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外婆祭(散文)
偶翻《談虎集》,看到《天足》一篇,頓感我與周作人先生,在“品頭論足”方面,原是隔代的知音!這話似有攀附名人之嫌,但我本心確是要大喊一聲:“我也最嫌惡纏足!”
然而我之厭惡纏足,并非如周先生,升華到了憂國憂民的莊嚴境界,以至“感到了小腳與難民之神妙關(guān)系?!蔽覍嵤浅鲇趯κ湃サ耐馄艧o限的敬愛與思念。
外婆生前,就纏著一雙“幾乎使人詫異‘腳在哪里’的神秘小腳”,但我卻不能據(jù)此想象出外婆年輕時“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的風韻。在我的記憶里,只有外婆蹣跚挪步,艱難跋涉于如火人生的身影。外婆當年實非名門閨秀,甚至連小家碧玉也算不上。當年她忍痛纏足,以身殉“美”,多半不是為了追求時尚,實是出于想嫁一戶好人家的思想。不幸的是,我的外公不但無才無貌,家貧如洗,而且膽小怕事,命薄如紙:文革中,外公被劃成右派,因此惶惶不可終日,卻又無力回天,一氣之下,竟投后院之井而百了之。這雖有點屈子投江式的悲壯,但終究撇下了孤苦的外婆,讓我至今不能原諒?fù)夤回撠熑蔚乃馈?br />
我從三歲就被寄養(yǎng)在外婆家,雖是本村,但父母整天忙于“抓革命,促生產(chǎn)”,約十天半月才來看我一次。所以我的童年,是步著外婆的小腳度過的。
外婆的大院落里,斷無“百草園”里的種種樂趣。然而臨街的泥墻根,倒有三株石榴樹,給予我年年的憧憬與享受。這是很古氣的三株樹,盤根錯節(jié),鐵干虬枝,如互相攙扶的三位老人,躑躅在靜穆的黃昏里。但年年歲歲,春華秋實,卻從不辜負我貪婪的口欲。五月的榴火自然有些風光,于我倒無多大興味。我甚至看不慣女孩子偷摘下艷紅的一朵插在頭上對鏡自憐,并非象大舅一樣憎惡“小資情調(diào)”,其時幼小的心里已經(jīng)懂得又喪失了一顆碩果。我總惦記著八月的來臨。
然而未進八月門,泥墻根外早熱鬧起來了。街上的頑童們,用歷年慣熟的把戲,輕而易舉的將不知好歹,探頭出墻的石榴們活捉了去。甚至,他們趁外婆在堂屋做事,明火執(zhí)仗地闖進院門,擎著竹竿劈頭蓋臉地一陣亂敲。等外婆聞聲踉蹌而出,他們早已泥鰍一樣哧溜逃去,徒剩一地的殘葉。如此光景,即便到了八月榴熟,也只剩下顫顫巍巍的七八顆高掛林梢了。而僅為屬于我的這幾顆石榴,外婆卻不避年高,不懼孱弱,不辭艱瘁而求之,現(xiàn)在回想起來,內(nèi)心的歉疚真是無以言表。
外婆先是鄭重的關(guān)上院門,然后將一把黑漆皂光的大太師椅,吃力地搬出堂屋,靠那雙小腳一點點地挪到樹下;接著又從柴棚里滾出一個大木墩,安放在太師椅下,再回屋里抽一根撐蚊帳的竹竿,順在太師椅的背上。這就算準備就緒了。我那時還幫不上手,只癡望著外婆來回地搗著小腳,像一個滿腹心事的木偶。接下來外婆的表演就近乎驚險了。她先是用手撐住太師椅的幫,將一只小腳擱上木墩,然后是另一只。這樣她就可以用力撐住椅幫,幾乎要懸起上身,如雙杠運動員一般,但總歸不那么優(yōu)雅,還要哼哼地喘息,腦門上也滲出一層汗珠,才能夠把那雙寶貝小腳抬上椅沿。我那時不知說些疼愛的話給外婆聽,更無從揣摩老人家無言的寸草之心,大約只會吮著一個臟兮兮的手指頭在一邊癡望。外婆先是仰頭審視那幾個“幸存者”,嚴肅認真,若有所思,仿佛要把它們瞪下來。我總覺得上面的外婆有些不穩(wěn),像衣桿上搭著的破褂,在微風中蕩來蕩去。于是我就用小手摁住外婆的腳尖,就像摁住了兩只好動的小老鼠。外婆揮竿的姿勢遲緩而用力——她是極講究命中率的,白耗一分力氣,對她的年紀和體質(zhì),都是嚴峻的考驗。每一次擊打,外婆都搖晃的非常厲害,像一個不倒翁。
打下的石榴,將由我一粒粒地享受,直到明年開春。而外婆因此的辛勞也會持續(xù)很久。我常見外婆將一塊用尿浸過的磚放在爐子上烤熱,再把她的小腳撂在磚上烙,以醫(yī)她的腳痛。我因而得見那神秘小腳的真面目:畸形,丑陋,不可言狀,目不忍視。我自此深感“以身殉丑的纏足終是野蠻”,它給外婆一生帶來的痛苦,遠甚于外婆當初為之神往的快樂。依我的經(jīng)驗,類外婆而著弓鞋者,大多只會感喟造化的不濟,而對于中國兩千年的纏足,則個個為十足的順民。在此方面我對奶奶推崇備至。我奶奶生于鄉(xiāng)村的釀造世家,家境可謂殷實,但不知怎的奶奶并未纏足,一雙豪放的天足夸夸地甩著,一路把生活踩得塵土飛揚。如今年逾古稀的奶奶,雖不用手把荷鋤去耕耘歲月,但縫補漿洗,晨澆暮掃,日子倒也從容自在。我想外婆正缺乏一點反叛。當然,她老人家并不懂得達.芬奇“人體是藝術(shù)”的觀點,因此決不會為了維護藝術(shù)的完美,而去做封建社會的逆子貳臣。我覺得,她至少應(yīng)有一點對肉體疼痛的反叛,像奶奶那樣。然而我終究是極喜歡外婆的,個中原由十分了然:我從小受著她的呵護與疼愛??杀氖浅札S念佛的外婆終未逃脫小腳帶來的厄運,而這種結(jié)局的表面又全然是我的責任,這愈來愈使我增加了對纏足的憤恨。
那年冬天,我正念著初一。其時大舅一家已經(jīng)搬到公社農(nóng)場去住了。我仍住在外婆家,雖是陋室,卻有“向脊軒”之雅趣,適于讀書。況且,我的存在,已成為外婆活著的唯一寄托,而不單是排遣寂寞的作用。
我們的學(xué)校就在本村外,新蓋的教學(xué)樓巍然矗立于曠野之上,背靠一片參差的茅屋瓦舍,真有些傲然不群的氣象。教室在二樓,實不算高,但對于平原長大的孩子,除了爬樹,鮮有這種登高遠眺的享受。偶爾我們也“欲窮千里目”,就偷上樓頂,頓感天高地闊,心曠神怡。開始我們竟無扶欄俯瞰的勇氣,仿佛都患了恐高癥;而略一抬頭,又如墮云霧,手可捫天了。從茅屋泥臺到窗明幾凈的樓房,這種變化帶來的欣喜,仿佛是一股莫名其妙的動力,使我們更用心于功課,甚至放學(xué)后也不急于回家,特愿坐在嶄新的教室里慢慢消化那欣喜,直到落日的余輝從書本上逃去。外婆因此每個黃昏都站在門口守望。她老遠就能辨出我的身影并呼喚我的乳名,那聲音像黃昏里的一縷炊煙。有時候,我回家比慣常的拖延還晚些,外婆就會憂心如焚地找到學(xué)校來。每每回想起她在暮色中抑郁獨行和攀樓時佝僂蠕動的樣子,眼睛便不由得濕潤起來。
那天下午偏下起了大雪,直到放學(xué)也未見停的跡象。但我們并不因此而煩惱。自從我們搬進這幢大樓,這雪似乎也是個隱隱的希冀。入冬的第一場大雪,迎合著我們盼望一年的興味,把我們的腦瓜齊刷刷地撂上窗臺,仿佛玩具店里專賣臉譜的貨架。透過教室的前窗,一眼望去,是一派迷茫而壯闊的景象:地平線處,天地輾轉(zhuǎn)反側(cè),似一對曖昧的情人在忘情的擁抱;自空蒙的天宇,雪花漫灑舒揚,那份暢快,那份瀟灑,仿佛千萬個關(guān)老爺嫻熟地舞著銀花花的大刀。從后窗望去,那片錯落的農(nóng)舍業(yè)已亮起撲朔迷離的燈光,在雪幕中明明滅滅,如螢火蟲的點點尾光,神秘而溫馨,透著童話般的氣息。
一些急于回家的外村同學(xué)正三三兩兩地朝校門走去。校門孤零零的,兩邊還沒有壘起院墻,就像漫野里突兀的牌坊。門口的地勢填高了許多,預(yù)備著與將來的校園齊平。因此,進出校門,必經(jīng)一個不算高陡的斜坡。平原的孩子都喜歡在這種地方實踐他們高山滑雪的夢想,幾乎每一個路經(jīng)此地的同學(xué)都要興致盎然地做千姿百態(tài)的雪上舞蹈而毫不在乎重重地摔倒——親近雪地幾乎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渴望。而我們這些并不急于回家的同學(xué)則躲在各個教室的窗后,無限愜意地欣賞這種表演,時而爆發(fā)出的笑聲猶如節(jié)日夜空炸開的禮花,熱烈而絢爛。一些來接孩子的家長也會冷不防地摔倒,姿勢當然滑稽得多,并伴隨一些很鄉(xiāng)土的咒罵。但窗子后面仍是笑——誰去介意那無奈的罵聲呢?那只不過是被風揚起的一把稻草,飄不遠就散落在雪地里了。
最后一個做這種雪上舞蹈的是我相依為命的外婆。
其時校門口的喧鬧已有些零落,同學(xué)們的眼睛正巴望著每一個經(jīng)過此地的人會猝不及防地摔倒,但誰也沒料到最終上演的是一個不該發(fā)生而又注定要發(fā)生的悲劇。我沒有想到這樣的天氣會促使她而不是阻止她到學(xué)校來找我。外婆的身影閃現(xiàn)在門口只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倏地滑了下去,接著是一陣開心的哄堂大笑。我也笑了,仿佛看到了電影里小鬼子踩上了八路軍的地雷。那黑影掙扎了兩下,像一個被擊倒的拳手。然而她沒能站起來,只發(fā)出了一聲長喚——天啊!那聲音幾乎撕裂了我的心肺!多少年來,這聲音已經(jīng)成為縈繞我腦際的一種福音,充溢在我心間的一股暖流。每當聽到它,我就會感到在這個世界上,我還有所依靠,有點寄托,有份親情,有線希望;我就不會感到孤獨,不覺得凄冷,不在乎貧窮,不喪失信心。這聲音,正是外婆,在呼喚我的乳名!
我沖了出去,像一個瘋子,像一陣風。那笑聲的余音還追在我的身后,鞭子似的抽打我的脊梁……
外婆從此臥床不起。七十三歲是個門檻,也許命中注定會有這一劫。外婆一輩子信命,對她是個合乎情理的解釋。這樣一來外婆倒也釋然無忌了,只是又放心不下我。
那些日子,我腦子里混混沌沌,滿耳的風鳴,滿眼的雪飄,還有披雪的路,結(jié)冰的坡,撕心裂肺的長喚,山崩地裂的摔倒……
那雙玲瓏的小腳啊,我恨,我恨……
盡管我辨不清這恨的原由,因為我素來不大明白“古代美學(xué)”與“封建道統(tǒng)”方面的事,可我至今對此有些悲嘆,恐怕一生也難以釋懷,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至西子,王嬙大足之美,則無人主張”,豈不可悲,可嘆,可恨!
然而外婆的小腳,終于完成了她的歷史使命,不再以扭曲的骨骼,壓迫的皮肉,盤錯的筋骨,在人間走著崎嶇的路。
半月之后,外婆離我而去。
雨泉清音(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