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春日(隨筆)
春天來了,南方的春天總是細雨霏霏,空氣潮濕氳氤。但是,這幾天,接近春分了,空氣還是異常的干燥,氣溫也有二十多度,天空還是沒有下雨的意思。
春日里,桃紅柳綠的景致還是有的,小燕子精致的飛翔不時掠過眼前,此起彼落的清脆婉轉(zhuǎn)的鳥鳴不時傳入耳際,遠遠的群山靜靜地穆立著,腳邊的小河水淙淙地流著,發(fā)芽的小草就從腳底松軟的土里拱出。我能感受到大自然里蓬勃的生命力。
我穿著薄薄的衣衫,沿著門前的小路一直往東邊迤邐而行。風(fēng)鼓起我的衣衫,略略有點兒微涼,我喜歡這種清涼的感覺,因為人心里的煩躁勞愁需要冷凍的梳理。春日里,我在尋找著平靜的心緒,我一步一步慢慢地踱著,不急,也不太慢,眼睛在四處梭巡,每一點綠意,每一點粉紅,都是我的收獲。
在一片田野中,滿是破土而出的落花生的嫩芽,讓人心神爽快。而在田壟上一棵高大的喬木只有干枯的枝條,粗大的樹身是深褐的顏色,我走近它,撫摸它的厚厚的疙瘩,我嘆息了一聲:它死了。它再也感受不到四季的輪回了,不用抽枝長葉開花結(jié)果了,也不用忍受烈日的炙曬狂風(fēng)的摧折了。在春日里,一棵大樹死了,是幸還是不幸呢?它是在冬天里被嚴寒凍壞了,還是太老了,壽終正寢了的呢?
這棵樹,等待它的會是什么樣的對待呢?是被人鋸下然后連根刨起再劈細成為上好的柴火化成青煙,還是被木器廠購買然后造成椅子或桌子繼續(xù)著無知覺的存在呢?我想起詩人杜甫的《古柏行》里的一句詩: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從古至今,不知多少人發(fā)出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慨嘆。雖說是金子放到那里都會發(fā)光,但是,還是很多的人認為時乖運蹇淹回迂滯,人也,命也!這棵樹,便是一個例子,它便是材,但它的命運不全在它的材料的好壞,樹干的粗細。
我想起歷史上一個追逐功名的人的故事。李斯,生于戰(zhàn)國末年,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西南)人,年輕時做過掌管文書的小吏。司馬遷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了他這樣的一件事:有一次,李斯在廁所見到老鼠吃人糞,一見到人和狗,老鼠就被嚇跑了。后來,他在倉庫里看到老鼠很自在地偷吃糧食,也沒有人去管。于是,他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這就是說,一個人要想在社會上出人頭地,就應(yīng)該象在糧庫里偷吃糧食的老鼠,才能為所欲為,盡情享受??梢钥闯?,在戰(zhàn)國時期人人爭名逐利的情況下,李斯也是不甘寂寞,想干出一番事業(yè)來。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李斯辭去小吏,到齊國求學(xué),拜荀卿為師。荀卿是當(dāng)時著名的儒學(xué)大師,他是打著孔子的旗號講學(xué)的,但是,他不像孟子那樣墨守成規(guī)。而是從當(dāng)時的政治形勢出發(fā),對孔子的儒學(xué)進行了發(fā)揮和改造,因而很適合新興地主階級的需要。
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張,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xué)問,即所謂的“帝王之術(shù)。”李斯學(xué)完之后,反復(fù)思考應(yīng)該到哪個地方才能顯露才干,得到榮華富貴呢?經(jīng)過對各國情況的分析和比較,他認為楚王無所作為,其它各國也在走下坡路,決定到秦國去。
臨行之前,荀卿問李斯為什么要到秦國去,李斯回答說:“干事業(yè)都有一個時機問題,現(xiàn)在各國都在爭雄,這正是立功成名的好機會。秦國雄心勃勃,想奮力一統(tǒng)天下,到那里可以大干一場。人生在世,卑賤是最大的恥辱,窮困是莫大的悲哀。一個人總處于卑賤窮困的地位,那是會令人譏笑的。不愛名利,無所作為,并不是讀書人的想法。所以,我要到秦國去?!?br />
我又想起另一個人莊子,在他的書中如內(nèi)篇《逍遙游》:“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仿徨乎無為其側(cè),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正因為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其實,無用倒是另一番福分呢!
我也是個無用的人,如棄置擱淺的小舟空羨江河之壯闊,也因而有春日之優(yōu)游,念及無用之用的大樹,心神也為之一舒,便信步向那山野踱去,尋找那無人的自橫之舟。
此文原發(fā)2012年陽春市刊物《凌霄》第八期,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