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籬】金石和梅竹中的人生真意(賞析) ——讀《心同君子骨如梅》
一
前段時間,得知咱濮陽十一位詩人的《龍都詩叢》出版了,心里面真替濮陽和這些作家高興。而所幸的是,我也得到了一本劉國亮和郭正芳兩位老師的詩詞合集??粗喖s而又素雅的裝幀和封面,我迫不及待地打開,頓時一股書卷的清香撲鼻而來。
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毋容置疑,作為一本詩集,《心同君子骨如梅》一書中傾注了兩位作者的大量心血,是心的坦言,也是見微知著睿智的流露。《心同君子骨如梅》集金石、梅竹之鏗鏘與俊逸于一體,并融入了忠信、感恩、孝悌之道,以及對自然萬象和人生百態(tài)的的解讀和頓悟,真可謂:金石梅竹皆成趣,丹心正氣寫真意。
不同于常見的詩歌專輯,《心同君子骨如梅》是一本詩歌合集,共收錄詩詞242首。前90首被收錄于“心同君子骨如梅”一欄,為劉國亮老師所作;而另外的152首被收錄入“梅蘭竹舍”,為郭正芳老師的力作。整體而言,感恩和親情是兩位老師所采用的共同題材。比如說,在劉國亮老師的《憶良遲恩師》中,作者寫道:“恩師清明夢中來,長談印藝暢心懷。晚生晨起淚眼望,樹樹玉蘭為君開。”僅從“恩師清明夢中來,長談印藝暢心懷”一聯(lián)中看,兩個人之間相談甚歡相見恨晚之情,與“剪燭西窗,如得良友”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晚生晨起淚眼望,樹樹玉蘭為君開”一聯(lián),凸顯了詩人的品行和修為,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恩師感恩戴德的深情厚意。而類似這樣的內(nèi)容,在劉國亮老師的詩集中比比皆是。比若說,在《撫家硯思先父》一詩中,作者寫道,“舉目苦尋乘鶴影,遙佑兒孫守硯田”,既是對先父的懷念,同時又是對先輩立德垂范,耕讀傳家處世理念的感激和弘揚。又比如說,在《家母接小女放學(xué)有感》一詩中,作者寫道:“年華七十步蹣跚,執(zhí)意接女放學(xué)還。吾頻遠(yuǎn)眺憂家母,車流人海兒心懸?!睂懗隽死先藢O女的深深的愛,也寫出了兒子對母親的擔(dān)心,體現(xiàn)了一個家庭中母慈子孝,互敬互愛、其樂融融的和睦關(guān)系,更是行高于眾,立德垂范很好的典例。
二
無獨有偶,在郭正芳老師的詩歌中也不乏這樣關(guān)乎感恩和親情的內(nèi)容。比如說在《長相思》——在母親去世四七忌日夢中思母;《江城子》——寫在母親九七忌日,以及《長相思》——難忘母親這三首詞中,作者對母親的感恩,追思和緬懷,讀起來也讓人無不心生悲戚,淚眼婆娑。
“無想忘,引愁傷,秋風(fēng)蕭瑟淚千行,夢中思親娘。人間路,多繁忙,寒冷襲人添惆悵,何日在墓旁?!痹凇堕L相思》——在母親去世四七忌日夢中思母一詞中,作者上闕寫出了對母親的思念,而下闕則流露出人生短促,世事無常的感慨。而在《長相思》——難忘母親一詞中,作者一句“陰蒙蒙,淚盈盈,內(nèi)心深處貫長虹,難忘養(yǎng)育情”則直奔主題,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呼之而出,躍然紙上。當(dāng)然,雖然詞牌名相同,主題相似,但第一首詞除對母親的感恩和思念之外,對人生無常和對浮世百態(tài)的感喟和頓悟,更是構(gòu)成了郭老師的詩詞的一種特質(zhì),引發(fā)著人的思索和共鳴。
又如在《江城子》——寫在母親九七忌日一詞中,“夜深思母守墓旁,初冬夜,愁斷腸”和“一生孝德孝悌昌,人有名,自難忘”兩句,在對母親的賢淑和恪守孝道追思中,也在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進行頌揚和傳承。
眾所周知,“天、地、君、親、師”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崇奉和祭祀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許多倫理道德合法、合理性的依據(jù)。千百年以來,它們支撐起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道德倫理的大廈,被奉為天經(jīng)地義的信條。劉國亮和郭正芳兩位老師這些悼亡之作,道出了對良師和父母親人的追思和緬懷,同時也是對孝悌之道、重教尊師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xiàn)和傳承,在現(xiàn)今物欲橫流的世風(fēng)中更加具有現(xiàn)實的教育意義。從這個層面上講,兩位老師的感恩親情類詩詞雖然題材近似,主題迥異,別具一格,卻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很值得細(xì)心品味。
三
當(dāng)然,文無定法,詩歌的創(chuàng)作更是如此。除感恩親情類題材外,兩位老師的詩詞各有其獨到特質(zhì)和風(fēng)格。從取材上來看,劉國亮老師的詩偏重于對自然萬物和景觀的歌詠,而郭正芳老師的詩則偏重于對人世百態(tài)的解讀和頓悟。題材側(cè)重點的不同,豐富了讀者的賞閱內(nèi)容范疇,更拓寬了讀者的視野。在兩位老師的筆下,自然界的山水草木、蟲魚鳥獸、浮世百態(tài),盡皆入心入肺,成趣成詩,書寫歌詠著人生真意,釋放出智慧的光芒。
比如說,在《望廬山三疊泉》一詩中,劉國亮作者一句“萬斛明珠白玉瀉,原似銀龍騰九天”,寫出了廬山三疊泉風(fēng)景的奇絕和壯美,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卓然天成由衷的贊美和感嘆。在作者的筆下,除了廬山的三疊泉,廬山天橋、險峰、勁松等盡皆景色優(yōu)美,各具特色,向游人展示著自己獨特而又秀美的面貌。而《雪夜詠梅》《雪梅》《題畫梅花》三首絕句中,是對梅花高風(fēng)亮節(jié)的贊美,也是作者“浮生參悟此中意,心同君子骨如梅”精神追求真摯地流露。
“所謂詩,所謂文,實國事、世事、家事、身事、心事系焉。”(宋?鄭思肖《心史總后續(xù)》),劉國亮老師的詩,正是攬國事、家事、天下事于筆端,或借景抒情,鳴內(nèi)心的憂郁或歡喜,或托物言志,于金石與詩畫印藝中陶冶性情、放浪形骸。其情之切、意之深化作滿紙憂思,流淌于詩句間,扣動了人的心弦,也引起讀者的共鳴。
與此類似,“梅蘭竹舍”中,也有一些關(guān)于自然物態(tài)的篇章,反映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但略有不同的是,郭正芳老師在景物的描寫中更多地?fù)饺肓藗€人的感悟,讀起來往往引發(fā)著人的思索。例如,在《雨中觀荷》一詩中,作者“荷塘綠色一片遮,魚跳龍門雙面斜”句子,似在寫景,而實質(zhì)上卻也在為“閑暇偷窺狂歡盡,游走池旁欲傾瀉”打下伏筆,讓偶有余暇的結(jié)題句有了很好的依托,讀起來看似突兀,實則熨帖、自然,個中自有機巧。
在快節(jié)奏的工作生活中,有一些閑暇時光來靜觀天地人和世間萬物,以品味其中特有的美與和諧,無疑是一種的樂趣。郭正芳老師通過這個點,賦予平平常常的魚戲荷花以畫面感和看點,也讓雨中觀荷具有了趣味和真意。而這樣的取材和寫法,在《游武當(dāng)山》《游黃山》與《游黃鶴樓》等這些現(xiàn)代詩中也有所體現(xiàn)。
比如說,在《游武當(dāng)山》一詩中“不知禪門有多寬,涼爽空曠無風(fēng)景”一句,和《游黃山》中“駐足追思遠(yuǎn)不是,四季秀麗在心中”一句,皆是給自然造化打上了恰如其分的批注,折射出作者深邃、曠遠(yuǎn)、睿智的思想的光華。
清代文學(xué)家劉熙載說過,詩品出于人品。劉國亮和郭正芳兩位老師的詩,是他們對生活的記錄和解讀,更是他們心靈與情操的寫照。細(xì)讀《心同君子骨如梅》,如同品茗一杯香茗,盡享其中的真味。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真心感謝劉國亮和郭正芳兩位老師的這本詩作,讓我感受到了鏗鏘壯美、俊逸睿智的詩詞之美,也感知到了金石和梅竹中的情趣和人生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