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在水一方(散文)
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依山而行,臨水而居,無論是氣候條件、生態(tài)環(huán)境,還是衣、食、住、行,地處金沙江下游右岸,滇、川、黔三省交匯處烏蒙山腹地的昭通中心城市是個不錯的選擇。
俄國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曾這樣贊美貝加爾湖:“湖水清澈透明,透過水面就像透過空氣一樣,一切都歷歷在目,溫柔碧綠的水色令人賞心悅目……”好像有了水,一個地方就有了靈性,如上帝的眼淚,晶瑩、柔情。昭通中心城市被稱為“果城、鶴城、秋城”,其實,昭魯壩子,千百年來都與水有緣,無論過去還是現(xiàn)在也算得上一座“水城”。
一、千頃池,永不磨滅的歷史文化符號
不久前,昭通全國著名歌手顧峰繼《索瑪櫻桃谷》之后,再次聯(lián)手新銳音樂人李繽,延續(xù)了《索瑪櫻桃谷》的民族電子搖滾的曲風,推出音樂地理名片系列單曲《秋的城》?!扒ы暢乜M繞的情歌,飄過古城的撫鎮(zhèn)門”,千頃池再次喚起人們沉寂多年的記憶。在昭魯壩子這塊這塊風水寶地上,千頃池到底在哪里?長的什么樣?真的有千頃池嗎?
據(jù)《華陽國志》記載:“朱提縣有大淵,池水名千頃池,西南二里有螳螂山?!薄逗鬂h書?郡國志?犍為屬國》也有記載:朱提縣有大淵池水,名千頃池。2000多年前,千頃池濕地區(qū)域就是昭魯壩子,昭魯壩子百里區(qū)域碧波蕩漾,一片汪洋,史稱“千傾池”。千百年來,千頃池成為昭通中心城市的一個歷史文化符號。
在這片土地上,古代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交相輝映。千頃池文化經(jīng)歷了積淀孕育、發(fā)展興盛、式微衰退的歷史過程。其核心區(qū)域包括與其相鄰接的川南、黔西的川、滇、黔邊高原湖泊文化。在這個區(qū)域內,人類的活動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據(jù)說,千頃池由四個大海子組成,一是東南部的水井灣至貴州邊界;二是東起鳳凰山麓,南至昭魯交界的海邊,西接錦屏山,北至舊圃的后海,方圓五六十里汪洋,盛產魚蝦、菱藕;三是永樂海,主要是今昭通飛機場一帶;四是葫蘆口,位于魯?shù)闁|北,現(xiàn)仍有沼澤數(shù)百畝。至明清時期,魯?shù)榈囊笆ⅠR廠一帶,山下還是一片水海,出入還需劃船;昭陽舊圃土城一帶還是一片蘆葦沼池;后海、紅泥、太平、八仙營、三善塘一帶仍是蘆蕩波潾、魚躍鳶飛的沼澤;海邊、新民一帶很多地方還是一片沼池。由此可見,過去的千頃池遠遠大于千頃,浩淼千頃、寬闊無邊,真可謂名副其實,足以與昆明五百里滇池、大理蒼山洱海、澄江撫仙湖相得益彰。
在不少殘缺的古書記載中,我們還可以找到千頃池的影子。漢代楊雄所撰的《蜀王本紀》:“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從天墮,止朱提?!俗粤槭裢酰栐煌?。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復出?!薄皬奶靿?,止朱提”,說明杜宇乃朱提人,其族系為濮越族。由此,千頃池文化可以追溯到西周末至春秋中期,也就是歷史傳說中杜宇時代。
昭通壩子也因千頃池畔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農耕文化發(fā)展較快,一位名叫杜宇的部落首領在昭通壩子“教民務農”為業(yè),率領他的子民,在“縱廣五六十里的”千頃池畔開荒種田,修溝打塘,理渠垅墑,放牧養(yǎng)禽,使昭通壩子這塊蠻荒之地變得更加美麗富足。
之后,杜宇入蜀,又帶去了水稻栽培及種植技術,帶去了新的生產技術、理念及大規(guī)模的溝渠灌溉技術,開荒拓墾,平治水患,在多地形成農耕文化聚落,從“原始農業(yè)”邁向“灌溉農業(yè)”,推動了杜宇王朝經(jīng)濟文化的繁榮。秦漢時期,中原文化、巴蜀文化的滲透,使千頃池文化煥發(fā)出新的時代光彩,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以滇東北千頃池為中心,經(jīng)濟、文化輻射云南各地。
漢武帝時期,時任犍為郡都尉的文齊,“穿龍池、溉稻田”,踏遍昭通的山山水水,鑿穿“過江龍”石壩,疏浚池水,干涸沼澤,“墾田三千余頃”,為民興利。昭魯壩子再一次煥發(fā)蓬蓬生機,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在朱提農耕文明史上創(chuàng)造了新的輝煌。清朝時期,又多次進行老鴰巖“過江龍”石壩的整治,“涸出良田萬畝”。乾隆年間,擔任昭通府恩安縣知縣的沈生遴對境內的水利工程進行大規(guī)模的修建,整治了利濟河、惠濟閘、官壩閘、石頭塘、荷花塘等水利設施。望海樓,就是當年沈生遴在留余閘埂上留下的杰作。
很小時候聽說過“四川有個蛾眉山,離天只有三尺三”?!罢淹ㄓ凶牵虢厝谔炖镱^。”其實,幾千年之后,風雨滄桑,地覆天翻。即使站在望海樓上,站在鳳凰山頂,昔日那個廣闊無邊,白茫茫一大片的千頃池,水清岸綠,魚肥水美,阡陌縱橫,炊煙裊裊的景色已不復存在。今天,數(shù)十萬畝的昭魯壩子演變?yōu)榈貏萜教?、丘壩相間的典型高原湖積盆地。蕩漾了若干萬年的滄海變成桑田,成為一片綠洲。舊圃古城已毀于一旦,烏蒙古鎮(zhèn)變成了高樓櫛比的昭通中心城市。月牙塘,填了;楊家牌坊,倒了;老孔雀,飛了;小石橋的獅子,跑了。然而,踏著昭通中心城市古老的青石板,漫步在古韻悠遠的街頭巷尾,或走進昭通壩子的一個村落、一塊濕地,你可以得漢碑之神韻,窮晉墓之淵源;可以閱讀烏蒙山人走過的歷史,回想望帝杜宇的傳說;還可以零距離感受“昭陽八景”、現(xiàn)代城市水體公園的秀麗風光,欣賞“四筒鼓舞”的粗獷狂放,昭通山歌的深厚遼遠、洞經(jīng)音樂的古樸神秘、民族歌舞的純樸絢麗。
二、千頃池,歷史與現(xiàn)實的相互交融
千頃池已成為傳說,昭魯壩子農耕文明傳承了千古萬年,烏蒙山腹地依然溝壑縱橫,高原湖泊星羅棋布,沼澤濕地生物多樣,江河之水滔滔不絕,涓涓溪流穿山越谷。金沙江、牛欄江、橫江、灑漁河、昭魯河、石渣河、利濟河、禿尾河、瓦窯河……有江,有河,有急,有緩,有波瀾壯闊,有風平浪靜。漁洞水庫、段家石橋水庫、跳墩河水庫、大海子水庫、燕麥地水庫、黑石羅水庫、永豐水庫……或天然或人造,或永久或暫時,或死水或流水、或淡水或咸水。城市、鄉(xiāng)村,人們察于水,思于水,悟于水。一個水的世界,有了治水、用水、管水、護水、樂水的實踐過程,也就有了剛柔并濟,和諧交融,包容開放。天更藍,地更綠,云更白,水更清。
一個城市就是一個世界,一個國家,一本書;一座公園就是一段歷史,一件藝術品。它讓人們一走進園子,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昔日的溫馨畫面、曾經(jīng)的美好記憶,一座拱橋、一個雕塑、一棵老樹,這些都是彌足珍貴的東西。昭通,史稱“烏蒙”。從前世到今生,都實在不該以一座山來命名。它從不缺少深邃、浩瀚、崇高的境界,也從不缺少秀美、溫柔、多情的靈性。
今天,歷史與現(xiàn)實,文化與經(jīng)濟相互交融。一座千年歷史古城的城市建成區(qū)面積已達54.7平方公里,常駐人口54.8萬人,快速地跨入了中等城市行列。作為穿城而過的利濟河、禿尾河、瓦窯河,兩岸林木秀麗,空氣清新?!耙怀侨齾^(qū)、若干小鎮(zhèn)、產城融合、城鄉(xiāng)一體”總體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形成引領區(qū)域發(fā)展的川、滇、黔省際中心城市雛形,提升了昭通人的審美情趣,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經(jīng)過多次提升改造,具有“昭陽八景”之一的清官亭公園、元寶山公園、鳳凰山森林公園、大龍洞景區(qū)、葡萄井景區(qū)以及一些新增的索瑪櫻桃谷、白虎山芝櫻花谷等公園和景區(qū),林木蒼翠,景致幽雅,一直是人們心中的芳草地。
如果西方人崇拜的火是西方文化的核心隱喻,那么東方人崇拜的水則是東方文化的重要內容。水是自然元素,是生命之根,一切都從水開始。水是有形的,也是無形的。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活。昭通中心城市的規(guī)劃設計充分體現(xiàn)出水資源作為一個獨特資源的審美價值和人文價值。
城市公園被稱為“城市的肺”,城市河流是“城市的經(jīng)脈”,山水自然、林叢、棧道、廊橋和亭臺,則是城市的“生態(tài)海綿”。置身于昭通中心城市,一條條大道交錯縱橫,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一個個生態(tài)休閑空間不斷拓展,省耕國學文化公園、烏蒙水鄉(xiāng)公園、千頃池濕地公園,文化產業(yè)新區(qū)、鳳凰山溫泉、靖安馬鈴薯小鎮(zhèn)小鎮(zhèn)等城市綜合體項目構建了城市骨架,崛起了城市地標。城市水體公園以大面積的湖泊及其濱湖地帶為依托,引水入城、以水潤城,融合自然和人文,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為一體,構建了城市主軸上的公共空間和“水城”生態(tài)體系,凸顯出生態(tài)化、人性化、特色化,成為人們回歸自然的理想之地。
在北部新城區(qū),省耕國學文化公園是昭通中心城市中軸線上規(guī)劃建設的3大公園名片項目之一,是依托原有的省耕塘水庫,結合昭通省耕塘農耕文化和海綿城市理念新建的一個水體公園。東北臨國學路與昭通學院相望,東南臨城市主要道路昭通大道通向新的行政中心,西南臨環(huán)城東路與舊城區(qū)相接。公園以“生態(tài)湖濱、城市耕讀”為主題,依托省耕水體的生態(tài)濕地核心地位,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打造“依水而生、生態(tài)純氧、芳草水岸融為一體、自然宜居”的生態(tài)景觀。走進公園人行步道、運動休閑場所、文化廣場等文體設施,你自然會感受到良好的人文與自然環(huán)境,城市發(fā)展與生態(tài)保護的和諧統(tǒng)一。
在南郊鳳凰山腳下,“萬千氣象滿垌野,楊柳樓臺接鳳凰”。望海濕地公園依托昭陽八景之一的恩波蜃影望海樓,背靠鳳凰山而建。望海樓,原名恩波樓,屬于昭陽八景之——“恩波蜃影”,人稱“望海樓”。2010年望海公園正式建成,對恩波樓重新修繕,并建立人工湖。望海濕地公園與北部省耕國學文化公園相對,與西部烏蒙水鄉(xiāng)公園相鄰,成為昭通中心城市的一張靚麗名片。
公園簡約大氣,依山傍水,綠樹成蔭,亭、臺、廊、橋倒影參差,湖光山色,優(yōu)美環(huán)境,把昭通歷史、地理、人文、特產等多元素科學自然地融入主題公園進行設計。據(jù)說千頃池遺址就在望海樓周圍,曾經(jīng)的浩淼千頃、沙鷗翔集、漁歌互答景象,早已隨池水退去,唯留下一座風雨斑駁的望海樓。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望海樓作為公園的地標性建筑物,歷經(jīng)滄桑,至今巋然不動。其側面是人工瀑布,南面是沙灘、水體及湖心島,島上樹木叢生,曲徑通幽,成為白鷺的家園,鳥的天堂。湖心島與鐵索橋相連,利濟河從公園穿越而過,園內還設有屋宅、涼亭、回廊、吊橋、拱橋、廣場、長提及音樂噴泉等,成為市民休閑娛樂、健身和教育的一處圣地。
烏蒙水鄉(xiāng),在水一方。北望杜鵑,南映稻荷。烏蒙水鄉(xiāng)公園西鄰二環(huán)西路,東臨望海公園與鳳凰山森林公園,分為三個片區(qū),北部片區(qū)主要為生態(tài)居住區(qū),多高層住宅、別墅;中部地塊主要為商業(yè)休閑區(qū),主要為商業(yè)綜合體、五星級酒店及休閑商業(yè);南部地塊主要為商務辦公區(qū)及濱湖生態(tài)住宅,主要為商務會所、休閑商務、商業(yè)及湖濱生態(tài)住宅。整個公園體現(xiàn)的是田園風光、自然風光,連通鳳凰山片區(qū)和望海公園,與體現(xiàn)人文魅力的省耕文化公園水脈相承,南北遙相呼應,成為新的地標、新的城市綜合體。整個公園以“水為美、橋為魂”。駐足凝望,一湖碧水波光粼粼,清澈見底,就連鳥鳴也纖塵不染;一片片樹木蒼翠欲滴,倒影婆娑,就連空氣也純潔無瑕;環(huán)湖路古干虬枝,綠蔭匝地,演繹著水鄉(xiāng)風情;一座座橋梁別具一格,造型奇特,連接著過去和未來。烏蒙水鄉(xiāng)在帶來全新生活方式的同時,將生態(tài)融入城市,將生活美學融入人居環(huán)境。你將閱盡城市的繁華,感受歲月靜好的安逸。
再回首,千頃煙波,滄海桑田。昨日,千年時光已成為前塵往事。沉淀、變遷、更迭。人類,生于塵土,終于塵土;城市,由河而生,隨河而興。今生,與一座充滿生命活力的朱提文化之城,現(xiàn)代田園之都相遇,與一場風花雪月邂逅。只為做一個柔情的人,為一湖漣漪低眉,為一片陽光駐足,為一束波光感動,為一座城市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