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星月詩話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西安,一本卷帙浩繁的古書(散文)

精品 【星月】西安,一本卷帙浩繁的古書(散文)


作者:赤云 童生,953.10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6321發(fā)表時間:2018-01-16 14:09:03
摘要:西安的確是一本卷帙浩繁的古書,但若有機會,你就是走馬觀花地閱讀一遍,也足以讓讓你刻骨銘心!

【星月】西安,一本卷帙浩繁的古書(散文)
   去西安的念頭明明滅滅了無數(shù)次。
   當我走出站臺,扭頭望望車站屋頂高高舉向天空的“西安”二字,才確定人已在遠方。
   西安城睡眼惺忪,晨光初吐。火車站廣場上,人流量不是很大,但走在其中,也是秦腔秦語盈盈入耳?!皝?,司傅!吃撒,里邊兒坐!”“伙計,運動鞋、美包包!”“來伙計,手機看一哈!”“最新西安地圖要不要?”……西安人諞著地道的西安話,讓我聽得新鮮有趣。
   西安的江湖有多深,我不知道,也不敢隨便和人搭訕,只是緊跟著導游往前走。兀然間,一道巨大的陰影橫鋪過來,它無聲無息落在地上,就像巨人的一個吻。我小心翼翼抬起頭,看見了矗立近千年的古城墻。如果說,西安是一本卷帙浩繁的古書,那么,以古城墻為封面,我打開了古城西安的第一頁。
  
   一、一串掛在西安脖子上的翡翠
   有人說,古城墻是西安的文脈;也有人說是西安的金字名片;還有人說,古城墻是掛在西安脖子上的一串翡翠項鏈。而我,更喜歡最后一個比喻。
   最初閱讀古城墻,是通過百度的一張西安夜景圖。圖片上,最流光溢彩的那條閉合式線條,就是西安古城墻。若將它比喻為熠熠生輝的翡翠項鏈,恐怕,再合適不過了。古城墻,作為一個廢棄的古代軍事防御體系,確實承載、跳動著無數(shù)歷史滄桑,但其內(nèi)容多以血與火、刀與槍來敘述,明顯文氣不足,何以稱“文脈”?若把它當作西安的金字名片,應該并無什么不妥之處,只是,感覺這比喻小了些。
   我們一行人乘坐大巴來到古城墻東門——長樂門,穿過拱形的高深門洞,就像跌進了悠長的歷史隧道。站在由四堵高墻圍成的“甕城”里,我仰起臉,目光沿著垂直冰冷的墻體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唯恐一錯眼骨碌碌滾落下來。據(jù)說李自成當年攻破長樂門時,只因匾額上的“長樂”二字招搖著皇權生活的糜爛氣息,便放縱士兵燒毀了城門之上的正樓。而今,再仔細端詳這兩個字,雖然依舊高高在上、不失威嚴,卻也筆劃悠閑、眉眼太平,多了幾分民間安樂的煙火味道。
   隨著人群拾級而上吧,慢慢地,不要踩疼城墻千年的筋骨。終于登上古城墻,腳踏青磚,撫墻遠眺,西安城正如嬰兒憨臥。眼前,幾經(jīng)重修的長樂門正樓古色古香,樓脊三重飛檐,四角高翹,底層回廊環(huán)繞,紅柱青磚,巍峨壯觀。對面的箭樓與之盤坐對望,笑語千年,想來也從不曾寂寞。
   沿著城墻緩緩往前走,天漸漸藍起來,陽光也越來越暖。城墻兩邊,高挑著串串紅色的宮燈。十五米寬的路面上,不時有人騎車馳過,風鼓起衣裳,莫名地感覺到生活的幸福。城墻本不是女子,是硝煙與廝殺中的戰(zhàn)士,他肌肉堅硬,線條筆直,傲骨錚錚。若不是與之相依為命的古城用而今的幸福生活融化了他的鋒芒與殺氣,恐怕,我每隔幾步就能看到垛口(據(jù)說整個城墻共有5984個垛口)——這些城墻之“眼”的陰森戒備與冷漠拒絕。如今,這些“眼睛”,在經(jīng)歷過無數(shù)次血雨腥風的緊張與疲憊后,終于顯出云淡風輕的慵懶。
   城墻兩邊的風景略有不同:從北邊俯瞰,是西安的老城,破舊寂靜,少有人住,即便是樹也長得野,神情落寞,像不加修飾的失意男人;而南邊的風景卻欣欣向榮,公園、小橋、樓房、人流……一幅生機盎然的現(xiàn)代畫。我有些遺憾,這串翡翠項鏈的主人衣著格調(diào)多少有些支離破碎。
   不過,沿路的幾處建筑,飛檐高挑,氣韻流動,色彩艷麗,頗富大唐遺韻,就像縫綴在西安城衣服上的奢華紐扣。一邊想著,不覺隨導游下了城墻。
   眼前,另是一番車水馬龍、街市繁華的景象。我在想,古城墻在西安這部古書里,書寫了太多腥風血雨的章節(jié),而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在和平年代,我靜靜欣賞到的是一座老城獨一無二的珍貴翡翠項鏈。
  
   二、幸運的西安碑林
   西安這本書有太多的故事,我選擇一條安靜的路,想去聽聽碑林的訴說。因為在西安這部古書里,碑林這一章墨色最重,故事最長……
   從未見過碑林,一直淺顯地以為,那不過是一堆殘碑剩石,冰冷古老,如同郊外那些落寞的墓碑。
   前往碑林博物館的路上,途經(jīng)府學巷。正值秋意闌珊之際,路上行人頗少,聽葉落無聲,別有一種閑情逸致。尤其兩邊的店鋪任性隨意,鋪陳極為慵懶——琳瑯的筆架、成堆的素錦、微凹的石硯一直堆到店門外??腿巳齼蓛?,即便有的在與店主討價還價,也都笑意盈盈,慢言細語,頗有一種出塵脫俗的味道。都說“小隱隱于野,大隱隱于市”,莫非,府學巷盡頭的西安碑林博物館就是一位淡泊寧靜的隱者?
   巷口是個小廣場,臨街鮮艷地矗立著一座牌樓,紅色的幾根柱子亭亭玉立,前后交錯優(yōu)雅地站著。牌樓對面是孔廟的影壁,墻上的三道門都用柵欄封著。廣場中間,是一方由白玉石柱圍成的小水池,若是碑林的主人們于夜深人靜之時踱過孔廟,來此洗硯,倒是一樁盛事,只是,水池中間的小噴泉旋來轉(zhuǎn)去,未免俗了些。
   此時,我已繞過影壁墻走進孔廟。所謂主雅客來勤,一方小小的院落,到處是遠路風塵的游客。游客們大多文質(zhì)彬彬,仿佛正沐浴著孔廟優(yōu)雅的書香,向后院的碑林悠然踱去。
   后院的碑林家族龐大,每個方位都居住著不少“碑林居民”。院子處處蒼松翠柏,自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位置最醒目的就是唐玄宗時期的《石臺孝經(jīng)》,它高620厘米,寬120厘米,碑頂?shù)窨讨`芝云紋簇擁的雙層花冠,碑座底下有三層石臺,體態(tài)莊嚴恢弘。尤其是碑石四面的刻字,書法工整,豐腴華麗,一筆一劃都洋溢著大唐昂揚奮發(fā)的精神風貌。這塊石經(jīng)和附近的《開成石經(jīng)》,是整個西安碑林家族的最早“居民”,早在北宋哲宗時期就開始住在這里了。
   即便是走馬觀花,如果想要一一拜訪這里上自秦漢下至民國、略有間斷的“居民”,在一天之內(nèi)幾乎是不可能的。單單是你耳熟能詳?shù)膰鴮毤壵孥E就數(shù)不勝數(shù):顛張醉素、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蘇東坡……你會覺得時間不夠用,眼睛不夠用,恨不能生在西安城。
   也許,你會莫名地想問:這么多大大小小明星級別的“碑林居民”聚在一起,浩瀚如海,是怎么保存下來的?
   這時,熱情的西安人一定會告訴你一個遙遠的名字——畢沅。
   畢沅是乾隆年間的狀元,也是一位金石學家。1770年,乾隆皇帝的一紙任命把畢沅與陜西緊緊連在一起,這是西安之幸,也是碑林的幸運。
   這些碑林早在宋代就因疏于管理,被老百姓拿去修橋砌墻;到了元代,碑林曾經(jīng)兩次全部倒塌過;而在明代,碑林又遭遇地震,大量碑石因此被震裂。
   1773年,當畢沅與同僚視察碑林時,映入眼簾的,是墻傾屋頹、碑石橫臥、荊榛遍地的荒涼景象。這使他十分震驚。他小心翼翼地拂去碑面上的塵垢,環(huán)顧四周,不覺痛心疾首。世人不知,這些看似冰冷破舊的石碑,其實都是無價之寶啊!回到巡撫衙門,他緊急起草文書,責成專門機構和人員重修西安圣廟,增建屋舍,安置碑林。同時,又于全省各處張貼告示,花費巨資收集散落于民間的漢唐碑碣。然后,在全省范圍內(nèi)招專人為這些千孔百瘡的石碑去塵除垢,編目著錄,并且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之后,歷代相沿成習,終于讓它們在今日得以大放異彩。
   當然,西安碑林之所以幸運,還因為在漫長的歲月里遇到了許許多多的“畢沅”。值得一提的是,到清末,另一位聲名赫赫的官員林則徐被發(fā)配到伊犁,途經(jīng)西安,親自題寫“碑林”了二字,讓碑林愈發(fā)聲名顯赫。直到現(xiàn)在,西安人一看見這個“碑”字,還會絮絮叨叨地告訴你,那“碑”字少了一撇,是林則徐故意為之,以表達他被罷官的悲憤之情。
   從1961年起,西安碑林博物館始成為國家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遭遇了太多滄桑與坎坷的碑林,穿越悠長的歲月,帶著遙遠的溫度來到現(xiàn)代,再次與有緣人相遇、相知,成為雖隱于市、卻也譽于世的著名旅游景點,成為整個西安人的驕傲,中國人的驕傲。
   作為2017年的碑林路人,我一路走,一路細讀靜聽,同樣深感幸運!
  
   三、謎一樣的兵馬俑博物館
   兵馬俑博物館在西安這部古書里是屬于那種懸念重重、情節(jié)離奇、場面宏大的部分。
   前往兵馬俑博物館時,已是初冬天氣,但驪山腳下的西安城依然秋意頗濃。走進兵馬俑博物館,還需要徒步穿過一道很長的坡路。雖然,路已被砌成石板甬道,但曲曲折折,兩邊或灌木叢生,或碧草幽幽,特別適合遐思邇想:兵馬俑的規(guī)模到底有多大?人們怎么發(fā)現(xiàn)的?四個兵馬俑坑是一樣的嗎?為秦始皇陪葬的這支隊伍又是一支什么樣的隊伍?
   前面的懸念已經(jīng)夠長,在進入兵馬俑博物館后,提綱式的地形分布圖雖然搶眼,但仍然被我一帶而過,我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要直奔主題了。
   一號坑有五六米深,四面都有高高的護欄。游人憑欄俯視,坑內(nèi)一覽無余。閱讀這樣的奇跡,只用視覺是不夠的,必須帶著靈魂暢游。十道夯筑的隔墻之間,我們用眼睛看到的有一千多個兵馬俑,但完整的軍陣中應該有6000余個兵馬俑。那些正在復原或散亂在地面上的兵馬俑碎片,無疑破壞了軍陣整體的氣勢。但你若要帶著靈魂在坑四周的回廊上來回逡巡一遍,你的眼前就會幻化出秦始皇檢閱軍隊的威嚴目光,甚而,還能聽到馬俑嘶鳴,車俑轔轔,感受到方陣里嚴陣以待的兵俑們,突然間像潮水一樣,喊殺聲連成一片,從你身邊沖過去。你會一時間迷惑起來,是什么力量把自己帶回那滾滾的歷史洪流中?
   我站在展館,透過玻璃展臺,近距離地與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兵俑們交流。有將軍俑、武士俑、騎士俑、車兵俑、弓弩手……一個姿勢訴說著身份,一個動作流露出感情,一種神態(tài)令你琢磨不定。他們,都是這篇文章里的主角,但讀者閱讀的速度很快,很少有人躡跡追蹤,在命運與情感的海洋中與他們同沉共浮。我也一樣,匆匆地跟著導游從一號坑趕往二號坑,再趕往四號坑。
   期間,最吸睛的出土文物恐怕非銅馬車莫屬了。從車到馬都是青銅制成,馬為白色,馭手為彩繪,裝飾物和小構件均為金銀,通體富麗堂皇,高貴氣派。細節(jié)方面,大到車廂傘蓋,小到馬尾的纏結(jié)與馬頸的纓絡,無不生動逼真,惹人遐想。
   四號坑與其它三個坑不同,規(guī)模較小,雖有玻璃罩保護,但沐浴于陽光下,沒有設置特別的展廳。從外觀看,它無非一個普通的土坑。由于既沒從坑里發(fā)掘出一個俑,也沒其它更有價值的東西,故而,這個土坑就變成了一道謎。有的學者猜測,它或許是“擬議中的中軍”;有的專家認為,它可能是“計劃要修的后勤部隊”;還有人提出,它極可能是“地下中央冥軍的武庫”;而更多研究者認為,它是秦代與修建兵馬俑坑有關的“取土時的土壕”……
   在兵馬俑博物館,歷史之謎太多了。比如三號坑的俑都沒有頭,毀壞極其嚴重。那么,他們的頭到底哪里去了?什么朝代的人曾經(jīng)來過這里?為何一號坑的俑頭一致朝向東方?從二號坑出土的一柄青銅寶劍,歷經(jīng)兩千多年,依然無銹無蝕,光潔如新,古人的冶煉技術到底達到了多高水平?兵馬俑剛出土的時候是彩色的,如果六千彩俑列隊一號坑,又將是怎樣一幅景象?
   從兵馬俑博物館出來,陽光正好。一路上,我們游客所見的店鋪都散發(fā)著兵馬俑的味道,就連零散的小販也在兜售玩具版的銅車馬。但誰能帶走歷史呢?我的腦子里浮現(xiàn)出用古老小篆書寫的“兵馬俑”三個字,它是秦人的驕傲,中國人的驕傲,但我們,還是拒絕成為一個販賣歷史的販子吧!
   最后一天下午,我去了驪山。驪山腳下,有一座大型石雕——唐明皇與他的妃子正于深藍色的天空下物我兩忘、醉飲酣舞。我駐足遠望驪山,山勢逶迤,峭拔險峻,宛如一匹蒼黛色的駿馬。好一座“驪”山,在寰宇之內(nèi)、動靜之間,昂首揚鬃,馳騁千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愚蠢,秦始皇的霸氣,唐玄宗的纏綿,蔣介石的狼狽……轉(zhuǎn)眼都已云淡風輕。驪山抖落一地的故事,那些故事,頗像隨風零落的片片落葉,正靜候有緣人輕輕將它撿拾起來,細細研讀,靜靜體味。
   西安之行,雖云走馬觀花,乃是不求甚解的閱讀,但每與意會,卻足以震撼人心。人們常常糾結(jié)于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哪個更重要,在我看來,行走何嘗不是一種閱讀呢?讀萬卷書讓我們的靈魂更敏感豐富,而帶著一顆敏感豐富的靈魂上路,我們眼睛里便不僅僅只有景象,而是還有生命的悲喜、世道的酸辛,甚至,你可以藉此聆聽到自然與歷史最細微的呼吸。而這,正是一種更為生動的閱讀!
   默然坐在驪山腳下,回望西安,我已將這本古書的最后一頁慢慢合上……

共 4861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帶著一顆向往已久的心,初次踏上古城西安的土地,這里的一切令人耳目一新,令人遐想。登上古城墻,這歷經(jīng)無數(shù)次血雨腥風和鋒芒殺氣的古代防御設施,如今在歲月的長河中被繁華祥和的城市襯托得風輕云淡,如一條閃閃發(fā)光的翡翠項鏈點綴著美麗的西安古城;西安碑林,集歷史文化及書法藝術為一體,鐫刻著千年中華民族的智慧和不朽的文化精髓,其規(guī)模和藝術價值聞名世界;秦兵馬俑,聞名遐邇,神秘、震撼,一代帝王之謎于它破解,幾千年的歷史隨坑出土煜煜生輝;驪山秀色,更掩不住古今的風云故事。西安之行,走馬觀花,但亦感知了歷史與自然最細微的呼吸。做一個靈魂豐盈的人,不光是要讀萬卷書,更是要靈魂行走在路上。一篇再現(xiàn)西安古城文化的游記,情景交融,秀樸雋永,傾力推薦佳作共賞!【編輯:柏丫】【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1801180008】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柏丫        2018-01-16 14:10:55
  問好赤云,感謝賜美文于星月!辛苦了!
2 樓        文友:柏丫        2018-01-16 14:14:46
  美麗的西安古城,厚重、神秘、而令人神往,值得一游,哪怕只是走馬觀花。
   我去過多次,也沒有作者觀察如此細致;用心感知,才能發(fā)現(xiàn)它與眾不同的美之所在。
3 樓        文友:赤云        2018-01-16 16:47:22
  謝謝柏丫的辛苦編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4 樓        文友:思緒飛揚淡墨痕        2018-01-16 18:58:38
  文字不尋移步換景的老路,以書喻城,以讀喻游,著力刻畫掛在西安脖子上的翡翠項鏈、幸運的碑林、謎一樣的兵馬俑,心緒湍飛,思接千載,筆力凝重。尤其以內(nèi)在意識跟進式觀照外部世界的獨特感悟,更使文章具備了文化散文的深沉底蘊。端的一篇游記佳作!學習,點贊。
思緒飛揚淡墨痕
回復4 樓        文友:赤云        2018-03-02 20:21:42
  謝謝墨梅老師這么長的留言,謝謝你對這篇文章所付出的潤飾修改之汗水,學生這廂有禮啦!遙祝老師元宵節(jié)快樂????!
5 樓        文友:西鋂鈴鉑        2018-01-18 20:48:35
  西安之行,不虛此行。曾經(jīng)我兩次去過西安,慚愧呀。
江山文學,天下文人的精神家園。
回復5 樓        文友:赤云        2018-03-02 20:24:01
  老師謙虛了,我也是逼自己寫出來的,實在慚愧!遙祝老師元宵節(jié)快樂????!
6 樓        文友:濟寧宋麗鵑        2018-01-18 21:44:47
  欣賞精品,問候作者!
回復6 樓        文友:赤云        2018-03-02 20:16:09
  謝謝小宋留言,遙祝元宵快樂????!
7 樓        文友:        2018-02-28 16:13:05
  經(jīng)一友推薦,有幸閱讀到此文。
   非常好的一篇游記。
  
   “書要讀,路要走。”
   從中回顧歷史,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萬里路。
回復7 樓        文友:赤云        2018-03-02 20:14:50
  謝謝舒的留言,游記平常,但情誼可貴,有空定會回訪。
共 7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