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春】愛心,讓這個冬天不再寒冷(隨筆)
“一定要送你小兒子讀好書,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迸R出門,江華慈善總會會長緊緊地握住蔣慶和的手,叮囑道。
“好!好!”蔣慶和哽咽著連聲答應,淚花在這個年近花甲的漢子眼里打著旋兒。
元月26日下午,江華民政局、縣慈善總會、慈善志愿者協(xié)會及橋頭鋪鎮(zhèn)相關負責人,第三次來到蔣慶和家里,給他家送上志愿者愛心捐贈的棉被、床單、冬衣、火鍋、電水壺、桶子、大米和食用油等一系列的生日用品,以及社會愛心人士“慈善一日捐”的1000元善款。社會各界的關心和祝福,讓貧困交加的父子三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這個冬天不再寒冷。
早在2017年的10月份,江華慈善志愿者在對特困家庭的入戶走訪調查時,從村民口中了解到蔣慶和一家的情況:蔣慶和,橋頭鋪香塘自然村人,現年57歲,患有嚴重的心臟病,沒有什么勞動能力。妻子患有精神病,早年走失,杳無音信。十多年來,蔣慶和又當爹來又當娘,拉扯著兩個兒子長大,窮困潦倒,家不像家。如今,兩個兒子,一個16歲,一個12歲。大兒子因生活所迫,小學還沒畢業(yè)就輟學在家,靠上山扯筍子、下河摸泥鰍賣點錢貼補家用,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小兒子現在一中讀初一,成績不錯。父子三人吃住都在一間水泥磚砌成的小平房里,煮飯就在外面用三塊磚頭壘了個“灶”,旁邊的祖屋,只剩下殘墻斷壁,隨時都有坍塌下來的危險。
家里沒有人。我們推開虛掩的木門,里面黑黝黝的,眼睛適應黑暗之后,眼光掃遍全屋,才發(fā)覺這家人的貧窮超乎我們的想象,家里沒有一樣可以稱得上“家具”的東西,連床都是由幾塊薄板搭成的,破了無數個小洞的帳子黑得看不出原來的顏色,床上床下堆著幾件舊衣服。仔細看,有長有短,有厚有薄,應該是他們父子三人一年四季的全部衣裳。除了“家徒四壁”,再找不到一個貼切的詞來形容這個“家”了!
了解到蔣慶和一家的遭遇后,慈善志愿者們驚呆了:在物質生活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居然還有這樣深度貧困的家庭!于是,大家一面多方呼吁,一面發(fā)起愛心募捐。經核實,縣規(guī)劃建設局劃拔4.5萬元危房改造資金,香塘村的干部群眾出勞力,在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里,幫他家扒了危房,建了一層紅磚房,解決了他家住的難題;村里幫他家申報了農村低保;江華愛心群的小伙伴多次到他家看望,并自發(fā)捐助資金,作為他小兒子讀書專用款項。
元月24日,志愿者在對特困家庭的回訪中,看到蔣慶和一家搬進了新房,心中頗感欣慰。這一次,父子三人還是沒有在家,大門上的鎖孔里掛著鑰匙——想必家里也實在沒有什么需要上鎖的??墒?,一進屋看到父子三人的床鋪,志愿者們的心情不由得又沉重起來:在這寒冬臘月,用幾塊木板搭起的兩鋪簡易床上,一鋪床上什么也沒墊,蓋的是一床禿棉絮,床單都沒有;一鋪床上墊了幾件破衣褲,蓋的被子硬梆梆冷冰冰。房子還沒來得及裝門和窗,四面透風。
一想到他們父子三人在這天寒地凍的夜里蜷縮在寒風中,志愿者們再也坐不住了,立即在QQ群里發(fā)起了愛心捐助,大家馬上行動起來,有的從家里拿來了全新的棉被,有的送來了棉衣棉褲,有的買來了鍋子……不到一天的時間,大家就捐贈了若干的生活用品,于26日下午送到了蔣慶和的家里。大家一齊動手,幫他收拾整理,鋪好床鋪。
摸著暖和的被子,蔣慶和眼里淚花打著滾,這個孱弱而憨厚的漢子,有點靦腆地搓著雙手,囁嚅著說不出話來。這是我們第一次看到他,前兩次都沒見過他家任何一個人,所有的情況都是聽村里人講的。他剛從地里干活回來,身上的衣服單薄,外衣上有數不清的小洞,腳上的鞋子已濕透,問他為什么不換雙鞋,他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家里就這一雙鞋,沒有可換的。
問到他的愿望,他說想把小兒子送起讀出書來,大兒子呢,已經16歲了,小學沒畢業(yè)就輟學了,現在叫他去讀小學吧,他自己不好意思,讀初中吧,又怕跟不上。算了,只能繼續(xù)打點零工,等再大一點,出去打工,掙點錢把家里的伙房搞好。
由于資金的問題,伙房還是沒法蓋,父子三人就在住的房間里煮吃,這樣,既不方便,又不安全。
回家的路上,大家談起蔣慶和一家,還是于心不忍。不知是誰提議說,還是要想辦法讓他大兒子重返學校,如果有合適的人選,在寒假中給他補習一下,下個學期試著去讀初中,說不定能跟得上呢!或者是找個愛心企業(yè),讓他去跟師傅學點技術。扶貧不單是解決目前的溫飽問題,更重要的還要想著幫助他們解決長遠的出路問題。
目前,江華慈善志愿者正在積極想辦法,幫蔣慶和家里募集資金修建一間伙房,盡快能在年前竣工。讓這窮苦的父子仨有個能避風雨的伙房,過年了,也讓他們一家能吃上一頓熱乎乎的年夜飯吧!
有愛,這個冬天就不會再寒冷。
讀罷心里好溫暖!蔣慶和妻跑兒小,自己心臟病,家境窮困。有句老話:單身漢怕回家,回家無達薩(沒意思)。窮人怕過年。組織和社會的關愛,使蔣慶和一家子:這個冬天暖融融、不寒冷。
語言樸實自然,敘述準確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