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秋月菊韻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韻】行走在山水之間(散文)

編輯推薦 【菊韻】行走在山水之間(散文)


作者:喝飽水的游泳者 秀才,1132.3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4087發(fā)表時間:2017-06-04 12:24:28

早前年年底,戶外的朋友年終聚會時開始商量今年走一個稍微虐一些的路線,最后決定去年七月五日走太白,上西安,攀華山,打那時起我就一直期待,按照工作安排單位更換大型設備工作四日進行,我正好五日下午走,工作休閑兩不誤,可是工作臨時延期到九日,給了我措手不及。只好厚著臉皮跟領導說明原因,還好領導知情,準了我假,我一顆心放在肚子里,把背包整理好,第二天一早和大部隊會合然后興致沖沖地爬上火車,向自己夢寐的太白山去了。
   列車咣鐺鐺不緊不慢地走著,我們一行人瘋著笑著,車廂里充滿了對野性自然向往的氣氛。車窗外,天逐漸黑了,夜來了大家都有些累各自爬上臥鋪休息,我躺在臥鋪上睡不著,突然莫名地想家,這剛剛從家里出來才不到八小時。未來還有很多個八小時啊。
   這種思鄉(xiāng)感覺在去年騎行草原天路也有過,那是騎行的第五天。
   前四天,我們從唐山海拔80一路頂風騎到承德、壩上、再到張家口樺皮嶺草原天路段,海拔到了2200。起起伏伏的路和撒滿路面的金黃落葉松葉讓眼睛陶醉,落葉松纖細的松葉金黃,撒在路上讓路變成金色,大風車呼呼的轉,我的心也被迷住了??墒沁@路用眼睛沒辦法走,要一腳一腳踩到盡頭,不然就不能回家。
   說句實在話,這路如果沒了風車和落葉松以及樺樹和楊樹間現(xiàn),真配不上天路這個名稱。中午打尖,農家院老板娘給我們指點:再往野狐嶺走,除了大草甸,啥也沒有,不如轉入崇禮,那里景色比這里好看多了。我們就此改變行程,自崇禮和野狐嶺分道處轉向崇禮,開始我們返鄉(xiāng)之路。
   當天晚上在崇禮一個小鎮(zhèn)住宿,晚上心情還沒啥變化,心想行程已經過半,美景也看遍,應該不是傷感而是欣喜。轉過天,起床后看天,天陰成一塊灰布。手機及時天氣預報顯示今天有雪。
   騎車上路,略微有些冷,風從四面八方擁來,躲也沒法躲。騎了將近二十公里,依然沒見到在家鄉(xiāng)路邊隨時出現(xiàn)支著大鍋,熱氣騰騰的早餐攤。風也逐漸變得犀利,心里有些煩。
   騎到上午小八點,我們終于發(fā)現(xiàn)路邊一間小賣店開了門,趕緊停下車,邁進里面避一下風,順便補補肚子。
   小賣店有些暗,老板娘站在柜臺里招呼我們。店里沒有熱水,我們買了兩塊麻油餅,火腿腸和奶品飲料,我倆坐在小賣店門口的矮墻邊一口涼飲料一口麻油餅,吃在肚子里能填飽肚子。麻油餅香酥,但沒熟熱的感覺。
   重新上路,轉幾道彎,頭頂有巨大的高架橋盤旋,天空飄起雪花,風吹著雪花飄,不大,落在地上不見蹤跡。我的心一下變涼,眼淚突然從眼里流下來,我好想回家。我想家了。邊騎邊想,邊想邊騎,忘了過多久,陽光偷偷從灰云后面露出來臉,雪也停了,突然發(fā)現(xiàn)路邊一片楊樹林,樹林里金黃一片。
   我心情被陽光的光芒照亮,也像這片金黃色,變得金燦燦。
   列車還在行進,我放下手機,躺在鋪上,閉上眼睛,休息。
   7月6日上午,火車慢慢駛入楊陵站,我們背著行囊下車,從這一刻開始開始我們太白之行。從太白景區(qū)坐車上行,一開始我很興奮,隨著海拔上升,我感覺有些腳發(fā)飄,應該是高反反應,但還好。坐纜車到達海拔2800米,我們背好幾十斤重的背包開始跋涉,過天圓地方和秦嶺南北分界線,還要繼續(xù)走8公里才能到達的目的地——大爺海。我們在景區(qū)休息點稍微休整一下,順便吃了午飯,然后朝著那里走。3000米海拔,這個高度還有工人在干活,他們把木棧道一點點往前推,大概明年這個時候,應該能鋪到大爺海營地吧。以后,這條路越來越好,野趣也越來越少,再來的驢友將不會再走石海中的小路,這對驢友想體會荒野中的情趣的最終想法來看,棧道修建的事情是好是壞,說不清楚。3000海拔這個環(huán)境里,云在身邊,陽光時不時露一縷照在我臉上,我背著背包,走在云里感覺自己恍若身在仙境。
   過大小文公廟,再爬升一個山梁,就是大爺海。我們幾個逐漸拉開距離,有的隊友開始出現(xiàn)高反,呼吸困難,嘴唇發(fā)青,有的需要吸氧來緩解癥狀。我除了感覺發(fā)飄,沒有更壞的狀況,一直不急不緩往前走。大文公廟海拔3500多,過了它開始爬升,我舉步維艱,每過一刻鐘就休息一下,喝幾口水,調整呼吸節(jié)奏繼續(xù)往前。路邊瑪雅堆越來越多,有人在石頭上用紅油漆寫字,我顧不及看。轉過山脊,一條路盤桓到山梁左邊,有幾間彩鋼房在山峰盡頭若隱若現(xiàn),那就是大爺海了。走在細窄山路上,路邊有黃色的、白色的、藍色的野花,被風吹得搖頭。風開始變大,云層開始變厚,我感覺有些冷,趕緊扣好衣扣,免得風鉆進來。
   直到現(xiàn)在,我還沒見到大爺海的樣子。
   轉過山梁,我看見山坳里有一潭發(fā)藍的水汪在那里,被四周大石頭圍著,顯得神秘。我走到營地放下背包,我感覺房子是搖晃的,后來下山我跟朋友在微信說起這些狀況,朋友告訴我這是缺氧和輕微高反的表現(xiàn),不過跟別的隊友激烈的癥狀來比,我沒他們那么難受。陸續(xù)隊友依次抵達,有人忙著燒熱水,有的直接躺在床上不動,他們頭痛得厲害。高反輕的我們幾個開始準備晚飯,把從山下背上來的羊肉擺好,我把青菜稍微洗了洗,美女姐姐在一旁幫著我,大爺海的水涼得扎骨頭,好一會兒,我和美女姐姐的手才緩過來。不過,這頓晚飯吃起來,因為高反影響,吃起來不是那么香。
   住在大爺海,手機無信號,如果把我一個人放在大爺海,每天面對這片神湖,不出幾天,我會瘋掉。這個海拔,每天看到的即便都是世人難見的風景,終也會厭,無人交流是多可怕啊。住那里才一天,習慣了手機社交的我覺得已經不歸屬于我所認為的文明社會了。風刮了一夜,吹得板房嗚嗚作響。高海拔的影響下,我一直沒有睡沉。早上很早就有同行的驢友醒來,打開房門,外邊白茫茫的,風還肆虐的呼嘯,不遠的太白最高峰拔仙臺看不見。
   有時候,當你不懂,但是心還不甘,而懂的人不給你建議,你是無助的。
   無知者無畏——我屬于無知者。
   一起同行的隊友都有種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情結,我打心里敬佩他們。我猶豫是否登頂拔仙臺,隊友們說既然來了,不登頂枉此走一遭,于是大家冒雨登頂,拔仙臺原來有一座廟宇,現(xiàn)在塌落了,隊友在臺頂拍照,興高采烈。我站在頂峰,四周雨霧彌漫感覺倒是默然的,海拔3767.2不過是數(shù)字,僅此而已。
   雨霧中站在拔仙臺上極目遠望,能見到的,除了雨就是霧。臨絕頂,但是無法看眾山小。站在欄桿邊,我沒有看到驢友們傳頌的極目千里盡覽天下,賞浩瀚云海的景象。大概就是這樣,老天不會給你計劃中完美的結果,讓你留些遺憾,將來還去想她,可我以后還會來嗎,不得而知。
   雨一直朦朦地下,沒有半點要停的意思,再這樣耽擱下去,我們以后的行程安排就要被打亂,中午領隊決定冒雨下撤,一路石海無邊無際,下降都是太難走的路,這句太難,不是平常人想象的。一位友哭著說,打死不來了。從海拔3500直降1600,聽起來不算太遠,可是走起來卻是路漫漫其修遠兮。有些路,走了就走了,難,別人體會不到。用多少文字表述也是無力的,難與不難,只有親身體驗,才懂。
   我和魚,隨心所欲,舒影墊后,快天黑,我們終于見到人工修建的亭子,跟在亭子里宿營的小孩子打聽,他們說再過13座橋,就到景區(qū)大門口了??目慕O絆走到晚九點半,我們作為最后一批人員抵達山腳,領隊在山腳下接應我們。隨心所欲把我們在火車上剩下的兩罐啤酒打開,跟我說:哥,干了。我倆蹲在路邊把啤酒干了,扔掉空酒罐,走向鐵甲樹下的客??蜅?。
   頭一天去大爺海時,在天圓地方那里偶遇一南方美女,年紀大約五十,一襲淺色長裙,據(jù)她說和丈夫女兒走散,電話也無法打通(海拔3000多,手機并沒有信號,各大移動運營商所吹噓的溝通無處不在,就是一笑話),一路和我們結伴走到大爺海,有同伴偶拍到她手拿自拍桿在大爺海留影,夜宿大爺海后就沒再遇到她,我們冒雨下山時她也許在某間客房等風停雨歇,現(xiàn)在有些后悔當初沒再大膽留她的微信,不過這段偶遇也是行程中小小插曲,我很佩服這樣的女子,如有緣再見,倒是真緣吧。
   相遇是緣,相遇是緣。
   夜宿大爺海,和我們一墻之隔的是朝圣者,夜頌佛經,咪咪么么響聲洪洪,第二天比我們早下山,后來在石海追上他們,他們只是穿的平常衣服,手里拿根木棍當手杖,大隊人馬緩緩往下,我們超過他們時,能感到這些虔徒的向佛之心。愿他們在那個風雨交加的天,得到的是佛陀的考驗,洗禮,愿他們平安。
   這兩段小插曲讓我懷念
   抵達鐵甲樹下的客棧,客棧緊鄰嘩嘩作響的大溪。大家各自找到房間,放下背包,洗漱,更衣,然后聚在一起吃飯。
   店主也沒想到這么晚了還有人能冒雨下山到他家,匆忙地準備了幾個菜,我們也沒挑撿,也許是走了很久,身體太疲憊,吃什么都感覺是美味。先期到達的隊友買了二斤蜂蜜酒,他們把酒分給我,我喝一口,感覺嘴里甜甜的,把酒的辣味抵消不少。吃飯時,我們問了一下老板能不能洗衣服,老板把自家的洗衣機借給了我們,大伙把貼身速干衣服洗洗,晾在依水而建的亭廊里,夜風吹來,廳廊里的衣服隨風擺動,五顏六色,有些像經幡。
   客房很干凈,因我們在房間里開燈,燈光引來夏夜里撲火的飛蛾,撞在紗窗上撲啦啦地響。窗外,澗里的溪水沿著河溝宣泄著,我們枕著水聲沉沉地睡了。
   一早天放亮,大家醒來,吃過早飯,收拾好行囊,圍在客棧門前合影留念,我們又開始朝下一站——周至老縣城去了。
   搜了一下關于周至老縣城的資料,老縣城距離西安市鐘樓190公里,是西安轄區(qū)最遠的村落。現(xiàn)“城”里還遺存有部分城墻城門以及衙署大堂、同知署、考院、大監(jiān)佛廟、城隍廟和文廟等建筑基址,同時也保留有石塔、照壁、石雕、鐵鐘、佛像、碑石、焚紙塔、香爐、磚雕、古代民居。
   縣城東西長350米,南北長242米,周長1187米,面積4.5萬平方米,全城形狀酷似一條汪洋大海中的巨船。城內可見3座門:東門“景陽”、西門“豐東”、南門“延薰”。石砌城墻基闊2丈、頂闊1丈、高約3丈,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廳城遺址,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及考古價值。
   據(jù)載,老縣城修建于清道光五年,它是今天陜西佛坪縣縣城的前身,現(xiàn)在隸屬西安周至縣。據(jù)傳,老縣城最鼎盛時達2萬余人,一度熱鬧繁華、聞名遐邇。同治元年,流寇盜匪毀城。光緒8年,劉英重建古城,豈料民國14年(1926年),一股太白山悍匪突襲下來,縣城從此頹廢、衰敗。如今,這里已成為周至縣厚畛子鎮(zhèn)老縣城村。
   租車來到了老縣城,老城門已經沒有了,進城的石路光滑,進城以后,石路被整修過,用水泥勾了縫,看上去和古城有些不協(xié)調。這座據(jù)說當年有過2萬多人,人聲鼎沸的縣城現(xiàn)在出奇的安靜,有幾條狗在城里溜達,為數(shù)不多的十幾間房子零落的立在街道兩旁,我們到的時候,天還沒有放晴,雨不是很大,雨點打在舊城墻上沒有聲音。有些穿沖鋒衣的人坐在臨街的房門口擺弄單反,也許他們也是才來,但比我們稍早,也許他們已經住在這一晚。
   街道兩旁立著一些牌子,上面有的寫“兵營”,有的寫“監(jiān)獄”,但是那些標明位置的地方,都被種上了莊稼,沒一點建筑痕跡。這里除了遺留的城墻是原來的舊物,還有些殘破的碑塔,城門上鑲嵌的匾額看不清。這里沒有別處景點的喧嘩,不收費,也許是距離古城西安遠些,并且沒有西安古城墻的壯觀,游客覺得沒啥看頭,才得以如此靜涼。走在城中不用遠眺就能把全城大貌看清楚。我對焚紙塔有些興趣,但是要到那里需要走過一家院子,和屋主人溝通,他說,沒法過去,我沒強求,止步在那,遠望了一下,然后往回走。城里有人家開門賣貨,都是些畫冊,土產,以及煙熏的臘肉和土蜂蜜,價格貴賤我不曉得,想買點兒,又因為,將來還有十幾天行程要走,萬一保存不好就白費了,就此作罷。這里的住戶院子里都放著一些圓木,被一劈兩開,用鐵箍裹著,中間還有一個小洞,我不知道這是做什么用的,后來在核桃坪又發(fā)現(xiàn)山崖邊也有這樣的東西,有蜜蜂從里面進進出出,我才知道,那是土蜂巢。這座城里開著花,種著莊稼,還有幾座古老的建筑以及圍成一圈的老城墻,和還在這里住的原住民,有雨在下,蒙蒙的,像那首詩: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城里有一個老漢,端著碗,邊吃邊看我們,我們問過他高壽幾何,他說七十多了。也許在他看來,我們這些外地人,閑得無聊,來看他每天都能見到的破爛,傻得可以。
   老縣城外有紀念館,一個大哥熱情地給我們介紹老縣城的歷史,臨走還把他的微博告訴我們,看得出他愛這個老地方。
   看完老縣城已經快中午,雨還沒有停的意思,我們馬不停蹄坐車向核桃坪走,那是一個休閑小穿越路線。
   和家鄉(xiāng)的平坦的路比起來,陜西太白山一帶的路很難走,汽車繞著山轉來轉去,上上下下,折折回回。

共 13679 字 3 頁 首頁123
轉到
【編者按】行走是一場生命之旅,期待以久的太白之行如愿以償。懷揣著縷縷渴望登上列車,踏上行程。行走,觀望,品味,回憶著。從太白啟程,經歷了高原反應,但也享受到不少野趣。依然無畏的前行。記錄下一個數(shù)字3767.2。一場邂逅在大爺海,感受那些虔心禮佛人的心境。從周至而行,且行且領悟。與老城歷史對話,與城里的紜紜眾生做短暫相融。車行進,跋涉之旅在繼續(xù),一步步探尋自然之美。走過大澗溝,去古都西安。瀏覽著千年前的古碑石刻,與六駿相對言,回味盛唐,感受大唐遺風。登臨老城,讓古與今在此相會。只是風味小吃少了些許特色,一路走來,品紅塵人生。匆匆走過雁塔,奔赴華陰城。準備攀華山,巧遇老藝人,聽原汁原味的華陰老腔。登臨華山,看眾峰林立。再一次告別,踏上旅行。奔赴西寧,西寧給人感覺是一個有信仰的城市,去了塔爾寺更有體會。開始青海湖騎行之旅,幾天騎行,領略著青海湖的壯美,圓自己一個環(huán)湖夢。人生就是一場旅行,迎擊風雨,向上攀登。感受著且行且美的記憶。作者用自己十幾天的經歷帶讀者一起去看,去品,去悟旅行的心聲。推薦欣賞【編輯:楓魂帝星】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楓魂帝星        2017-06-04 19:20:53
  感謝游泳美文,一起去旅行。問好夏祺
拈月為詩,清靜做文
回復1 樓        文友:喝飽水的游泳者        2017-06-05 07:55:54
  一起去旅行
共 1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