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寨溝——欒川人民的英雄情結(jié)(散文)
一
寨溝、樊營、養(yǎng)子溝,這三個再普通不過的名字,因源于大唐巾幗英雄樊梨花而顯得神秘,也因曾經(jīng)與女英雄有緣常常引起欒川人民的自豪。更因英雄的關(guān)系而引來一批批仰慕英雄的人們旅游觀光、休閑養(yǎng)生。
樊梨花,這個民族英雄,巾幗英雄,除了在野史里、小說中和影視劇里有其歷史的影子外,正史中名不見經(jīng)傳,史不見點墨,但在偏僻深山的欒川卻處處留著這位民族英雄的閃光足跡。
中國歷史上,有好幾個女人曾使須眉汗顏。見于正史的呂后、武則天、慈禧。見于野史與戲劇的花木蘭、余太君、穆桂英楊門女將、樊梨花……
自西漢大儒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之后,中國封建禮制由制度而生成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男尊女卑”思想也被視為金科玉律。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見于正史的女中豪杰常常是貶多于褒。然而野史與戲劇中的女英雄卻常常被大加褒揚。一千五百多年前的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被人們代代傳唱,至今人氣未衰。楊家一門忠烈,僅剩女將,仍然為國出征,自北宋以來,激勵了多少熱血兒女。樊梨花不僅在《全唐傳》中擔當主角,還在欒川這個山青水秀的地方留下了她的串串足跡……
然而人們不僅要問這樣的英雄豪杰為什么事不見經(jīng)傳?
歷史是由史官撰寫的,而史官之筆往往受著政治的操縱。對于皇族或執(zhí)掌生殺大權(quán)的貴族來說,當然不管你正史也好,野史也罷,都要求粉飾歷史、褒揚皇族。而對于沒有發(fā)生在皇帝身邊宮廷內(nèi)部的或史官之視野所及之史當然不在記錄之列。或許,當時這些英雄只是“史官”眼中的小人物;或許,這些赫赫戰(zhàn)功早被他們的上司吞沒;或許他們的行為在統(tǒng)治者看來屬于叛逆;或許他們與封建札敬格格不入;或許……
武則天深諳其中之道,要么她怎會為自己立了無字碑呢?
然而,無字碑比有字碑更使人難以忘懷,野史比正史更加深入人心。不是么?較之于史家的幾點翰墨,小說、評書、戲曲流傳得更為廣泛——老百姓并不是人人都知道那個唐王究竟是唐代的第幾位皇帝,這里的宋王屬北宋還是南宋,但他們卻能準確地說出樊梨花的家世、穆桂英的社會關(guān)系,楊家將的來龍去脈,《水滸傳》中的一百單八將……
面對人們的傳唱,面對世代的記憶,面對歷史的遺跡,我們能閉上眼睛說:正史上沒有的人物,歷史上根本沒有存在過么?
二
當年的大唐京都——長安,距發(fā)脈于秦嶺,途徑長安,集主峰于豫西腹地的伏牛山之老君山下的欒川有千里之遙。據(jù)《全唐傳》所述,樊梨花活動的主要地區(qū)在甘肅一帶。寒江關(guān)是她的發(fā)跡之地。樊梨花豆蔻年華就已是西藩主將。在與大唐少年將領(lǐng)薛丁山對陣之時因羨丁山少年英俊而動愛心。以其高超于薛丁山數(shù)倍的武功將其三擒三縱而最終迫使丁山應允招親。這一戰(zhàn)場招親的情節(jié)其實是穆桂英出山的翻版。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開辟了演義體小說的先河,而后雖然演義體小說大盛,但粗制濫造者多,精雕細琢者鮮?!度龂萘x》之藝術(shù)頂峰更是無人企及?!墩f岳》《全唐傳》《三國演義》等均屬于此類小說。但不管這些小說的藝術(shù)水平如何,它們依據(jù)史實所塑造的諸多英雄形象卻深入人心。樊梨花就是這些群塑中的一個。《全唐傳》中并沒有描寫這位民族女英雄來欒川隱居的情節(jié)。但欒川民間卻將這一情節(jié)描繪得有聲有色。這些傳說恰好與欒川的幾處至今沿用的地名相吻合,這就不由人不信。
也許是要報復妻子對自己的三擒三縱以雪男子漢之恥,薛丁山也對樊梨花實施了三休三迎,大唐貞觀十一年,是樊梨花第三次被休。憤懣難抑的樊梨花帶著自家的五百親兵從西安康寧候府出走,一路東行,過崤山,出函谷,經(jīng)靈寶,跨盧氏,翻鵝羽,越紅葉嶺。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風餐露宿到達欒川老君堂。老君堂時為規(guī)模宏大的廟宇,供奉太上老君。唐時,凡供奉太上老君的廟宇都被視為李唐王朝的家廟。而地處偏遠的老君堂又身兼皇室家廟與官家驛站二職。樊梨花當然先落腳到了這里。但是,不管老君堂規(guī)模多大,鐵馬金戈,刀槍林立與莊嚴神圣的廟宇氣氛顯然不太協(xié)調(diào),于是樊梨花命家將帶兵前行二里扎營?!胺疇I”之名便由此留了下來。
當時,李唐王朝才剛剛建立政權(quán),社會極不穩(wěn)定,欒川一帶匪患嚴重,惡霸橫行,家住廟子的高崖就是其中的一個。小小的欒川山鎮(zhèn),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傳到高崖的耳朵,何況樊梨花一行幾百人浩浩蕩蕩的隊伍,在小股匪首還在觀望之時,高崖已經(jīng)開始行動了。高崖認為,要趁樊梨花立足未穩(wěn)之時一舉將其殲滅,以免日后威脅自己。
樊梨花的隊伍剛剛安頓好,高崖的土匪便前來劫營,樊梨花何等人物橫戈立馬,馳騁沙場、久經(jīng)戰(zhàn)陣的女英雄,發(fā)一聲嘁,數(shù)百親兵生龍活虎,三下五除二把土匪打得四下竄逃。
雖然大勝土匪,樊梨花卻很不開心。一夜未曾入眠,第二天,她便決定移寨別處,以防土匪武裝再來襲擊。
樊梨花手下有位謀士姓樊名方,本是梨花的陪嫁丫頭。她聰敏好學,善于思考,精通易理,博學多識,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梨花命她選擇個安營扎寨之處,準備長期居住。樊方經(jīng)過三天的考察。將地址選在老君堂西溝東嶺頭上,即現(xiàn)在的“梨花寨”。樊方對樊梨花說道:“此溝為欒川鎮(zhèn)東……卯土養(yǎng)巽木,正應主帥之名,且距高嶺上,女帥駐扎正合陰陽相諧之理,與日后你與薛將軍破鏡重圓有益。這兒距高臨下,進可攻,退可守,實為兵家必居之地。”樊梨花從其言。
軍隊駐扎之后,一邊嚴令軍紀,不許擾民,一邊調(diào)查欒川匪患情況,決定殺一儆百,為民除害,站穩(wěn)腳跟。
經(jīng)過明察暗防得知,欒川數(shù)股土匪中,盤踞廟子寨的高崖是勢力最大的。也屬他氣焰最為囂張,平日里欺男霸女,無惡不作。高崖手中人命數(shù)十條,民憤極大,樊梨花決定先從高崖下手。于是帶著親兵三下廟子,“智取廟子寨,怒斬高崖頭”為民除了一害。
收拾了高崖之后,樊梨花在欒川威名大振。高崖是廟子慣匪,自南至唐,官軍數(shù)攻不下、方圓數(shù)百里內(nèi),小股匪首皆聽高崖號令,早己名震豫西,現(xiàn)在卻輕而易舉地死在樊梨花手下,于是人們把攀梨花傳得神乎其神。說評書的,唱大戲的,大街小巷拍瞎話的都有了故事題材。
樊梨花雖然大勝高崖,但并未大開殺戒,只將首惡高崖懲辦并傳諭欒川四鄉(xiāng)八寨示眾:如有為匪作歹,禍害百姓者,罪同高崖。且發(fā)話,沒有樊將軍的命令,不許掩埋高崖尸體,誰知高崖傳首示眾沒有多久,高崖的身體己被野狗吃盡,待傳首己畢,樊梨花命人將高崖之頭葬于廟子西的紅洛河畔,并將此處取名“高崖頭”以警示后人。
對于原高崖部,樊梨花全部遣散,并告誡他們回鄉(xiāng)后不許再次作惡。有些無家可歸要求加人樊家軍的,樊梨花都收編部下。
樊家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吃穿用度現(xiàn)金交易,公平合理,深得民心,連原先的幾個小股土匪也不隨便惹事擾民了。樊梨花成了欒川人民的保護神。
光陰似箭。自樊梨花從來到欒川除害至今,已過了數(shù)月。她負氣離開長安之時,已懷有身孕,而今身滿六甲,梨花生下一子,取名薛剛。自從行動不便以來,樊梨花已不在寨中生活,她找了個溝深地寬的世外桃源休養(yǎng)生子,教子養(yǎng)子,后人稱這條溝叫“養(yǎng)子溝”。
樊梨花帶著薛剛在這里生活了一十三年,眼看薛剛已長大成人,漸諳人事,樊梨花將文韜武略悉數(shù)傳教。這時已是唐太宗貞觀一十八年。這一年,羌兵犯境,唐王用人之際,想起了當年的女將樊梨花,于是下旨薛丁山招妻回朝。薛丁山不敢怠慢,速帶人千里迎妻:少不了被樊梨花一頓羞辱。夫妻畢竟年近不惑,暴風驟雨過后,抱頭痛哭,二人久別如新婚。小住三日之后拔寨起營。
樊梨花離開了欒川,但她為民除害的英雄事跡卻世代在欒川傳誦。
三
其實,撇開攀梨花的事跡不說,僅看這位巾幗英雄在欒川扎寨之處的風景就定使你贊嘆。兩排青翠的山蜂就象畫屏將一條夢幻般的小溪夾在中間。溯溪而上,翠竹片片,水流淙淙,松風如歌。繞過翠峰,一汪碧水,呈現(xiàn)眼前,那就是著名的寨溝湖。湖面輕舟蕩漾,野鴨聲聲,激起陣陣漣漪,
由于樊梨花的緣故,寨溝現(xiàn)在是著名的旅游景區(qū)。梨花寨山高峰險,處于東峰頂上,寨西兩大峰巒如女人的雙乳,寨東又有兩大對稱的峰巒,兩峰之間的山坳便是梨花寨了。
梨花寨四周山峰壁立,寨前一條小路,中間闊地可容數(shù)百人。據(jù)說當年山坳中不僅可安營扎寨,而且水源充足,石磨、碾子齊全,老百姓傳說樊家軍還在山上找到了三分回垅地——據(jù)說回垅地這頭播種那頭收割,三分地硬是供應幾百號的隊伍生活了十幾年,當然這只是神話。誰也沒見過那三分回垅地在哪里。但那神秘的傳說至今還吸引著無數(shù)好奇的人們。
樊梨花回西安百年之后,欒川人民思念英雄的功績,在寨溝建了一座梨花娘娘廟。在奉祀主神梨花娘娘的兩旁還供奉著樊方和薛剛。每逢初一、十五人們紛紛到這里燒香焚紙。求財、求子者絡(luò)繹不絕。據(jù)說,求子者特別靈驗,后來廟宇被雷電所毀。
開發(fā)旅游以來,以廟址后的山頭為界,開劈了兩條旅游線路,左為洞天瀑景區(qū),右為登天峽景區(qū)。
洞天瀑景區(qū)飛瀑流泉,竹翠谷幽,林茂草豐,以瀑見長。間或幾處“梨花浴”、“教子石”之類的遺跡向人們訴說著昔日的巾幗英姿。試劍瀑、小三峽、龜蛇鎮(zhèn)、滴水巖……移步換景,耳目一新。進人洞天瀑景區(qū),好像欣賞一部美妙的音樂。開始是薄霧濃郁,山風撲面,鳥語醉人,這些來自大自然的天籟之音真如渺渺仙樂,沁人心肺。旅游步道繞過一座山峰,忽聽峽谷震耳欲聾——洞天瀑未謀其面,先聞其聲。是否音樂的高潮就要來臨了,且慢,待你手扶欄桿爬上鐵梯才會看到最美的景致。這便是高潮:笙管齊鳴,百樂共奏?大自然施展它能力的極限匯聚起所有能調(diào)動人們視覺、聽覺美感的因素將這首樂曲推向了高潮。站在洞天瀑前,就像進入了時空隧道,頭上是螺旋形的石壁。露出螺旋形的一片天空,瀑便從那片天空落下,開始是一股,落下便灑開,總有數(shù)丈闊,既飄灑俊逸,又轟然作響,使你在振聾發(fā)聵中隱隱聽到小提琴的溫柔含情。
洞天瀑,因其山水在崖窟頂端一環(huán)形袋口處傾瀉而下,別有洞天而名之。
洞天瀑之所在,當?shù)厝朔Q籮圈幢。據(jù)傳,乃觀世音菩薩臨地伏牛之形跡所幻化也。
洞天瀑罩籮圈幢,以柔克剛,鉆石成洞,挖石成穴,削石成槽,鑿石成甕,掘石成潭,既有飛瀑直下的壯觀,又有蜿蜒曲折的瀟灑,更有靜若處子的溫柔……
予觀夫洞天瀑之勝狀,連天接地,飛巖走壁,自上而下,成四大看點矣!
水注崖窟:山水似游龍走蛇鉆人崖窟,水幕如垂簾直掛,潭水悠悠,冷風嗖嗖,涼氣透骨,恍若廣寒……
一泄如甕:飛流直下,擊砸出一甕形石穴,攪動萬千石塊,淘洗打磨如卵,成功之后,奮然穿出石經(jīng)二三跌宕,融入山澗巨流,拉開洞天河長卷……
嗟夫!洞天瀑有生以來,寡居老林深山,從未與世人謀面。欣逢盛世,今人有幸觀之,無不為之嗟嘆,文人墨客亦動情賦詞作詩,現(xiàn)擷取其一,以饗諸君:
未睹其容先有聲,恰似暮敲響天庭;
遠眺只見瀑影半,近看猶如走蛟龍。
水頭似箭穿山腹,浪花飛起霧蒙蒙;
三起三落舞水袖,伴君游樂畫圖中。
這是尚金萍先生對洞天瀑的描寫。真可謂繪聲繪形,淋滿盡致,雖然號稱四大看點僅述其二,但已極盡洞天之美。如果你到過這里,便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景觀,再好的文筆也難以詳其一二。
登天峽,狀如其名,以險著稱。石梯天成,狀若登天,也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好處。
安營三鼎下,扎寨秀景中。
修竹鑲奇翠,碧潭鉗綠珠。
紫霧映山秀,嵐煙繞澗幽,
英雄出中幗,勝跡寨溝留。
樊梨花畢竟是愛美女士,連她安營扎寨之處都如此秀美,不知當年的梨花小姐是怎樣的光彩照人!看來,這位女英雄的容貌與心靈已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無怪人們對她一往情深的世代傳唱。
四
十三年,在生命時光的流逝中是短暫的,但在夫妻離分之單親育子的過程中又顯得那么漫長。我們可以想象,滿含被丈夫休掉的羞辱,獨自帶著身孕來到千里之外尋找安身之地,對于一個女人來說,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樊梨花不愧為巾幗英雄,她沒有被羞辱壓垮,沒有被憤懣擊倒,沒有局限于一己小天地的喜怒哀樂。她把自己與家丁親兵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帶著他們闖天下覓生活,她把自己的命運與落腳地人民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抑豪強,除暴虐,為民除害,保護了一方平安,造福了欒川百姓。寨溝,實現(xiàn)了樊梨花的人生宏愿。正因為此,能征善戰(zhàn)的女將沒有在大唐史冊中留下姓名,卻在欒川的寨溝萬世留傳。
寨溝,是樊梨花留給欒川人民的驕傲,也是欒川世代人民的英雄情結(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