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清明節(jié)里話清明(隨筆)
韓愈在《春雪》云: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河水解凍、萬物復(fù)蘇;小草含青、千枝吐翠;花團錦簇、鳥語花香;花木芳香、草長鶯飛;桃紅柳綠、鶯歌燕舞;風和日麗枝繁葉茂……
每年到這個春暖花開、春花爛漫、草綠花紅之時,中國老百姓又迎來一個傳承千年的中華文明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節(jié)。
傳說清明節(jié)起源于漢代,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每當?shù)竭@個節(jié)氣,大自然拉開了春天的序幕,和風送暖,嫩草茂盛,春意盎然,所有的希望都從這個時候開啟。
這一天,又是人們專門祭祀先人,上墳掃墓的節(jié)日。家家戶戶到墓地祭祖,為墳?zāi)骨謇黼s草,添加新土,燃上香燭,焚燒紙錢,叩拜默哀。
所以,詩云:“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鼻迕魉坪醵荚摪橹氂辏ㄓ羞@樣,才能撫慰那柔軟,悼念世者的魂靈。今年,流傳千年的“雨紛紛”卻被大自然改寫成了“雪紛紛”,給人的心情添了另一番滋味。用我同事朋友圈的一首“詩”,更能表達我對春天下雪的詞窮。
同事詩云:“清明時節(jié)雪紛紛,走在路上凍死人。借問現(xiàn)在啥季節(jié),春夏秋冬分不清”。
天還未亮,屋外呼呼的風聲把我從睡夢中叫醒。拉開窗簾,厚厚白雪覆蓋了整個世界,銀裝素裹,分不清那是路,那是山,那是房子。寒冷從窗縫里擠進來,打在身上一陣寒顫,心頭本能地涌出“好冷”。
在往年,清明都是晴空萬里、風和日麗,今年確是玉樹銀花、陽春白雪,大雪封山。難道真是“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我看未必。
清明節(jié)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節(jié)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后人。感悟人生的價值,去除先輩遺留的干枝枯葉,保留可借鑒的新芽,弘揚正能量。
之所以下雪,是祖先讓下的,他們要讓中華兒女務(wù)必記住這一天、這一節(jié),記住中華民族自己的凝聚著文明與孝道的節(jié)日。不要只知道游山玩水,踏青賞花,忘記了自己的老祖宗。
記得小時候,父親總會帶我去祭祖。一大家人早早起床,就去給爺爺、奶奶修墳,說修是不準確的,主要是給墳上添加點新土,將墳周圍的雜草砍掉,讓墳別掩藏在雜草叢中。如果墳有垮塌或受損,那才真要好好的修。一切結(jié)束后,砍一根手指大小的竹條插在墳頭上,再在頂端掛一串“白紙”,最后回到墳前,擺放上酒、肉、糖果、水果等,點燃香燭、放鞭炮,然后跪在墳前一邊燃紙一邊和老人說心理話。整個流程都是那么的莊嚴嚴肅。那時候不懂,只是跟著父親和叔叔他們瞎做,甚至還覺得好玩。
直到2016年,大伯父去世和四嬸病故,讓我真切感受了失去親人之痛。之前三十多年里我沒有感受過親人離別時的悲傷。下葬完畢,往回走時,回過頭看著孤零零的墳上,飄著白色的一長串“白紙”,悲從心起,淚如泉涌。時光凝固了,記憶凝固了,那種陰陽兩隔、天隔一方的滋味才真叫人難受。
點一炷香是崇敬,焚幾許紙錢是思念,作幾個揖磕幾個頭是虔誠。焚燒的紙錢,在幽靜的田野煙火裊裊,似灰色蝴蝶四處飛揚。人生今日有酒今朝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擺在墓前的酒肉,是思念,是寄托,是祈福,是感恩。
清明,承載著太多的惆悵,太多的悲傷,太多的生離死別。此時,又見清明,身在異鄉(xiāng)的我,無法為已故親人掃墓,心頭總感覺遺憾。
(2022年3月29日,山西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