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這個時代還需要潛心讀書嗎?(散文)
有幸參加了我院舉辦的《心無旁鷲,求知問學》專題教育講座,特別是聽了鄧老先生的講座后,我自己從中受益匪淺,同時也讓我深思一個問題,這個時代還需要潛心讀書嗎?
鄧老一開講就和我們透漏了自己的年歲,“青年學生們啊,我是個老頭子了,今年74歲,而且我讀書也有70多個年頭了……”鄧老這一別開生面的自我介紹讓我們頓時覺得很親切,很平易近人,完全不像一個高高在上的老學者,倒像是一位和藹的老爺爺在和我們拉家常般自然。
一位古稀之年的老者都一直還在堅持著讀書,那我們還需要讀書嗎?
答案是肯定的——需要!雖然我不是一個老者,也沒有鄧老那么深厚的文學功底,但是,我有一份真情,我有一顆真心,愿把自己讀書所體會到的真情實感分享給朋友們。
說起讀書,我首先想到的是我們偉大的毛主席,他曾這樣說過“我一生最大的愛好是讀書,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毛主席自少年時代起,就善于擠時間看書學習。毛主席之所以成為一代偉人,我認為這和他孜孜不倦地讀書學習,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他作出豐功偉績的先決條件之一。
無可否認的是人生各有自己的意義和價值,我們也許追求的不是成為像毛主席這樣的偉人,只想做一個平平凡凡的小人物而已,那也需要讀書嗎?
要!當然要了,因為,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
讀書,可以讓人懂得何為禮節(jié),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還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中,書籍可是一條綿延不斷的生命長流。我們一定要讓越來越多的國人不斷加入,來一同沐泳和享受這條活潑的生命之流,才能使這條生命之流永不枯竭。
在這生命之流中,我是親自體會到了書籍里面高潔的世界,但是當代的年輕人,他們進不去,找不到一扇門。因為他們無法做到心靜,無法做到潛心讀書啊,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把鑰匙把這一扇門打開,讓大家都能走進去,讓這條生命之流越流越寬闊。
我從小就喜歡讀書,特別喜歡讀詩書,那本《唐詩三百首》,我4年級的時候就已經(jīng)能倒背如流了,有一次家里來了不少親戚朋友,父親就讓我給客人背詩。那首詩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北惩旰螅司藛栁?,“你知道寒食是什么意思嗎?”“寒食不就是食物放久了變冷了嘛”,我很神氣的回答,沒想到卻引來了一陣哄堂大笑,最后多虧了表哥告訴我說“寒食”其實是一個節(jié)日。
其實,我們讀古詩的時候,產(chǎn)生像我小時候那樣的斷章取義也是正常的,這主要是文字上的障礙。如果懂得了一點古漢語,是不難讀懂的。像唐代大詩人李白、杜甫的詩,盡管有浪漫和現(xiàn)實的風格之分,但都不晦澀,都給人以美的享受。當你真正讀懂一首詩后,一定會沉醉于那詩中所營造的意境。
然而,現(xiàn)實卻不是這樣的,現(xiàn)實中的人們是寧愿把時間浪費在虛擬的游戲中,也很少有人愿意為讀書花一點時間,這到底是為什么呢?其實說到底,還是那句話,都是因為我們無法做到心無旁騖罷了。
選一個安靜的午后,手捧一杯茶,眼看一本書,心品一段文,一抹茶香,伴著書中的墨香,任憑時光流淌,靜謐愜意。
不學詩,無以言,不讀書,生無味。一個不愛讀書的,他所失去的,不僅僅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更是失去了一種無聲的力量,人生沒有這種力量,你就缺少了那一份感動的生命。
很多人都問我這樣一個問題:你能堅持讀書多久?活到老讀到老,這是我的答案!我對讀書的理解是應該要帶著自身經(jīng)歷、生活體驗,融入到作者的思想,只要心無旁騖的去體會作者內(nèi)心的世界,哪怕時隔千百年的作品,我們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心情,這就是讀書的魅力!
最后,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真正的愛讀書,善讀書,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讓讀書成為這個時代的標志,讓讀書點亮你我的人生!
注:作者另名寒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