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獎】債(隨筆)
我討厭欠債。欠債于我來說純粹就是一種心理的煎熬與折磨,我從小聽娘說得最多一句話是“還賬如割癖,無債一身輕”。也許娘年輕時因為我們兄妹上學沒少向鄰居借錢,尤其是在那個年代能把我送入高中直到大學對只能在幾畝莊稼地里刨食吃的爹娘來說極不容易,我腦海里一直清晰地記得每次開學前娘為我湊學費東挪西借的樣子。
出門借錢這樣的事兒向來都是娘操辦,爹最煩張嘴求人,更別說借錢,即使被娘嘮叨得灰頭土臉蒙頭裝睡也絕不過問這樣的事。
欠債的日子確實很難熬。一旦欠了別人債,自己就本能的覺得低人一頭,好像做了什么對不起人家的事兒。即使人家不催債,自己不好意思,出門總先強迫癥似地張望四方,生怕遇到對方,偶爾碰到就會心虛臉紅甚至額頭上冒出汗珠來。哪怕只是正常的閑聊,自己的回答也是怯怯的,內(nèi)心總像被什么揪著懸在半空,三兩句話之后就會下意識地給人解釋甚至保證明確的還債日期。
有個成語叫“理直氣壯”,我覺得與之相對應的便是“心虛氣短”。
“錢是英雄膽”這話確實極有道理,我當然算不上英雄,甚至連當狗熊的資格也存疑,所以這話只能改成“錢是腰板子,錢是仰臉子,錢是亮嗓子”——兜里有錢,不欠外人債那便能挺起腰板子,人前就能抬頭仰臉說話大聲大氣。
也許在這個“憑本事借錢”“欠錢為王”的年代,像我這樣的大概得屬于打不開格局的那一類。僵化、保守、封閉,連欠債的魄力都沒有,又何來資格談什么出息?
我思想上篤信“有多大的鍋就做多大的飯”,行為上堅持“量入為出”,必須保證略有剩余而不是“寅吃卯糧”,我追求的目標就是盡量不欠債。
但事實上人這一輩子很難不欠債。
經(jīng)濟上的債我欠過兩次。一次是2000年,我剛剛調(diào)入一所新學校,正好趕上單位最后一次福利性分房,接近100平的樓房需要3萬多塊錢。我和老婆雖然都在教育圈,但那時教師工資低,3萬塊錢幾乎就是天文數(shù)字,當然只能借。這次借錢基本沒用我出面,一方面是岳母借給一部分,然后孩子大姨給兜了底。
第二次還是買房子,2008年,我又換了新單位,進了縣城又得重新買房子。那時房價已經(jīng)開始抬頭,130平的樓房大約20萬。記得當時我給爹娘說起這事時他們驚呼上了萬對老百姓來說就是大錢了,這幾十萬你可怎么湊?確實,剛還完第一套房子的債沒兩年,這20萬實在不是個小數(shù)字,雖然當時能按揭貸款了,可公積金貸款的比例太小,商業(yè)貸款也有額度限制。還必須得借錢。我只能硬著頭皮向同事、朋友張嘴。
這兩次欠債雖然都沒費太大力氣,同事和朋友的債也大都在三年內(nèi)還清,但欠債的滋味卻讓我永生難忘,那本被我標記得密密麻麻的記賬本到現(xiàn)在還保存得完好無損。
我現(xiàn)在最常欠的是文債。自己雖然只是個純業(yè)余的不入流寫手,但現(xiàn)實和網(wǎng)絡中也有幸結識了幾位文友或編輯老師,有意無意地就欠下了稿子債。
文債也是債,許下的諾言不兌現(xiàn)同樣難受。所以欠了債的我閑下來就尋思怎么才能堵窟窿補豁子,然后還得痛定思痛管住自己嘴,堅決不要輕易承諾,一言之輕有時卻是萬字之難。
就好比今天吧,被甲流折磨的第五天,人幾乎變了形,但精神頭稍有恢復的我便坐在電腦前給自己定下了任務:今天務必交上葉子那篇稿,明后兩天努力應對潘老師的征文稿,就算不能交稿也必須拿出初稿來。
葉子老師是江山文學網(wǎng)淡雅曉荷社團的社長,對自己創(chuàng)建的這個社團非常珍惜。年輕人有夢想本就應該大力支持,何況葉子老師很有才華又有熱情呢!前幾年我也曾經(jīng)在江山呆過一段時間,還在某個社團擔任過小說版主編,但那時與葉子老師并無交集。后來我偶然接觸了中財論壇,因為文章的事兒彼此交流過幾次,然后便有了微信聯(lián)系。我個人覺得葉子的散文寫得相當出彩,每一篇散文都有令人歡喜的葉子味兒,很幸運她同樣比較認可我的文字,所以我們雖然沒太多交流卻建立了文字方面的信任。我也忘了欠她稿子的具體情景了,事實就是我答應給她的社團寫一篇稿子,說實話當時隨口答應是覺得供篇稿子很容易,后來才知道必須要首發(fā),原先的存稿沒法用只能現(xiàn)場加工。我當時就有點懊悔,但話已出口無法收回,也只能準備抽空寫一篇交差。誰知道這幾天偏偏被甲流盯上,于是稿子一拖再拖未能兌現(xiàn)承諾,前天葉子隨口問我一句我倍感慚愧,剎那間真有一種欠債不還的“老賴味兒”——葉子是位年輕的姑娘,估計比我兒子也大不多少,我這老頭子答應了的事兒怎能不兌現(xiàn)呢,做人不能太跌份兒!
盡管與葉子老師只是網(wǎng)絡上的文字之交,但我始終堅持的原則是“網(wǎng)絡可以虛擬,但承諾與信任應該真實”,我自覺配不上高尚君子的名頭,所以也就不說什么“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大話,但作為自己的原則,哪怕這作業(yè)交得實在算不上漂亮,我也要真誠地把它交付出去。
這樣一想,欠債其實也算不上絕對的壞事兒,“人無壓力不成才”嘛,五十出頭的小老頭雖然與成才無緣,可也正因為這份壓力才多出了這么一篇文字,更重要的是孕育和誕養(yǎng)這篇文字的過程讓病中的日子變得沒那么壓抑,雖然依然在咳,但我瞧了瞧窗外,青色的天空偶爾會滑過一朵兩朵的云,偶爾會飛過三只兩只的鳥,那街頭河沿的垂柳不知啥時變得風情萬種婀娜多姿……
陽光好像能驅(qū)趕病毒,好像很自然地推開了我情緒的窗子。我端起杯喝茶的時候,甚至心頭響起了那句有點調(diào)皮的古詩:“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