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xué)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xué)
當(dāng)前位置:江山文學(xué)網(wǎng)首頁 >> 淡雅曉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曉荷】益陽棲霞寺(散文)

編輯推薦 【曉荷】益陽棲霞寺(散文)


作者:星月夢陽 秀才,2232.87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12062發(fā)表時間:2017-07-02 16:06:22
摘要:會龍山麓,資江臨畔,有寺屹立棲霞之地。走上觀景臺,天地遼闊,鐘聲悠揚,穿時空凝望深邃,瞰大地敞扉遼闊。實為資江邊上少見被天然風(fēng)景包圍的觀江絕佳之處,此處最宜秋高氣爽時來窺景,冬季亦分外妖嬈。而我不合時宜地將其盡收眼簾,飽受滄桑洗滌,沐浴禪宗梵音,亦流年忘返,身歸心往。


   益陽棲霞寺,原名寶泉寺。位于會龍山麓的一座千年古剎,距今1600多年。始建于東晉孝武帝太元年間,由印度僧人不如密多尊者所主持。號稱“南方第一寺”。我隨三位好友慕名前往。
   從會龍公園行至此山半腰,只見一大兩小的三進式石牌坊屹立于眼前。上書“棲霞古寺”四個大字,為佛源大和尚所題。內(nèi)柱有聯(lián):龍山話今古禪心朗照千秋月,資江流日夜法性清涵萬頃波。簡單介紹了寺廟的地理位置,和禪宗皓月流經(jīng)時光與自然之和諧。外柱亦聯(lián):訪名山龍在眼前相會,游勝地霞從天際來棲。以恭敬之心歡迎游客到來,以真誠之意介紹棲霞寺美景致勝,既得歡迎,也能自薦。奉人亦不自艾,迎客自薦豈能自卑,主隨景光鮮而榮耀。
   門前兩尊石獅子歪著腦袋,圓瞪雙眼睥睨過往的游客。似乎應(yīng)接不暇,又怕怠慢不周,敷衍了客人。時刻保持清醒,余光橫掃全局,以免疏忽。而站在一旁招搖益陽擂茶的少婦,手腳不停。她一邊介紹擂茶的歷史淵源,一邊招攬客人,靠販賣薄茶營生。擂茶又名“三生湯”,始于漢朝,盛行在明清。我們各執(zhí)一盞,因其益陽名食:爆炒的芝麻清香無比,幾粒焦香雅韻的花生米別具風(fēng)格,搗舂后散落在茶銘中,像極了銀耳之紅棗,咖啡之太古糖。最得力的還是抹茶,那股來自茶園的馨香才是擂茶的主色調(diào),匹配了整個擂茶的主旋律。擂茶,既能充饑,緩解路途倦怠之意;又能解渴,萌生津潤喉清肺醒目之常態(tài),讓人警醒于世。
   進門拾級而上,不免回望山門。又見牌坊內(nèi)側(cè)題寫:名勝古剎。內(nèi)柱對聯(lián):不如密多尊者開山來自西域,東晉孝武年間建寺古跡留傳。記錄了棲霞寺的歷史起源和建設(shè)者的豐功偉績。外聯(lián):風(fēng)云際遇龍相會,山水清涵霞自棲。兩頭石象垂鼻靜望,默默歡送潛心禮佛的香客背影,他們或是上山欲仙,求得真經(jīng);或是凡塵脫俗,祈福還愿。
   慢行數(shù)十步,山坡立有一石牌,顯赫大字:會龍棲霞。端著手中余杯,呷一口清香素茶,憑著欄桿,繼續(xù)向上,那古楓舊樟虬枝百結(jié),綠蔭生霧,秀入云漢,綺霞凝結(jié)。無論月落日升,陰晴曉暮,常是云蒸霞蔚,有詩云:峭絕龍峰倒夕陽,林梢時見紫霞光。
   460年前,明代益陽知縣劉激與當(dāng)時的龍洲書院院長蔣道臨,率領(lǐng)書院學(xué)子們一起考證,集前人智慧,并編纂了“資江十景詩”。其中,“會龍棲霞”為一景,余者九景:關(guān)瀨驚湍、志溪帆落、裴亭云樹、白鹿晚鐘、慶州唱晚、西灣春望、碧津曉渡、甘壘夜月、十州分漲。一并載入史冊,流傳后世。
   而早在1100多年前,唐末頗有建樹的宰相裴休。晚年遭貶謫時,任湖南觀察使。相傳因白仙鹿夜來聽其誦經(jīng),被人發(fā)覺而不復(fù)至。爾后全城遭遇瘟疫,是白鹿銜草驅(qū)病魔。時人因此感懷白鹿,更名此山為白鹿山,擴建白鹿寺。期間,裴休下榻于寶泉寺,如今的棲霞寺。而白鹿晚鐘,則是此寺一巨大特點,其古銅鐘重達一千多公斤,聲極洪遠,堪稱古城鐘王。夜傍鐘聲,響徹十里麻石古街,悠揚澄澈,飄逸輕盈,震撼膽魄,凈化靈魂。明羅允衡詩云:山暝日西沉,蒲牢吼梵音,隔江人誤聽,疑是老龍吟。
   繼續(xù)前行,峰回路轉(zhuǎn),轉(zhuǎn)角處,仰望紅墻朱門。那門楣上大寫:棲霞寺。此乃中國佛教協(xié)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所題,墨寶至此,不免讓人望而生畏。左右楹聯(lián):龍?zhí)旖唤咏裣鄷?,彩霞增輝正好棲。雙手合十,默拜再三。迎階而上,低頭虔誠。入門只見四合院規(guī)整有模,一側(cè)坐西朝東為一層的“南岳殿”;相對的一側(cè)坐東朝西是三層大殿,自下而上為“吉祥殿”、“大雄寶殿”、“玉佛樓”。在吉祥殿左側(cè)墻上碑刻“棲霞寺史略”詳述了該寺的來龍去脈、歷史要記和變遷史略。并附有楹聯(lián):晉朝古剎滄海桑田存勝境,明代浮云青山綠水隱名僧。
   棲霞寺,最大的傳說是來自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炆。據(jù)說610多年前,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以“清君側(cè)、靖國難”的名義將皇侄建文帝逼走出宮,落難逃匿至此,削發(fā)為僧,拜隨緣和尚為師。“靖難之役”是建文帝在齊泰、黃子澄等親信大臣的擁護下,為鞏固皇權(quán),削藩導(dǎo)致燕王朱棣發(fā)難。后人認為,皇帝像太陽一樣威照大地,即便下了臺,也依舊霞光在。固重修舊寺時,以其曾為帝樓,故改名為“棲霞寺”。
   清末,太平天國兵敗,英王陳玉成之子陳三元隨母王氏攜《太平天國英王封冊》一件逃出英王府。不料被鮑超部的徐月鋗所虜獲,他是益陽蘭溪人,強娶了王氏。并收陳三元為義子,帶其母子返歸故里。時年陳三元四歲,改名徐山元。自此母子在益陽生活,待到年長,開始經(jīng)商,游走于桃江、益陽、漢口之間。后積資漸富,卻不料身世被人覺察,整日心悸神驚,以至“恍惚于世態(tài)”。便出家于益陽棲霞寺,拜寶牛和尚為師,法名遇緣,時年四十二歲。1935卒,享年七十五歲,圓寂后葬于會龍山麓,墓碑上刻有“生于江南上元縣桂花巷金沙井陳氏子”,并附墓聯(lián):勘透浮生歸佛國,最難烈士結(jié)芳鄰。其芳鄰為益陽抗日烈士墓群。
   從棲霞寺帶著歷史沉重的心情走出來,在門前一洼處可見高塔矗立,群塔側(cè)守。循著臺階下來,徑直高塔前,見“大光明塔”四字,是佛源和尚所題。而塔基上鐫有《心經(jīng)》全文,清晰可見,讓人陡起肅然之心。故而繞其閱讀,正好應(yīng)了墻壁上的毛筆字:繞塔三圈,所求遂愿禮塔三拜,增福增慧??粗慌怨艠渚I展,為眾香客所為,一顆顆火紅的赤誠之心,昭然若揭。
   在清平禮佛的歲月,這里香火不斷,人流不息。而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在劫難逃??谷諔?zhàn)爭時期,日軍入侵益陽,染指會龍山,千年古剎慘遭破壞。土改時期,大量建筑、樓宇也被拆毀、占用,僧人被遣散回原籍。一度千年香火就此熄滅,讓人痛感惋惜。直到改革開放后,八十年代初,在僧眾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努力下,才開始修復(fù)千年古剎。1986年,佛源大和尚主持重建佛殿,得全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題寫寺名。直到1990年10月7日,棲霞寺佛像開光。然而,世事磨難,剛被修建好的大殿慘遭白蟻侵蝕,長年滲漏,致使棲霞寺命途多舛。佛源大和尚在1997年決定拆除重建,終于在2002年秋完工落成現(xiàn)在的模樣。
   現(xiàn)在,棲霞寺所在的會龍山已辟為佛教文化公園,禪林佛寺,流泉古木,景色更加壯美、和諧。其中,增設(shè)的準(zhǔn)提閣、韋馱殿、彌勒殿、環(huán)碧堂、修竹亭、白蓮池、放生池、回廊等,更加豐富了棲霞寺的陳列與內(nèi)涵。流連于曲徑通幽的古寺,往返蒼翠蔥蘢的山林間,遠離塵世喧囂,讓人有種回歸于清靜致遠、超凡脫俗的感覺。難怪陳三元在不惑之年,能夠于此長伴青燈、誦經(jīng)禮佛。
   會龍山麓,資江臨畔,有寺屹立棲霞之地。走上觀景臺,天地遼闊,鐘聲悠揚,穿時空凝望深邃,瞰大地敞扉遼闊。實為資江邊上少見被天然風(fēng)景包圍的觀江絕佳之處,此處最宜秋高氣爽時來窺景,冬季亦分外妖嬈。而我不合時宜地將其盡收眼簾,飽受滄桑洗滌,沐浴禪宗梵音,亦流年忘返,身歸心往。
  

共 2680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古寺棲霞,半山而立。悠悠蒼樹伴寺而生。青階之上,古寺燈下,莊嚴肅穆凈土歸家。遙聽史浪,英雄幻霞,寺塔之下合十問心。作者描寫的棲霞寺,所在的會龍山已辟為佛教文化公園,禪林佛寺,流泉古木,作者參佛悟法,遠離人世喧嘩。準(zhǔn)提閣、韋馱殿、彌勒殿、環(huán)碧堂、修竹亭、白蓮池、放生池、回廊等,讓人放目遠望神怡如畫,作者流連于曲徑通幽的古寺,往返蒼翠蔥蘢的山林間,遠離塵世喧囂,獨品回歸于清靜致遠、超凡脫俗的感覺。感謝老師賜稿淡雅曉荷,盼佳作連連。[編輯:芩翼卿揚]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芩翼卿揚        2017-07-02 16:07:28
  遙問老師安好,盼佳作連連。
用不拘的個性,傲天馬行空,用芩翼之翅,炫珽玥之光!
2 樓        文友:葉華君        2017-07-02 19:33:39
  很精彩的游記,拜讀!感謝老師對曉荷社團的大力支持,曉荷因老師而精彩,期待老師更多優(yōu)秀的作品入駐曉荷,我們期待老師無限的精彩,祝老師夏安吉祥文筆豐盈。
葉華君,成都市作協(xié)會員,東部新區(qū)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工,我有一顆善感而質(zhì)樸的心,我愛我的家鄉(xiāng)我的親人!QQ1052430610
3 樓        文友:借雙慧眼看世界        2017-07-03 09:18:25
  拜讀老師佳作,精彩好文,問候,學(xué)習(xí):此處最宜秋高氣爽時來窺景,冬季亦分外妖嬈。而我不合時宜地將其盡收眼簾,飽受滄桑洗滌,沐浴禪宗梵音,亦流年忘返,身歸心往。
走向太陽的路是烙人的,但太陽永遠那么迷人!
4 樓        文友:張福洲        2017-07-03 10:28:49
  白鹿晚鐘,則是此寺一巨大特點,其古銅鐘重達一千多公斤,聲極洪遠,堪稱古城鐘王。夜傍鐘聲,響徹十里麻石古街,悠揚澄澈,飄逸輕盈,震撼膽魄,凈化靈魂……欣賞老師佳作!點贊!
命運如寫作,可以去修改。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