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秋】遠去的書報亭(散文)
我沒有追尋過書報亭源自何時,但與它結(jié)緣,是溫暖的邂逅。書報亭,曾經(jīng)是豐富我視野的一個窗口,也是通往我精神世界的一道橋梁,它豐盈著我那些單薄而孤單的時光。多年后的今天,當(dāng)我循著記憶,去找尋城市里的書報亭時,卻已不見它們的蹤影。?
一
最初與書報亭結(jié)緣,是在剛參加工作那年。
1995年7月,中專畢業(yè)的我被分配至某國營企業(yè),那是個有三千余人的輕工企業(yè)。
去廠里報道那天,我發(fā)現(xiàn)在公交車站和單位之間,有一個很大的書報亭。當(dāng)時心里還在想,以后可以多看看喜歡的讀物,給自己心靈充充電,也挺不錯的。
那個書報亭,大概有五六平方米,外圍是厚鐵皮制成的,面向馬路的一面全部是玻璃窗,窗里掛滿了各類雜志和報紙?!蹲x者》《知音》《女友》《黃金時代》《小說選刊》《兒童文學(xué)》《良友》《中國電視報》《西寧晚報》《良友》《環(huán)球日報》等等,幾十種報紙雜志,整齊地懸掛在窗內(nèi),方便讀者挑選。
亭子里,地面是木板鋪設(shè)的,靠窗的位置放著一張窄長桌,桌旁有一個書柜,大致有五六層,上面分類別放置著雜志、報紙。桌后是一把椅子,后面還有一張很窄的單人床。
剛工作時,我的工資只有一百三十元,但對于當(dāng)時的生活,還是綽綽有余。每月除了公交卡、午餐卡、和朋友出行的活動費、偶爾給辦公室同事買雪糕或水果的費用外,還多了一項固定開支,就是購買自己喜歡的刊物。
每月,都會固定在那個書報亭,購買《讀者》《女友》《青年文摘》《涉世之初》《黃金時代》《當(dāng)代青年》這些雜志,每周還會購買當(dāng)?shù)氐膹V播電視報或《中國電視報》。
這些刊物,讓我單調(diào)的生活,變得豐富起來。尤其喜歡《涉世之初》,它里面有許多作者,用自己親身經(jīng)歷敘述職場中的點點滴滴,讀過會覺得受益匪淺。內(nèi)心最初的迷茫,在這些文字里也漸無蹤影。漸漸明白,原來許多感受或心情,并非只是自己有,許多同齡人、或是有相似經(jīng)歷的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迷茫、失落、期待。
書報亭是兩位老人經(jīng)營的,因為常去買書,時間久了,也會趁著挑書的時段,和老人聊聊天。有時會聊聊哪些刊物銷售快,有時也會聊一些生活的瑣事。老人曾溫和地對我說:姑娘,是坐辦公室的吧,看你每天正常上下班,說話輕聲細語的,根本不適合在車間上班。車間工作都是三班倒,一天作息時間全是亂的,而且車間工作的人員全是大嗓門,你這樣說話,別人根本聽不到……
原來兩位老人,都是我工作單位的退休職工。阿姨曾是織布車間的擋車工,每天在織布機前一站就是八小時,老伴是車間的機修工,倆人工作都是三班倒。兩年前,兩位老人一齊辦理了退休手續(xù)。她們有一兒一女,女兒在外地工作,已成家有了孩子。兒子大學(xué)畢業(yè),在某事業(yè)單位剛工作兩年,談了女朋友想結(jié)婚,但沒有房子。于是,老倆口拿出自己一輩子的積蓄,又找親朋好友借了一些,總算交齊了首付。為了減輕兒子的經(jīng)濟負擔(dān),老倆口開始經(jīng)營這個書報亭。我們父母,大致都是這樣,一生都在為子女考慮,一生都在為子女付出著。他們的愛無言,卻如涓涓溪流,一直在我們心間緩緩流淌。
1999年9月,我調(diào)入現(xiàn)在的單位,新單位離那個書報亭較遠,沒有再刻意留意過它。多年后的夏日,我外出辦事,經(jīng)過曾經(jīng)那個書報亭時,發(fā)現(xiàn)亭子還在,亭子外圍依然是綠色的,只是它已改成了一個電器維修店。?
二
新單位離市區(qū)較遠,但有一個很大的圖書室,里在有百余種書籍。
我常常去圖書室借書,那時依然看《讀者》《青年文摘》,《涉世之初》,有時也會看看《當(dāng)代》《小說選刊》等刊物。
圖書室還有很多中外名著,但我并不喜歡看,在年輕的歲月里,我還是喜歡看那些短小、有哲理的美文。這些雜志都可以滿足我,對于小說、詩歌,興趣并不大。
2000年的春天,城市進行設(shè)施維護,大多公交站臺都重新進行了修建。新修的公交站臺很漂亮,并都帶著一個小亭子。亭子是厚鐵皮制的,外圍是白色,亭子窗戶上側(cè)的鐵皮上,統(tǒng)一用綠色寫著“書報亭”。
這些書報亭都不大,大致三平米左右,里面大多放著一些飲料、餅干、糖果、話梅之類的小零食,玻璃窗上掛著一些比較適合大眾的雜志,還有報紙。窗前有個可以收縮的小平臺,展開時,有些經(jīng)營者在上面放著一些小玩具,有些放著一些雜志和報紙,還有的在上面放著烤腸機。
這些新站臺及書報亭,大多設(shè)在市區(qū)的繁華路段。所以休息路過時,我還是會忍不住駐足,看看有沒有自己想要的刊物。就這樣,我在站臺的書報亭,邂逅了《上海服飾》《女刊瘦美人》《都市麗人》,以及后來的《瑞麗》。
或許是因為環(huán)境的變化,也或許是因為年齡的增加,內(nèi)心的需求不再單純的是心靈上的鼓勵與清寧,對生活與美也有了新的期待。圖書室的純文字刊物,已不再滿足我的閱讀需求。
圖書室沒有這些刊物,我便開始每月固定去離家較近的書報亭買。這是個真正的書報亭,它只單純地出售報紙、雜志。它的窗戶上,窗前的小平臺上、門上都懸掛或擺放著報紙、雜志。
這個書報亭,是一位四十多歲的大姐經(jīng)營。亭子里,有一張小桌子,一把椅子,桌上放著一本還未看完的雜志。這個書報亭,地面干凈,物品擺放整齊,外圍也被擦拭得干干凈凈,讓人一看就覺得很舒服。
書報亭斜對面,是市里的一所重點小學(xué),不遠處還有一所中學(xué)。所以這里的刊物,有許多是適合孩子們的讀物。比如《兒童文學(xué)》《萌芽》《男生女生》《少年文藝》或者一些漫畫書及科普讀物。
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來選購刊物時,大姐都會微笑著幫大家挑選,有時還會在對方需要時,推薦幾本對方感興趣的。常年累月,我所看到的,都是大姐那張溫和的笑臉。
我問過大姐,為何不像別人那樣,也捎帶出售一些飲料、零食,那樣經(jīng)濟收益不是更好?大姐卻說她喜歡那份墨香和純粹。這些刊物,大多每月都會銷完。還有些是代別人銷的,銷不完對方會收回,而且收回前,她已全部閱覽,還是免費的。雖然書報亭利潤不高,但她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所以很滿足。
原來,大姐自小喜歡看書,但那時經(jīng)濟條件有限,都是借看同學(xué)的課外書,根本無法滿足閱讀需要,心里總有著遺憾。大姐的夢想,就是以后開個書屋。工作后,雖然經(jīng)濟好轉(zhuǎn),但時間太有限,忙生活、忙家庭,還有三班倒的工作,每天感覺精疲力盡,很少能抽時間靜下心來看書?,F(xiàn)在,好不容易有這么好的機會可以看書,雖然開不了書屋,但這個報刊亭,也滿足了她的夢想。
我有七、八年時間,手中所讀的報紙、雜志,大部分都是從這里購買的。有時新刊物來了,我一直沒去購買,她都會特意給我留一本。有時休假或出差,很長時間沒去書報亭,再去時,大姐也會關(guān)心地問候著。記憶里,我心情煩悶時,大姐總會說:妹子,簡簡單單地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幸福。
?
三
2009年8月,為了孩子上學(xué),我搬到了現(xiàn)在居住的小區(qū)。
新家不遠處的站臺,就有個書報亭,但那是個出售報紙、雜志和零食的綜合書報亭。我曾在這個綜合書報亭里,給女兒買過許多她喜歡的刊物,偶爾,也會給自己買幾本喜歡的雜志。
女兒上學(xué)后,離家不遠的這個綜合書報亭,成了女兒最喜歡光顧的地方。她常會抱著自己喜歡的漫畫讀本或科普照類書籍回來,空余時間,都沉浸于其中。女兒最初只喜歡漫畫,后來為了解決她寫作文的難題,我給她購置楊紅櫻、曹文軒的書籍,誰知從最初的排斥,到完全接受,只用了十天時間。
十天時間,女兒從文字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世界。當(dāng)我來不及帶她去書城選書時,她自己從書報亭里買回來了《兒童文學(xué)》《意林》《作文世界》??粗畠合矚g上閱讀,而且在閱讀中,作文水平也在直線上長,我還是很欣慰。
女兒上中學(xué)后,我給她訂閱了《讀者》和《意林》兩本雜志,中學(xué)功課緊,但這兩本雜志,是她抽空必讀的。里面的很多小短文,在后來都成為了她作文的素材。
當(dāng)網(wǎng)絡(luò)開始越來越便捷的時候,我們都逐漸習(xí)慣了有問題,隨手問百度。吃穿用住行,任何問題,任何想要了解的事物,它都會全部呈現(xiàn)。文學(xué)、時尚、生活百科等等方面的知識,以前需要靠書籍來了解世界,現(xiàn)在卻只需動動手指頭,就可以隨時隨地、自由地瀏覽自己喜歡的網(wǎng)頁。
雖然我一直鐘情于紙質(zhì)閱讀,但忘了從什么時候開始,每年我都會訂閱喜歡的雜志,但不再去專門購買。每月郵局會將讀物,按時送達我手中。似乎,我也開始漸漸遺忘書報亭。再路過站臺時,也不再留意那里還有沒有書報亭。
那天,不知道為什么,忽然想看一本雜志,那種紙質(zhì)的彩印雜志。出門去尋找,當(dāng)我來到離家較近站臺書報亭時,卻遺憾地發(fā)現(xiàn),這個亭子不知何時,早已關(guān)閉。一直往前走了兩站路,在那兩個站臺,甚至是曾經(jīng)我路過的最大的一個書報亭的位置,都已經(jīng)找不到書報亭的痕跡。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那些站臺旁,用來出售報刊的亭子,全部變成了小賣部,里面統(tǒng)一都是出售飲料、零食、玩具或者水果。
我曾很好奇,問過那些亭子的經(jīng)營者,為何突然之間,書報亭都變成了小賣鋪,都不出售報紙雜志了。一位中年男子邊給我取飲料,邊回答著我的問題。他說:這應(yīng)該是時代進步的體現(xiàn),網(wǎng)絡(luò)、手機那么方便,人們越來越熱衷、依賴網(wǎng)絡(luò)、手機,電子閱讀更是涉及方方面面。報紙、雜志市場越來越小,開書報亭,根本賺不到錢。
書報亭,曾真實而熱鬧地成為城市一道別致的風(fēng)景,或許它也是一個城市文化的縮影。在曾經(jīng)的歲月里,這些遍步城市各角落的書報亭,曾讓我們尋找到一個更寬闊的世界。那里文字花開,芬芳溢滿心間;那里是一片海、是一座城,盛載著屬于各自的故事;那里記錄著一種歲月,是對更多知識的渴望,是精神上一份沉甸甸的滿足。
遠去的書報亭,留下的是真實而溫暖記憶……
問好老師,創(chuàng)作愉快~
問好風(fēng)吟姐,秋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