨。黃路腳、矮脊盤的濕滑泥道,阻擋不了木馬疾馳,山坳坡嶺的學(xué)子,陸續(xù)匯集于塘形的古柏樹下。長嘯驟起,木馬即行,蹄聲雜沓,薄膜雨衣仿佛戰(zhàn)士飄飄白袍,馬隊迅速席卷難饒盤、毛絲灣的黃泥道,融入煙雨中。到學(xué)校后,我們基本上身體干爽,即便是跨澗過溪,行走田埂,衣褲上即便有些泥雨水,不礙溫暖和學(xué)習(xí)。老師也很關(guān)心我們,要我們把木馬存放在大禮堂的側(cè)室,鎖上門,萬事無虞。
如果是霜晨或者雪朝,寒氣凜人,呼氣成霧,馬腳鐵箍鐵楔砸入冰面雪中,或者咔嚓,或者唏嗦,萬籟俱寂。冬陽照著壯溪沖西邊山林,書包貼腰,暖意頓生,邁動木馬腳,馬步穩(wěn)健,心里莫名有一股豪邁氣和一種對父母老師的責(zé)任感。
恍然間,當(dāng)年的那群青春少年,都已滿頭霜發(fā),但那支騎兵依然在記憶里的壯溪沖山嶺飛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