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山的向往(隨筆)
生長在平原水網(wǎng)地區(qū)的我,一直向往著山。兒時,去游鴻山,看到那高出平地、延伸幾里的“山脈”,似乎很為之驚訝。后來,到無錫讀書,看到錫山、惠山,和連綿的許多山,更感到敬畏。當我登上惠山,看到山下的無錫城,那如積木般的房屋,像銀色帶子蜿蜒盤曲的河流,便覺得人類的渺小。不過學過地理之后,知道鴻山還算不上“土墩”,惠山也談不上“山”,“莫道惠山高又高,哪及泰山半截腰”。當我讀過許多歷史、當代文人的游記之后,山的概念產(chǎn)生了質的變化。于是我向往著能出去,看看那些名山大川,去領略孔子“仁者樂山”的境界。
但是,從高中到大學,到工作,一直在江南地區(qū),最遠到南京??吹界娚?,覺得氣勢比無錫的山要宏大得多。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卻老在“窩”邊轉。
1983年,被評為無錫市先進,總算有機會去青島“休養(yǎng)”(當時不能說是旅游)。從上海乘海輪到青島,先是領略了海的浩渺。在青島游覽了嶗山,在這道家圣地,看到了起伏不斷的山巒,上清宮、中清宮、下清宮,還有大小龍湫瀑布。真是大開眼界,特別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景象,使我驚嘆大自然造化的奇譎。在蟠桃峰頂清泉流淌;泉水伴隨著我們前行;清澈的山泉,掬水可飲。此情此景,猶在眼前!第一次領略到山的壯闊、山的穩(wěn)重、山的無私。尤其是嶗山悠遠的歷史,“秦始皇駐蹕處”,嶗山的道觀以及歷代名人的題刻……,真是勝讀萬卷書?。?br />
回來是乘火車,經(jīng)過泰山,可惜不在行程之中。有些人堅持要登泰山,我卻因函授考試不能耽誤,未能下車。只能在車里仰望這“五岳之尊”,留下了它那拔地而起,巍峨挺拔的雄姿,也留下了我的遺憾。我想,這才是“山”,我卻不能去瀏覽歷代名人題刻,體驗“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受!
接下來的十多年,一直在三尺講臺“耕耘”,幾乎沒有機會外出。期間,到過一趟北京,登上八達嶺長城,總算是條“好漢”了。我想,有多少代、多少人,曾在此興嘆!遙望燕山山脈,和雄偉、古老的長城,再一次感受到山的雋永、厚重。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只有山水是永恒的!
此后,教育系統(tǒng)每年組織教師外出旅游了,我搭上了“末班車”。退休前兩年,一次去游覽黃山,一次去游覽廬山,很幸運都是名山。特別是黃山,在千尋壁立的巨巖面前,我驚嘆大自然的杰作。在登蓮花頂時,霧氣飄忽,才真正領略到徐霞客游記里所寫的:“予至其前,則霧徙于后;予越其右,則霧出于左”的景象,雖下山時受淋漓之苦,仍興味盎然。云海、迎客松、怪柏、巉巖、一線天,一飽黃山奇險的眼福。廬山的旅游,從南京溯流而上,浩瀚長江兩岸景色如畫廊一般?!皟砂肚嗌较鄬Τ觥钡木跋蟾刮姨杖弧:鋈幌肫鹆颂K軾《前赤壁賦》里的一段話:“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备袊@山水以它的穩(wěn)重而永存,而人生卻是短暫的瞬間!廬山的五老峰、三疊泉,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朝時李白看到的,與我們今天看到的,是相同的情景!千年的云杉,屹立在廬山上,閱盡人間滄桑。斗轉星移,一代代人來了,又去了;只有它們才是“青山不老,綠水長流”。
退休以后,我游興不減,先后去了雁蕩山、九華山、三清山、武夷山、桂林、張家界、恩施神農架、天柱山等地。有的以怪石奇峰聞名于世,有的以佛教圣地而聲譽卓著,有的以秀山麗水無出其右,有的以粗獷原始獨樹一幟……。它們無不以博大的胸懷,迎接游客,蕩滌塵世繁冗,感悟人生真諦。我又聯(lián)想到吳均的駢文《與朱元思書》里的那對偶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人們在高聳入云的山峰面前,顯得多么渺小,俗世的爭斗,悄然而退;面對深邃的峽谷,人間的煩惱,驟然消逝,心胸頓然豁達!山,以它的高峻、開闊啟迪人類,凈化人們的思想。
雖然,還有很多名山?jīng)]有去過,不無遺憾,但對山的認識,已經(jīng)夠多了。我逐漸理解了古人為何對“山”、對“水”如此崇敬?!独献?道德經(jīng)》用一章寫“上善若水”;孔子也有“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警句。他們用豐富的想象力,以山、水比喻人類精神的最高境界——善!山,以它的穩(wěn)重、寬厚、無私、無畏、雋永感化人們。人們經(jīng)常用“厚德載物”書寫匾額,我想,山,才是厚德載物的典范。它把樹木、礦產(chǎn)、泉水、藥材、動物無私地奉獻給人類;它默默地調節(jié)、凈化環(huán)境氣候;以“風雨不動安如山”,來啟發(fā)人們生發(fā)堅強的意志……。仁慈、善良、鎮(zhèn)定、執(zhí)著,應該是人類的追求。在海南,我在一塊刻有“仁者壽”的巨石旁留了影,我想,只有懂得、實踐仁愛的人,才是壽者,這個壽,不僅指年齡,更是指精神!
很有意思的是,“山”和“善”竟然是同音(不同調),也許,我們的祖先早就悟出了期間的關聯(lián)。我向往著山,我看山、游山、登山,我還得“樂山”!做一個“仁者”,做一個心地善良、心胸開闊、心態(tài)平和的人。
2019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