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對《高老頭》中父愛悲劇的評價(作品賞析)
巴爾扎克在《高老頭》里講述了癡心父親高老頭可憐的一生,高老頭心甘情愿地讓自己的兩個寶貝女兒榨干了積蓄,最終身無分文,悲慘死去。在《高老頭》尚未完成之時,巴爾扎克曾對他的朋友說:“《高老頭》將使你大出意外,這是一部杰作。”可見,巴爾扎克本人對自己的這部作品是鐘愛有加的,而一百多年的歲月也確實證明此言。當然,《高老頭》中所描寫的父愛悲劇本身似乎并無新意,情節(jié)也比較簡單。巴爾扎克的高明之處則在于他把這個悲劇放在了一個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從而對其后的歷史背景(法國大革命后至19世紀上半葉的法蘭西社會生活)進行了全方位的、精確的、細致的描繪,勾勒出的是一幅社會風俗畫。正因為如此,發(fā)生在高老頭身上的這種看起來極為平常的父愛悲劇便包含了深刻豐富的時代內容和社會意義。
整部小說基調陰冷而灰暗,讀來常常有一種壓抑感,其中,高老頭的死讓人感到可悲可嘆。巴爾扎克通過他的身世展示了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面——溫馨和諧的家庭關系不過是靠金錢維持。以下將從兩個方面來對發(fā)生在高老頭身上的父愛悲劇進行評價。
一、高老頭父愛中表露的問題
高老頭的父愛無疑是偉大的,通過小說人物拉斯蒂涅的牽引,讀者可以看到,和每一位父親一樣,高老頭疼愛自己的女兒,希望她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我是在做了父親之后才理解上帝的”,高老頭對自己的女兒充滿關愛之心。但是,高老頭在拼命滿足女兒的愿望之后,并沒有收獲女兒同樣的的善良和溫情,最后抱著遺憾死去。這與高老頭給予女兒們的父愛中表露的問題是密不可分的。
1.占有性和情欲性
小說中,多處可見高老頭對女兒的愛是帶有占有性和情欲性的。從高老頭的敘述中,讀者可知道他十分愛戀自己的妻子,但妻子早逝,導致他把對妻子的愛全部加到了兩個女兒的身上,愛情某種程度上轉化為父愛。父愛在高老頭身上膨脹,卻帶有一定程度的占有欲和情欲。巴爾扎克是這樣描述高老頭的父愛的:“蹭著她的衣裙,跟著她的步伐,感受到她身上的熱氣”,“高老頭的瘋勁不下于他們倆。他躺在女兒的腳下,吻她的腳;他久久地凝視著她的眼睛,用頭蹭她的裙裾”,讀完后,覺得這更像是戀人之間的姿態(tài),“他的瘋勁只有年少溫柔的情人才做得出”,巴爾扎克這樣評價道。高老頭的這種姿態(tài)是非常瘋狂且不理性的,也并不為他的女兒接受,“‘您看見了嗎?’苔爾菲娜對歐也納說,‘父親和我們在一起,就得整個身心都給他,有時候也真讓人不自在?!?br />
2.犧牲性和自虐性
高老頭的父愛是具有犧牲性和自虐性的,他竭盡全力滿足兩個女兒的各種要求,在撫養(yǎng)女兒的二十多年里,他為女兒付出了自己一生的積蓄。他生活的重心是女兒,二者之間的關系是——高老頭有求必應,兩個女兒欲壑難填。
小說中有這樣一段話——“??!”高老頭怒火中燒。他絕望地嚷道,“她們一位我破產了,我還有一千三百法郎年金呢,我的天??!我可憐的孩子,為什么她不來我這兒?我可以賣掉年金……我的心也要碎了!”文中連用了幾個程度強烈的詞:“怒火中燒”、“絕望地”“碎”,當聽到拉斯蒂涅拿著苔爾菲娜的一百法郎去賭場時,高老頭發(fā)出了這樣的哀嚎,而“還有”“可以賣掉”則可以看出高老頭在整個情緒表現過程中,從沒考慮到自己,只想著怎么為女犧牲。
盡管如此,當女兒女婿發(fā)現高老頭的錢被剝削完后,高老頭被趕出了他們的家,住入伏蓋公寓,并過著每況日下的生活。高老頭非但沒有認識到女兒忘恩負義的根本,反而執(zhí)著于關注女兒的一切,顯示出自虐傾向?!皻W也納念完了信,老人對他說:‘請把信給我看看。’他嗅了嗅信紙又說:‘您會去的,是嗎?嗯,好香!那可是她的手指觸摸過的啊!’”“‘高里奧先生的女兒府上,’大學生加了一句。聽到這個名字,大家的目光一齊轉向了退休面粉商,老人正不勝羨慕地凝視著歐也納?!备呃项^對女兒的關注是遠遠的,將自己生活的的樂趣與女兒過分地緊緊相連,是十分病態(tài)的,看似偉大,卻特別自虐。
3.虛榮性和放縱性
高老頭在兩個女兒身上所付出的一切,并不真的是不求回報的。在高老頭的心中,女兒是“我”的,在女兒的身上,他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兩個女兒被他養(yǎng)得美麗高貴,這使得他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此外,高老頭對女兒也是放縱的,這主要是指,他不但默許女兒尋找情人,還竭盡力量幫助女兒留住情婦、償還債務等。
以上就是高老頭的父愛存在的問題。遺憾的是,高老頭在臨死時才承認:“您把他們帶到世界上來,他們卻把您從世界上驅逐出去。不,她們不會來了!十年前我就知道了。有時候我心里就是這么想的,但是我不敢相信。”
二、最終造成父愛悲劇的原因
“這一切都是我的錯,是我縱容她們把我踩在腳下的”,臨死時,高老頭悲痛地反省自己給予女兒的父愛,得出都是他的錯誤。然而,釀成這出父愛悲劇的原因真的只是高老頭的錯嗎?本文認為,高老頭的父愛悲劇既有社會原因,又有高老頭自身的原因。
1.社會原因
高老頭生活的時代處在社會轉型期,法國大革命時期、拿破侖帝國政權和波旁王朝三個政權交替,社會急劇動蕩,金錢是這個時期唯一可靠的東西。小說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為金錢而活,大學生拉斯蒂涅在一只腳踏上上流社會后,便想要通過引誘貴族夫人達到理想的生活;伏脫冷為了利益在決斗中殺死了塔勒費小姐的親人;米肖諾小姐則為了三千法郎出賣了伏脫冷……巴爾扎克在敘述高老頭的父愛悲劇的同時,也對這種金錢至上的社會進行了揭露和批判。
“啊!要是我有錢,要是我留著自己的家產,要是我沒有把財產分給她們,她們倆就會在這里,甚至用她們的親吻舔我的臉!……金錢可以買到一切,甚至可以買到女兒。……我還是寧愿有錢……既然做了父親,就應該永遠有錢……他們是沖著錢才對我另眼相看的。即使我有時候使他們不自在,看在錢的面子上也可以彌補了!……”高老頭的臨終醒悟,清楚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社會中人和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金錢社會的力量,使得依靠金錢維護親情的高老頭注定要遭受女兒的負心。
2.自身原因
高老頭本身是新舊交替時期的產物,是一個應時而生的暴發(fā)戶。單是從高老頭做生意的角度來講,他擁有適應時代發(fā)展進步的能力,但是,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樣,在家庭生活中,尤其是在處理與子女的關系上,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落后者。盡管高老頭真誠地熱愛著他的女兒,但對她們的教育卻是金錢的腐蝕,在她們眼中,高老頭只是她們維系貴族生活,攀比好勝的后臺。而高老頭明明看透這一切卻還是自欺欺人,行為和社會的普遍準則脫軌,沉浸在自己近乎幻想的世界里。正是他身上的種種個人因素,更進一步導致了他的父愛悲劇。
總而言之,巴爾扎克通過高老頭的故事,使讀者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系,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和社會意義。讀者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高老頭的父愛是真誠且偉大的,但其中不理性的、畸形的父愛不足取。對于高老頭父愛的評價,筆者有“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之嘆。
參考文獻:
巴爾扎克著,王振孫譯,《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8月
高軍強.父愛的偉大與限度——淺論高老頭的父愛悲劇[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8(10):163-164.
陳詩雯.金錢至上的萬惡——論《高老頭》扭曲的父愛[J].名作欣賞,2018(11):155-156.
江瑜.高老頭的父愛實質試析[J].文教資料,2017(24):1-2.
陳瀟.從社會文化精神分析角度解讀高老頭的父愛悲劇[D].湘潭大學,2017.
胡古月.《高老頭》中扭曲的父愛探討[J].成才之路,2016(29):53.
周穎.失敗的父親——從高老頭自身解讀女兒不“來”的緣由[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07):43.
王瑞琪.《高老頭》中的父愛悲劇及其原因[J].現代交際,2015(10):83.
感謝作者分享,感謝投稿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