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讀《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書有感(隨筆)
我偶然在家鄉(xiāng)小城的實體書店里看到一本舊書,名字叫《約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的,我翻看了一下,給它的語言吸引住了。
于是我決定在當當網(wǎng)上購買,我一共買了兩本書,一本是《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本是加繆的《局外人》,花了一百元不到吧。我收到書的時候我正在品讀署名為劉遼逸/譯的《戰(zhàn)爭與和平》,每天有空時讀一些,讀了差不多三個月才啃完。
接著我又花了差不多三個月的空余時間讀完了這本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約翰?克利斯朵夫》,讀完之后我覺得這本聽說被一些人稱為長河小說的書,語言運用方面還是挺棒的。整個小說,給我的總體感覺是主人公完全是為了自己熱愛的音樂藝術而生的。
對于這部被世人奉為傳世經(jīng)典的小說,下面我想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和感想,如有不當?shù)牡胤?,請原諒我的粗淺,畢竟,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
小說的主人公是約翰?克利斯朵夫(以下簡稱克利斯朵夫)出生地是德國的一個小村子,他的祖父密歇爾和父親曼希沃都是搞音樂藝術的,他的爺爺書上好像說并不是德國血統(tǒng)的人,是因為犯了事逃亡到德國的。他的父親也有點才華,在宮廷樂隊任職,但缺點是酗酒和對家人有一些冷酷無情,可能是因為一心想飛黃騰達而未能吧。
克利斯朵夫的母親魯意莎是個沒有文化的窮苦人,他的爺爺和父親好像都不喜歡她,只是把她當傭人一樣地加以利用罷了。他還有兩個兄弟,我看都是有些冷酷無情的,兄弟對他都是傾軋、嫉妒、冷漠。
克利斯朵夫這個名字聽說在德語中表示是“力”的意思,他從小就表現(xiàn)出不凡的音樂天賦,書上首先說有一個遺孀和漂亮的女兒給他迷住了,只因為他彈鋼琴動聽。他一忽兒喜歡那個遺孀婦人,一忽兒又喜歡那個漂亮的女兒。而書上說那很有錢的母女喜歡克利斯朵夫是因為他彈鋼琴技術很好,又會譜曲填詞吧。只要他一彈琴,聽者便如癡如醉,這樣的音樂如有魔力一般,但對于這點是否是作者的有意夸大,我有幾分懷疑。
因為克利斯朵夫從小被父親逼著練琴,還由于他父親和爺爺?shù)倪\作,克利斯朵夫在熱愛音樂的德國小有名氣。在他父親曼希沃跳河身亡后還很小的他就要擔負起養(yǎng)家的責任。他很有天分,也很有一身傲骨,不肯媚俗,不遵從禮教,蔑視輿論,他有點放浪自我地生活。
縱觀全書,克利斯朵夫有過很多段感情,也有過深刻的友情,由于他卷入政治的紛爭,被迫一次又一次驚險的逃亡。第一次,他在一個小村子的酒館里借酒澆愁時替一位姑娘打抱不平,和一幫大兵沖突闖下殺人大禍,他只好逃到法國巴黎去避難。
在巴黎,克利斯朵夫陷入了生活的困境之中。最后,他終于在一個汽車制造商家里找到一個教鋼琴的工作。制造商善良的外甥女葛拉齊亞對他的命運充滿了同情。在一個音樂會上,克利斯朵夫結識了青年詩人奧里維,二人一見如故,從此住到了一起。后來,在一次“五一”節(jié)示威游行中,他的好友奧里維死于軍警的亂刀之下,他出于自衛(wèi)也打死了警察,接著不得不逃亡瑞士。
在逃亡瑞士中哀列克?勃羅姆醫(yī)生收離了他,但他卻和醫(yī)生的妻子發(fā)生了不正當?shù)年P系。這種行為連他自己也幾乎無法原諒自己了,但是,最終還是對音樂的執(zhí)著使他活了過去。最后,歲月流逝,克利斯朵夫從瑞士的隱居生活重回到法國。他的反抗精神已完全消失,他甚至和敵人也和解了,并反過來譏諷像他當年那樣反抗社會的新一代。
晚年,他避居意大利,專心致力于宗教音樂的創(chuàng)作,不問世事,完全變成了一個世故老人,進入了所謂“清明高遠的境界”。
我縱觀全書,我對克利斯朵夫對音樂藝術的執(zhí)著和才華、為人的一身傲骨是持欣賞的態(tài)度的。但我對于他一再的參與政治上的紛爭卻持不贊同,社會上的政治關藝術家什么事。作為藝術家即算“只為稻粱謀”而搞藝術也好過參與政治紛爭。
還有一點,我對于克利斯朵夫的私生活實在不敢茍同,他和過好幾個女人同居、分手,并且還和救命恩人的女人搞在一起,真真的忘恩負義。雖然,他在音樂上取得了成功,但這種為人如果不贖還自己所欠的罪過,我覺得這種成功沒什么可取的。
這便是我讀《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書的一點感受,我自覺并不高明,但這是我的真實所感。作為文人,同是搞藝術的吧,說真心的話,我不會把克利斯朵夫當作自己的偶像,不會學他的為人,我寧愿不成功也不愿不道德而成功。
此書是傳世經(jīng)典,里面我也讀到許多精辟、包羅萬象的東西。我深感我的一點體悟也許只是皮毛,十分膚淺,請各位方家指正和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