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土坯房子籬笆寨(散文)
坯壘土房隨愿,草苫屋頂披巾。秫秸圍起似穿裙。小院方圓畫錦。
騰躍炊煙說愛,飄香粗飯知辛。寒星點火也思親。冷月盈虧慢品。
我珍藏一張老照片,一張能夠隨著季節(jié)不斷變換、富有魔力的老照片——那就是記憶中的“土坯房子籬笆寨”。
有人會說土坯房子籬笆寨,不就是泛指東北地區(qū)的泥草房及泥草房四周所夾的障子嗎?怎么還會有不斷變換的“魔力”?
不信吧?就請你移目往下看一看:
春季里,冰雪消融,大地露出了笑臉;萬物復蘇,陽光照耀下,水蒸氣升騰。遠遠望去,時隱時現(xiàn)的土坯房子籬笆寨好似海市蜃樓的城堡,給黑土地賦予了神秘感,仿佛置于仙境一般。
夏季里,漫山遍野青紗帳,而淺黃色黃泥抹墻的房體、人字形苫房草苫的黃褐色房蓋,土坯房子籬笆寨,又如鑲嵌在茫茫綠海之中不沉的島嶼,給翡翠青紗點綴了和田玉。
秋季里,黃金塔似的苞米吊子和紅辣椒串兒、微黃的角瓜辮、紫白相間的茄子條,還有黃褐色的榛蘑串兒等掛滿了屋檐,傳遞著收獲與喜悅,“土坯房子籬笆寨”,猶如母親把久別重逢、滿載而歸的孩子緊緊地擁抱在懷里,綻放出慈祥的微笑。
冬季里,北風蕭蕭,雪花飛舞,在這銀裝素裹的世界里,房蓋白了、院落白了、道路白了、白紗般的裊裊炊煙變幻著舞姿,土坯房子籬笆寨猶如百歲老人,用滿腔熱血相擁嚴寒冰雪,盡享大自然給予的快樂。
在一年四季里,土坯房子籬笆寨變幻著服飾,猶如一幅幅不同色調(diào)的素描畫。土坯房子籬笆寨,看上去茅連草舍的,但粗獷中卻蘊藏著細膩,自然里凸顯淳樸。正如這張老照片洋溢出的濃濃風俗情,不正是東北地區(qū)一道特色的風景嗎?
在我國典型的民居中,有北京“口”字形的四合院、陜北高原上的拱形窯洞、閩西龍巖地區(qū)圓形的土樓、廣西壯族上住人下關(guān)畜干欄式的木樓、云南高原區(qū)高墻小窗的一顆印、安徽黃山徽州依山傍水的四水歸堂、山西的喬家大院等,而人們卻很少提及東北的土坯房子籬笆寨。
假如用文學詞匯來形容我國民居的話,前者就是陽春白雪,而后者則是下里巴人。所以,對于人們來說,在欣賞我國民居時不要把眼睛單純地盯在陽春白雪上,而忽略了下里巴人,應該是全方位、多視角的,要在雅中追尋高深,在俗中體會粗獷,否則就沒有了雅俗共賞。
說起土坯房子籬笆寨,是指20世紀80年代前東北地區(qū),尤以黑龍江鄉(xiāng)下為最的典型民居。就是這土坯房子籬笆寨,給了黑土地上的人們一個家,一代一代的得以繁衍生息。由于這土坯房子籬笆寨具有地域的民俗民風代表性,成為東北八大怪之一,被人們詼諧地傳頌。
在墾荒較晚、移民較多的東北地區(qū),土坯房子籬笆寨,是就地取材、成本最低廉、建筑工期最短的民居。最原始的還有墾荒初期在曠野挖的地窨子、搭的窩棚和馬架子等,這在東北立村發(fā)展史中常見于屯名。
處在世界三大黑土地帶之一的東北,剝開攥一把直流油的黑土,下面的黃黏土是脫土坯建房、扒炕抹墻維護土房的好材料。
說土坯房子籬笆寨,還得先從脫土坯說起。脫土坯,要有一個比萬里長城上的秦磚還要大的木制矩形模框,老百姓都習慣叫它坯模子,這是按照長約30厘米、寬20厘米、高5厘米的尺寸用兩塊長木板和兩塊短木板鑿榫鋸卯而成,兩頭鉆眼穿上細繩做把手,便于脫坯時提拉坯模子。就是這么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物件,脫出了一座座的土坯房子籬笆寨。坯模子可謂是東北人早年安家的有功之臣。
脫土坯的全過程,整個人始終處在彎腰下蹲的姿勢,是很累的活,東北俏皮嗑就有和大泥、脫大坯……“四大累”的說法。所以,每逢脫土坯了,有的要找?guī)凸?,做幾個像樣兒的菜,喝上兩盅。
除了和泥脫土坯建房外,也有茬土墻房的、拉合辮土墻房的,總之離不開土字。土坯房大都是起脊的,房蓋的前后坡用的是苫房草。也有叫土泥房、茅草屋的。
土坯房里,火炕是用土坯壘的,每年麥秋都要用黃黏土和泥扒炕抹墻。扒炕,掏炕洞灰,更換斷裂的土坯,再抹好炕面,添加柴火燒干。抹墻,清理土墻根,堵住鼠洞,給土坯房增添一套新衣。一所土坯房能住二三十年或五六十年或更多的年頭。
土坯房子四周圍起的籬笆寨,當?shù)厝私袏A障子。大都是地上挖出溝,間隔著埋上木樁,把新秫秸、苞米秸或樹木的枝條一頭埋好、踩實,偏上部兩面放上橫經(jīng),在經(jīng)緯相交處再用踩軟的秫秸勒緊。這籬笆寨,是擋君子不擋小人的,也擋不住豬拱狗鉆,更經(jīng)不住牛馬大牲畜的光顧,常常是一年一茬。當然有的人家如果維護得好,籬笆寨也能挺幾年。
我突然想起家里夾障子的往事。父親工作調(diào)動搬進了縣城住,但那時城里絕大多數(shù)人家也都是住土坯房子籬笆寨。所以每年秋天從屯子里親屬那兒要來些秫秸夾障子,耐不住豬拱狗鉆的,到冬天就把破爛不堪的障子掰下來燒火,第二年春天再重新夾。以后用柳條、榛柴夾障子就好一些,能用上兩三年。隨著生活的改善,改用小木棒夾障子,后來就用從林場買回的彎曲木,鋸兩厘米厚的木板釘障子。再后來,夾障子被磚墻代替了。障子是一個家庭的占地分隔,是與鄰里的分界。在過去鄰里之間,因為夾障子障溝往外擠了幾寸,占了人家的地,也常常鬧糾紛。我家就遇到過這樣的事,父母雖然看在眼里,卻沒生不快,對我們說:“碗邊子飯吃不飽人”。
20世紀70年代,父母為我在縣城的土坯房子籬笆寨里舉辦了婚禮。記得那天,房門的窗戶紙上掛一面紅旗,紅旗中間張貼一張毛主席像,門前的園子平整后壘起了鍋灶,支起了大棚,左鄰右舍都來幫忙,有負責挑水的,有騰出大鍋做飯的,有倒出里外屋擺桌子的,親朋好友前來賀喜,土坯房子籬笆寨里傳出朗朗笑聲、飄出陣陣酒香。
因為當時我與老伴都在離縣城百里之外的林場工作,所以婚假后就又匆匆返回林場的苗圃上班。林場苗圃建在山腳下屯子的東側(cè)一塊開闊地上,辦公用房和宿舍都是原汁原味的土坯房子籬笆寨。當時,苗圃共有五間泥草房宿舍,細木桿夾的障子,西頭兩間為女宿舍,除了里屋南北炕,還在堂屋搭了一鋪火炕,三鋪火炕住林場未婚女職工和季節(jié)臨時女工,東頭三間,林業(yè)站長住最東邊一間半,對面屋的一間半,老職工住在南炕,我們住在北炕。
林業(yè)站長是從部隊集體轉(zhuǎn)業(yè)開發(fā)建設北大荒的第一代人,因縣里成立了幾個國有林場缺少干部,他是補充來的40多人之一。站長每天只身一人很早就上山巡視,走訪轄區(qū)的屯子,宣傳林業(yè)政策,檢查處理亂砍盜伐,工作十分認真。操著一口湖北話的他,開會時把造成影響的造說成操,開始青年職工覺得好笑,可逐漸的也就聽習慣了。他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七口之家,主婦也是湖北人,過日子很節(jié)儉,籬笆園子里種上各種各樣的蔬菜。站長有時說她熬菜放油少不香,她就說放兩勺子油呢,其實這勺子是羹匙。對于剛參加工作、新婚不久的我們,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如何工作,怎樣生活。
那時是計劃經(jīng)濟統(tǒng)購統(tǒng)銷的年代,買什么都得憑票,尤其每個家庭的布票都不夠用,所以我與老伴結(jié)婚時家里給做的幔帳是按慣例的寬窄幅度做的,幔帳擋住了炕頭卻擋不住炕梢,擋住了炕梢又擋不住炕頭,西墻并排掛著兩家的四塊大鏡子,鏡子就像開玩笑似的有時露出折射的目光。
土坯房子籬笆寨,之所以被人們稱之為怪,就是因為其與眾不同。從我國民宅建設史看,中原以南地域,人們注重房舍建設,形成了地域特有的風格。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在人與自然適者生存的斗爭中,五色土編織了浪漫的故事,母親河養(yǎng)育了中華兒女,不同的方言文化、不同的服飾色彩、不同的美食佳肴、不同的建筑風格、不同的忌諱喜好等地域差別,孕育出了千姿百態(tài),代代傳承的土風、土俗。土風、土俗文化如經(jīng)年老酒一樣的醇厚,似“石匠打石匠”沒有虛假。土風、土俗文化趣味盎然的特色,各領(lǐng)風騷數(shù)百年的佳話,就像一部百讀不厭的詩篇,娓娓動聽,回味綿長。我不禁感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魔力!
土坯房子籬笆寨里裝滿了東北人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的故事。如今,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日新月異,樓房、磚瓦房、磚院墻、鐵柵欄取代了昔日的土坯房子籬笆寨,延續(xù)百年的特色風景板塊已不復存在,即使偶見也該視為“文物”了。
就讓我們在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同奔小康的道路上,把土坯房子籬笆寨這道風景深深地珍藏在心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