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首頁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大地上的事情(散文)

精品 【流年】大地上的事情(散文)


作者:太行風 舉人,3262.45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3655發(fā)表時間:2017-04-24 14:23:51

【流年】大地上的事情(散文) 一、南太行山中,爺爺演繹天地人合一圖。
   天空之下,大地之上。南太行西麓如海濤洶涌般的崇山峻嶺,在來自遠古若隱若現的神秘回聲里,進行著一場邈遠而宏大的敘事。
   茫茫山地中一個小山包的向陽坡面,有一塊在廢棄的石窩里開出的荒地。一個八旬開外、須發(fā)皆白的老人正爬跪于地面,艱難挪移著撿拾泥土里混雜的碎石頭。
   地塊很小,小到只有半分左右??砷_出這塊地,已耗費了老人好長時間。石堰,用小個頭石頭一點點拼壘起來;土壤,是靠收攏山表稀薄的土和石縫中的土一點點聚集而來。向歲月支付精血與鈣質的成本,使老人腰彎背駝,兩腿弓曲,很難以正常的站立姿勢勞作。他只能匍匐于地,靠膝蓋和手臂的支撐,向前爬挪著撿拾那些魚目混珠的碎小石塊。老眼昏花,使他不能準確辨認出石塊與土坷垃,他只得把眼睛長在手上,將視覺變成觸覺,用手指的感知區(qū)別出它們:能捏碎或掉土渣的,是土坷垃,留下;堅硬或圓滑捏不碎的,是石頭,扔掉。老人身上褪色發(fā)白的粗布褐衣,與土地的顏色相差無幾?;蛟S,他正試圖把自己變成泥土,融入到土地里去,從身體上長出莊稼來。他面朝大地背負青天的跪爬姿勢,酷似藏區(qū)的一個虔誠的朝圣者,在給天地行長跪式祭祀大禮。在一步一叩首的爬挪中,似能聽見他一遍遍向天地和諸神祈求:我用氣力與汗水向你們換取點糊口的糧食和菜毛毛,中不?
   這個雖老猶作,在土地上長跪不起的老者,是我的爺爺。
   我爺爺在“老向陽”山坡廢棄石窩開荒的這個細節(jié),我不止一次寫過,可我仍然覺得有必要寫。在此之前,我想到的僅是爺爺與土地、莊稼、糧食的生命糾集。現在忽然明白,爺爺給我演繹了一幅題旨宏闊的大圖,畫面構成與圖旨所指是——天地人合一。
  
   二、老神仙“撮地造山”,諦定“三山陸水一分田”。
   我出生時,爺爺年已六十七歲,脫離大集體勞動。可他并沒賦閑在家,每到春暖花開,就會到山坡去開小塊荒地,打理已開好的地,或者刨藥材,給驢割草等,從起初的健步行走,到拄起了拐棍,再到風燭殘年的步履蹣跚,顫顫巍巍。
   我上小學時,每逢放假便跟著爺爺上山去。這時的我,像一條渾身長滿觸角的毛毛蟲,到處爬動著探知世界的奧秘,一有機會便纏著爺爺講故事。爺爺一生橫跨了晚清、民國、新中國成立的幾大歷史階段,本身就是一部豐富的歷史書典。我作為他最疼愛的長孫,他也恨不得把他全部的人生經驗傳授給我。
   抵達山頂的眼界開闊處,扛著镢頭、鐵鈀的爺爺停住腳,下頦向前方一努說,你看,咱們生活的這個世間,多像一座大房子,天在上,地在下,天圓地方,人在中央。在我天上一眼地上一眼茫然打量之時,爺爺又說,咱們這個世界,是“三山陸水一分田”,能種田打糧的土地,十占其一,少得要命。
   我的視線掃向周圍的山體。眼中的崇山峻嶺,如海浪洶涌澎湃,一艘巨輪急駛而過,犁出一道水向兩邊翻卷的大溝,突然凝固,形成一道南北貫通的大壑。大壑兩側的重重峰嶺,都是石頭堆砌而成。可大壑的底部和山坳里,卻是土質的。看得出,大壑底部最初是狹長的平原,可在千年萬代的洪水沖刷下,切割出一道深深的土峽谷。我的村莊因此形成上、中、下三個層次的土地。最上的一層,是一層層疊摞在山坡上的梯田;第二個層次,是土峽谷兩邊頂端的土坪地;第三個層次,是土峽谷底部的季節(jié)河兩側的河灘地。這些土地的面積加起來,遠不達山嶺溝壑的十分之一,我想一定是被平原擠占了份額。
   地球上洋洋灑灑的眾多山脈山系是怎么形成的?我啟蒙老師的爺爺沒有聽過地質學家的專業(yè)課,而且壓根就不知道他們的存在。爺爺對我講的“神仙造山”的故事,是他從他的爺爺那里聽來。因為特別新奇,吊詭,深深震撼了我,遂烙在我心頭。可惜的是,我爺爺沒從他爺爺嘴里弄清這個老神仙姓啥名誰,我自然也說不出他的姓名。我長大后,對這位神通極大的老神仙還是無從稽考,在各種神話傳說與文獻資料中,都籍籍無名。
   爺爺說,那尚是宇宙開元、洪荒初成之時,這位繼盤古之后能弄氣造物神通極大的老神仙,懷胎于母腹之中已好多年,卻不肯降生。原因是當時雖然天地已分,卻地大天小,天不周覆。而且,在蒼穹之上的西北角,還透著一個發(fā)育不全的大洞,使得天體之外的陰冷之風無遮無擋地直趨而入,使得周天寒徹,奇冷無比,生命根本無法存在。要說,天還在生長,西北天際那個洞也在彌合,可速度非常緩慢。老神仙不愿意一出生就看見不成比例的天地配置,不愿意看見一個殘缺不全的天宇,便賴在母腹之中不肯出世,一直慪到面部生出皺紋,須發(fā)皆白??商斓赜袩o新變化的懸念又吊著他的胃口,于是每日清晨隔著肚皮詢問他的母親:“娘吔,天長全了沒有?”他母親仰頭看看天,據實答道:“還沒呢,娃”次日再問,答案依舊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母親終于被他問得煩不勝煩,賭氣回答說:“天長全了,你滾出來吧!”老神仙便急不可耐地呱然墜地??僧斔被呕盘鹕砜刺鞎r,依然是天小地大,天不周覆。西北天際那個洞也仍然大開著,有至陰至冷的風忽啦啦往里灌。老神仙頓時燥急起來,一彎腰從地下抓起一大塊冰坨,一甩膀子拋上天際,將破洞堵上??梢蚨纯诜舛虏粐?,風依然可從縫隙中鉆進來。于是,一到冬季老刮西北風,一刮西北風便驟然降溫,天地間冰雪一片,寒冷異常。
   地大天小的狀態(tài)依然困擾著老神仙。他老人家急中生智,使出了“撮地為山,縮地適天”的神通。他一邊彎著腰向后倒退著走,一邊用雙手掬捧腳下的大地,一掬一捧,一掬一捧,使大地之表一拉溜一拉溜打褶、聳起,大地因此面積縮小。他挨著大地掬捧,終于使天地大小相一致,天將大地完全覆蓋起來。于是,在我們生存的大地上,就有了一拉溜一拉溜的山脈山系,老神仙掬捧大地閃下的為數不多的空子,成為盆地和平原。
   “不信你仔細看看,這些山嶺上的山洼,還留著老神仙掬山的手指印,連指紋都清清楚楚。”
   我隨爺爺的話音仔細打量,還真像那么回事??蛇@樣的山川地貌,使山里人行路難,壓在扁擔下爬山下溝更為艱難。我心中不由陡生怨氣,愣頭板腦說:“老神仙的能耐是很大,可他也是個大混蛋,把大地揉搓成這副模樣,讓咱們山里人活受罪!”爺爺急忙制止我道:“小孩子家不許亂說,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也有人道。道,就是天地的規(guī)矩,只能順從,不能戧茬、別勁,更不能作對。”
   “道”,這個巨大而沉重的名詞,從此深深鍥入我的心頭。
  
   三、“萬物土中生”,陸地生命的鐵律。
   爺爺講得故事逼真而邏輯,可畢竟是神話,留一份美好想象作茶余飯后的談資罷了。不過,卻促成以后我格外關注地球歷史的偏好。
   我長大后終于知道,地球陸地上無處不在的山脈山系,是造山運動的結果。如我所在的太行山,是前后受呂梁運動、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影響而崛起的。特別是喜馬拉雅造山,是因印度板塊狠狠懟上歐亞大陸,牴拱的力量使青藏高原高高隆起,成為海拔最高的“世界屋脊”。太行山大受牽連而斷裂,從華北平原之西錯地而起,完成了險峻異常的造型。直到現在,雖歷經滄桑,原是地殼肌肉與骨架的懸崖峭壁,依然呈白骨森森的撕裂狀。這些地質變化,使太行山的原始森林一再被吞噬,變?yōu)榈叵旅禾浚坏乇硗翆訑刀缺谎诼窕蚱扑榛?,分散于峰嶺溝壑,土壤因此十分稀少珍貴。
   人類是怎么誕生的?西方人說是亞當、夏娃誕生了人類,中國人說是伏羲、女媧繁衍出人類。我爺爺不知道這些,更不知道海洋生命起源說和人類的猿猴進化說,可他也為我們人類找到了“父母”,他稱之為“天公地母”。其義是天地相合,陰陽交媾,誕生出了陸地生命,也誕生了人類。我覺得,我爺爺的這個解釋,更逼近陸地生命的本質,也更靠譜一些。
   自從各大陸板塊在沉沉浮浮進進退退中耗費幾千萬年時光抬升出海面,便開始上演喧鬧異常的陸地生命大劇。動植物從簡單到多元、復雜,恐龍從稱雄地球到滅絕,接著新一輪生命爆發(fā),猿猴進化出人類,刀耕火種哺育出農耕文明與現代文明。這些久遠而沉重的故事,都發(fā)生在大地之上,都與土地、土壤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中國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說中,土占據著太極的中心位置,掌控著五行的相生相克,生滅循環(huán)。我爺爺說得更直截了當,鮮明生動,他說,“萬物土中生”。
   這些說法沒有錯。沒有土地、土壤,就生長不出森林、草場、濕地以及零散草木(人類培育出的莊稼于本質意義上也是草)。沒有草木,就不會有食草動物存在,密切關聯(lián)的食肉動物自然也不會存在,就形不成從低級到高級生命銜接起的食物鏈。同時,草木吸收當時濃度還很高的一氧、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釋放出氧氣,使空氣達到生命所需的質量。大地上的土壤,是海洋之外又一個生命體系的存在根源,是大地母親的子宮,是一切陸地生物的生命平臺,上演了貫穿亙古的黃色傳奇。
   地球上的土壤是怎么形成的?作為自然常識,以前我雖也了解那么一點,可查看資料的結果,仍然讓我大吃一驚。原來,土壤形成的歷史漫長而復雜。最大的成因是巖石風化而成,并要借助于海陸變遷,火山、冰川活動等等。形象地說,土壤就是爛掉的石頭,歷經了足夠時光的釀制與冰火熏陶,才得以形成。
   事實上,靠泥土生長的草木也參與了土壤的制造。草木們用根系的力量,并調動與化學、物理、生物等手段,將巖石、礦物分解成土壤,把分散的沙土凝結成土壤,并將其改變成富含微量元素、微生物等有機物的肥沃“海綿土”。它們還利用龐大的群體力量,將泥土緊緊抱住,保護土壤不被雨水沖走,不被大風刮跑。沒有它們和水的參與,土地會百分之百地變成沙漠。
   大地上的土壤,還一直干著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它們孕育出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的動植物,同時又將它們中的老弱病殘死者,包括它們的排泄物全部吃掉,與微生物合作,改變它們的物質形態(tài),將它們變成植物所需要的營養(yǎng),最終還原為土壤(深埋于地下變?yōu)榛牧懋攧e論)。如果沒有土地、土壤在干這件事,地球之上一定會尸陳遍野,白骨累累(包括草、木本植物的尸體),死者會將生者的空間擠占完。果真是這樣的話,太不好玩了。很慶幸,大地的土壤不僅干了這事,而且干得盡心盡責,不但凈化了地表環(huán)境,還使大地土壤獲得了活性與母性,形成地球完美至臻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地球上之所以有生命存在,原因或許要復雜得多。天上的日月星,地上的水火風,來自遙遠太空的神秘宇宙背景,腳下無時不在的地磁和引力,海洋的潮汐律動等等,也許都參與了生命塑造。一顆隕石墜地,火山噴發(fā)、地震,甚至一聲炸雷一次閃電對大地的影響,都可能催生出一款新物種,或者觸動某一物種進化的開關。不過,土地是最起碼的母體,所謂“厚德載物”是也。
   ——唯因有天地禪房、泥土道場,方使得生命循環(huán),輪回不止。
   這大約就是我爺爺說的“天公地母”和天道、地道、人道吧?
  
   四、大地悲慘往事:災荒,饑饉,死亡,逃亡。
   不管山川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地球“三山陸水一分田”的格局已定,非人的意志所能左右。
   “三山”養(yǎng)人,“陸水”也養(yǎng)人,但是更多的人卻擠在十占其一的“一分田”上。土地的稀缺,靠天吃飯的基本格局,決定了旱、澇、水、風、雹、霜、蝗、病等自然災害中的任何一種,都可導致土地欠收、絕收,導致天下倉廩空虛,饑饉橫行。土地的稀缺,還決定了歷史上爭疆奪土的戰(zhàn)爭連綿不絕。天災人禍,使得天下農民吃盡苦頭,死人多得像螞蟻。
   我爺爺生于清光緒十一年(1885),祖籍河南林縣(現林州)。大清朝就快壽終正寢的時候,河南林縣老家又逢大旱,土地母性盡失,大量餓死人,引發(fā)大逃荒。為了逃條活命,也保留下家族香火,我爺爺帶著奶奶和兩個年幼的姑姑,隨逃荒的人流離開故土,流徙至山西陵川的現居住地。
   我爺爺嘴里,能說出一大串災荒年的名稱。那時候,河南林縣老家的災荒特別多,最厲害的有,光緒初跨四個年度的“丁戊奇荒”,民國三十二年發(fā)生的河南大饑荒。每一次的大災荒,都幾百萬、上千萬地死人,“人自相食”數見不鮮,爺爺就親眼看到過舅殺吃外甥。原來,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人餓狠了,什么事都干得出來,所謂“災年出兇民”。我從網絡上看到過刻在河南某地石碑上的《大劫文》,上載,因極度饑餓“失義人不臧,夫鬻妻,子賣娘,少婦弱女奔他鄉(xiāng)……男引女,女誘郎,貞婦靜女廉恥喪,這都是素行憊德,亂倫敗?!先蹀D于溝壑,壯者散于四方,體露集間,尸橫野場,父啖子肉,妻拋夫腸,各自為食,更甚豺狼……”
   好在,我爺爺奶奶的逃荒成功了,他們闖過了鬼門關,沒有餓斃于路途。他們落腳的這片山地,受災程度輕一些,大山深溝的背陰面尚有綠色存在。這里的土地多是黃粘土、山地褐土,保水性強,“見苗三分收”。

共 11074 字 3 頁 首頁123
轉到
【編者按】讀罷這篇《大地上的事情》,內心是沉重的。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基,是莊稼人的命根子。作者的爺爺,一位視土地為生命的老人,他一輩子都在為能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而努力著,拼搏著,以致到了老年行動不便時,還趴在地上開荒耕種,讓人感動。我們國家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勤勞的農民伯伯辛勤地耕種,養(yǎng)活了城里的人。可隨著改革開放,城市不斷地向農村擴展,占用土地蓋住宅樓,建工廠,開發(fā)工業(yè),開辟旅游基地等,使得農村土地在不斷地減少。而一些青壯年農民又留下父母孩子、撂下耕地去城里打工,使日漸減少的土地無人耕種而被荒蕪,更有甚者,進城買了房屋,干脆不回老家了。這種情景怎能不讓人心疼?試想,一旦沒有了土地,人類將如何去生存,難道都吃高樓,都去喝西北風嗎?此篇美文,立意深遠,語句凝練,優(yōu)美,更是提出了目前農村所面臨著的問題,呼吁廣大民眾重視環(huán)境保護,減少土地開發(fā),為子孫后代著想。一篇令人深思的美文。佳作,流年欣賞并傾情推薦!【編輯:五十玫瑰】【江山編輯部精品推薦017042615】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平淡是真        2017-04-24 15:05:12
  大地上的故事呀,永遠說不清,當年爺爺口口相傳,現在文字承載著這份責任。閱讀過,分享過,感慨。感恩。祝福。
回復1 樓        文友:太行風        2017-04-24 16:19:25
  謝謝平淡是真老師!  
2 樓        文友:太行風        2017-04-24 16:18:48
  謝謝五十玫瑰高屋建瓴、深入淺出、精辟恰當、直指要害的評語。
獨抒性靈,拒絕合唱。
3 樓        文友:五十玫瑰        2017-04-24 17:37:31
  敬仰作者的當擔,作者的眼光深邃。
   欣賞美文,感謝分享!祝寫作愉快!
五十玫瑰
回復3 樓        文友:太行風        2017-04-24 20:06:54
  謝謝表揚。逃荒人的后代,農村走出來,對土地的觀察和思考自如多一些。為了加強表現,文中引入了天地、神、歷史、未來瞭望這些元素,可終因筆力不逮,難以達到更高的境界。
4 樓        文友:逝水流年        2017-04-27 16:01:10
  品文品人、傾聽傾訴,流動的日子多一絲牽掛和思念;
   靈魂對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時光變得更豐盈和飽滿。
   善待別人的文字,用心品讀,認真品評,是品格和品位的彰顯!
   我們用真誠和溫暖編織起快樂、舒心、優(yōu)雅、美麗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學社團精華典藏!
   感謝您賜稿流年,祝創(chuàng)作愉快 !
愛,是人世間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尋紅塵中相同的靈魂。
共 4 條 1 頁 首頁1
轉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