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云】墳(散文)
心中有了墳的概念,也不過三四年吧!每逢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母親會用白麻紙折疊后剪下一串串紙花,再蒸些花卷或者做些豆糕,放在竹籃里讓哥提著帶我去祭祀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埋在老墳,所謂老,是因為墳的壽命已高,墳的疆域也大,墳里親人自然也多,遠遠望去,像極了蒸籠里一排一行的饅頭。這是小村王姓整個大家族的墳塋,六十年代,連活人的肚都難以填飽,誰還去想遷墳另立祖門的花錢事。
老墳坐落在高高的西山頂上,背依連綿起伏的峰嶺,面向滔滔東去的桃河。黑壓壓的松柏遮天蔽日的,尤其到秋冬兩季狂風驟起,咆哮的風聲從老墳呼嘯而來,讓人毛骨悚然。不知老墳為什么非栽那么多松柏?深不可測的綠色,總有種陰森森的感覺。林好,鳥兒就喜歡在這里棲息,百靈、黃鶯這些好鳥是否也在這里安過家?我不得而知。記憶猶新的是那貓頭鷹總在夜深人靜時“高歌”。老墳得天獨厚的地勢,貓頭鷹就成了主角。村里的人們說,貓頭鷹是報喪鳥,這喪鳥一叫,村上就會死人的。這話并非空穴來風,貓頭鷹真的叫走好多人,該死的不該死的,因此,一聽到貓頭鷹的叫聲,小村便有一股暗流在涌動,大家三人一群五人一伙,私下里竊竊私語:誰會在近日里到另一個世界報到。我是最怕死人的,那個夕陽西下的傍晚,王爺爺拿著一個銅制小勺對正在玩家家的我說:“這勺子我用了一輩子了,我身邊無兒無女的,送給你吧!”這樣黃燦燦的小勺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晚上吃飯時就用王爺爺送的小銅勺,感覺這頓餐是我吃過的最美的一頓飯。不曾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鄰居王奶奶急匆匆地跑來告訴母親說:“王伯昨天夜里喝砒霜自盡了,死后嘴里吐著黑血,長長的舌頭在外面耷拉著,兩眼瞪得核桃似的。王奶奶的一番話把我嚇得臉都成墻皮了,瘦弱的身子抖個不停,那把金燦燦的小銅勺也發(fā)出剌眼的光芒。我悄悄跑回廚房找到那個小銅勺扔在大門前的荒坡上。
從此,我不再跟著哥去上墳,我怕老墳埋著的王爺爺,怕那土堆下所有的死人。可恨的是那樣一個精神空間貧乏的年月,人們勞動一天后,晚上沒有什么娛樂可以放松身心。于是,就編造出好多今天聽來令人嗤之以鼻的笑料。最有想象力的要數(shù)鄰居王哥了,那時,農村還是集體制,夏季時,村上的男壯勞力,輪流在生產隊地里看羊,王哥說他在老墳附近的地里看羊時,看到墳邊有一個白衣人在哭,后來那個人向他走來了,走近了是個沒下頜的人,這就是傳說中的鬼。老墳是鬼的世界,深夜,藍色的鬼燈晃來晃去,還能聽到嘈嘈嚷嚷的喧嘩聲,本來沉沉入睡的羊群會一轟而起,四處瘋跑,幾個看羊的青年小伙嚇得擠在羊群中跟著亂跑。也許王哥的故事對城里人而言是一個騙局,但那時小村的人們是信以為真的,走夜路,都須搭了伴,否則,有天大的要事,也要等大白天處理。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墳不再像以往那樣興旺了,各家各戶都有了屬于自己家族的祖墳??衫蠅灹艚o我的恐怖沒有變。出乎意料的是,剛剛閃過的清明節(jié),母親竟然提出讓我們去老墳燒紙的要求來,采新墳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吧?父親不在老墳,爺爺奶奶以及老祖宗的陰魂也在新墳安家了,老墳還有去的必要嗎?在我們的追問下,母親才揭開了老墳的又一個面紗。日本鬼子駐扎草帽山時,父親在村子任村長一職。鬼子打聽到父親是一村之長,便抓了去讓父親帶著鬼子蹬門下戶和老百姓索糧。父親是靠奶奶乞討,吃百家飯長大的,小村的父老鄉(xiāng)親就是父親的衣食父母,再說了,就是父親不靠百家飯養(yǎng)大,也不會讓豺狼成性的鬼子稱心如意。父親寧死不從,鬼子氣急敗壞,可又不能殺害父親,鬼子知道,要想長期待下去,糧食是重中之重,只有靠父親協(xié)調百姓,糧食才有希望,便把父親捆綁起來押到草帽山的炮樓里,餓了一個星期。好心的王爺爺怕父親有個三長兩短,一家老小怎么活?做了一百多斤豆腐從近一千米的大山腳下挑到山頂送給日本頭子,才保出父親。鬼子還一再逼著王爺爺保證,父親下山后一定得為他們索到糧食。釋放后的父親,家也沒回就直奔老墳去了,父親在老墳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墓穴,藏在里面不再露面。鬼子急了四處搜查,三番五次到家逼問母親,母親火氣不打一處來:“是你們把人綁走,還來和我要人,我還要和你們要人呢!”鬼子搜查了幾次毫無結果,只得放棄了。日本鬼子哪里會想到人跡罕至的老墳呢!父親在空墓里蜷縮著,餓得實在忍不住了,就在半夜偷偷回家吃點東西,并帶些回墓地。就這樣熬了很久很久,解放陽泉的號角吹響了,父親才爬出墓穴,棄暗投明,回到家中。
原來老墳和父親還有如此扣人心弦的一段情緣。偌大的墳里,多少死人有誰能說得清,可父親這個大活人和死人同居一隅,多么不可思議的事情。陽光燦爛的白天父親還好些,可到了萬籟俱寂的夜晚,父親能坦然地入眠嗎?貓頭鷹在父親的頭頂叫過嗎?王爺爺在天國里舌頭還吐在外面嗎?沒有下頜的白衣女鬼哭過嗎?鬼燈真的是藍色的嗎?沒有一種力量和信念的支撐,父親不會這樣無畏的,那就是他對父老鄉(xiāng)親的愛,對親人的愛。
走在通往老墳那崎嶇不平的山路上,我們兄妹四人默默無語。姐和哥一定是在尋找父親夜里回家覓食的影子,我和小妹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驚奇的是父親六十四個春秋短暫的生命里程中,還珍藏著讓兒孫后代引以為榮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