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學網(wǎng)-原創(chuàng)小說-優(yōu)秀文學
當前位置:江山文學網(wǎng)首頁 >> 江南煙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清明,多少亡靈無家可歸(散文)

編輯推薦 【江南】清明,多少亡靈無家可歸(散文)


作者:沐風兮 秀才,1458.82 游戲積分:0 防御:破壞: 閱讀:6158發(fā)表時間:2017-04-05 21:11:32

【江南】清明,多少亡靈無家可歸(散文) 小時候,在我還未上初中之前,每逢清明節(jié),父親就會帶著我去我們家的祖墳,為我們“常家”的先祖掃墓、燒香、燒紙、磕頭祭拜。三支香,一疊紙錢,一團焰火,外加父親的幾句禱告和一陣激烈的炮仗聲,清明節(jié),就這樣極其簡單地過了。
   后來,我去縣城上了初中,三個清明節(jié),只回家祭拜過一次先祖;上了高中后,三年里沒有回去過一次。再后來,步入了社會,回家就更難了。清明節(jié),也變成了一個掛在嘴邊的節(jié)日,回不到家的節(jié)日,令人慚愧的節(jié)日。
   中國有那么多的民族,我不知道,也沒有了解過其他民族有沒有清明節(jié),但我相信,每一個民族都有這種緬懷先祖,追朔根源的情結,只是他們各自的方式不同罷。可是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祖墳無人祭掃,越來越多的亡靈無家可歸。
   上面所說,并非危言聳聽,而是一種現(xiàn)實。就拿我們鄉(xiāng)下來說,近幾年的清明節(jié),祭掃是每年都會有的事,而且非常莊重,但祭掃的人,往往都是老一輩。那么,成年人呢?青年和少年呢?他們都去哪兒了?成年人,大年十五一過,便背著行李去很偏遠的地方打工去了;青年們,上學的回歸校園,工作的飛奔外地;少年們,則埋頭于書海當中,手捧語文課本,一臉木訥地朗誦著杜牧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br />   詩是用來讀的,朗誦的,更是用來感悟的。這兩句詩,里面包含了什么?清明節(jié)這天,細雨紛紛,路上前去祭掃先祖的人們啊,一個個肝腸寸斷!詩中的“雨”,是去祭掃先祖的人們的心情寫照,情感寫照。而現(xiàn)實情況是,很多人只在乎后兩句,只關心清明節(jié)這天,我們要喝什么酒,吃什么菜,唱什么歌!
   就在前幾天,有個朋友問我,你們清明節(jié)放不放假。我說不放假。他說,那你就不能出去玩了!這時候,我就在心里想:難道清明節(jié)放假就是為了玩嗎?或許是吧,一天的假期,我們可以放開的玩,吃吃喝喝,玩玩鬧鬧,肆無忌憚。但這樣的生活真的好嗎?繁華過后總會蕭條,熱鬧之后無非沉默;這樣的生活真有意義嗎?時代雖然逼迫著每一個人拼命行走,但總有人選擇留在那一片原始的土地上,緩慢播種,辛勤耕耘。
   所以,我慶幸我們工作室沒有放假,沒有給我們這群二十一世紀的青年們一個外出吃喝的機會。同時,我也慶幸在清明節(jié)的前一天,我還能有所感悟,還能大言不慚的寫一寫這個時代的詬病,還能抒發(fā)我對家鄉(xiāng)的想念之情,對先祖的慚愧之情。
   在我老家,清明節(jié)是非常莊重的節(jié)日。早在清明節(jié)前幾天,家中的長輩們就為逝去的先祖各自制作“冥衣”(冥間穿的衣物,用紙裁剪而成,多為黑色和青色)、釘銀元(用白紙制成的紙錢,為西北地區(qū)的風俗之物)、拓票子(在刻鑄有文字或圖像的木板上,涂上紅色的顏料,蒙上一層紙,捶打后使凹凸分明,顯出文字圖像來),然后,再準備香火祭酒和炮仗,一家人就只等清明節(jié)的到來了。
   清明節(jié)當天,人們早早的起來,家中的男性長輩手捧裝著祭拜之物的案盤,依輩分大小,年齡大小,后面依次跟著本家的人(在我老家,上墳祭祖皆為男性,女性不參與祭祖)。鄉(xiāng)間小路上,遠遠望去,一家人接著一家人,一聲炮響接著另一聲炮響,白色的紙錢,黑色的人頭,緩緩移動著。光看這場面,就足以讓任何一個人駐足致敬,就連平時嬉鬧的小男孩,也被這種莊重,肅穆的氣氛給限制住了,只是一個勁的眨眼睛。
   到了墳地,先是掃墓,掃去堆積了一年的落葉與歲月荒涼,再是除去墳周圍的枯草,然后,長輩從案盤里拿出白色的紙制銀元,恭恭敬敬的置于墳頭,再用鐵锨鏟一抔新土,壓在銀元上面。接下來,眾人跪倒在地,長輩會點燃三支香插于墳前,然后燒“冥衣”,燒紙錢和票子。在我們當?shù)赜幸粋€說法,給先祖燒去的衣物和票子,必須要燒化,不然,先祖收到的衣物是殘缺的,冥間的銀行也不會收殘缺的錢。等到所有的“冥衣”和紙錢票子都燒化了,長輩又會拿起酒盅,在墳前滴上三滴,然后眾人一齊磕頭,最后再放一串炮仗。清明祭祖就算是結束了。
   在我的記憶里,每一次清明祭祖,父親總要在祖墳前禱告一陣子。至于他當時說了什么,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記不清了。今年的清明節(jié),我和父親都在外地,祭祖掃墓的事情,就該落在爺爺?shù)纳砩狭?,但爺爺身患重疾十幾年了,行動不便,這個莊重的擔子最后只能落到奶奶的身上了。
   今天早上,我給奶奶打電話問家里祭祖掃墓的事,奶奶跟我說,她帶著家里的一幫小孩,昨天就已經(jīng)掃過墓,祭過先祖了,讓我不要牽掛,在外安心工作。聽完奶奶的話,我心里很是難受,但不知道說些什么。我身為一個男人,卻在清明節(jié)這天,盡不到我作為男人該盡的孝道,試問,我們辛辛苦苦在外奔波又是為了什么?奶奶察覺到我的心情,便半開玩笑的說,你不要難過,你只要記得咱家先人的名字就能行!
   我就跟奶奶說,我記著呢。我小時候常會站在主屋里的桌子跟前,望著墻上掛著的《朱子治家格言》的小楷字,盯著桌子中央立著的兩個先人牌位,踩一個板凳湊上前去,一一觀察上面的毛筆黑字。先人祖宗的名字,我記著呢!
   賈平凹曾寫過一段話,大意如下:一個人,肯定知道他父親的名字,可能知道他爺爺?shù)拿郑苍S也知道他祖父的名字,再往上呢?又有幾個人能夠記得他家的祖宗的名姓!所以說,每一代人口中的“傳宗接代”,下一代是接下去了,傳宗卻并未傳下去。
   話雖如此,理雖如此,但這是人類社會的現(xiàn)實。這雖然現(xiàn)實,但并不悲哀,因為人類一直在不斷的進化、學習、走向文明。希望,在走向文明的這條道路上,我們可以不知道我們最終去往何處,但我們一定要記得,深深地記得,我們來自何處,來自何地。
   清明節(jié)前夕,如果有游子回不了家,那么,就面朝著家的方向,靜靜地立上一會兒。就像第一個學會直立行走的猿人那樣,挺直脊梁,挺起腰背,用人的情感去觀察,去審視,去懷念那養(yǎng)育過我們的地方。因為,除了我們,越來越多的祖墳再無人祭掃,越來越多的亡靈將無家可歸。

共 2325 字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編者按】“一個節(jié)日,縮小了只有兩個字,放大了是兩個世界”,清明節(jié)作為中國非常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每個國人心中也理應占據(jù)一定的重量,然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就“清明”這一個話題延伸到了清明節(jié)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每況愈下”,延伸到當代人對待清明節(jié)的現(xiàn)狀和作者自身的思考。文章一開始,標題《清明,多少亡靈無家可歸》便讓人眼前一亮,轉(zhuǎn)而又陷入沉思。作者從自身的經(jīng)歷談起,從一開始的稚子時代隨同家人一塊掃墓祭奠先人到后來隨著年紀增長、遠離家鄉(xiāng),能在清明時節(jié)緬懷祖先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緊接著,作者又將筆墨放大,延伸到大多數(shù)的青年一代和整個社會,瑯瑯的書聲“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依舊可聞,只是少了一份純粹,更多的是一份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借著清明放假為由去享受、安逸,似乎誰都忘記了“清明”二字的真正含義。這,多多少少有些可悲,作者一句三嘆,一連串的質(zhì)問引人深思。在作者的心里,“清明”二字足夠莊重,它代表的是一種后人對先人的尊敬,是鄉(xiāng)愁的媒介,更是精神家園。清明節(jié)的本質(zhì)不應該忘,姓氏當頭不應該忘;不應該讓越來越多的亡靈無家可歸,更不應該讓現(xiàn)代人的文明無家可歸。文章立足現(xiàn)實,文字穩(wěn)妥不亂,寓意深刻,有理有情。欣賞好文,傾情推薦?!矩熅帲耗接辍?/div>

大家來說說

用戶名:  密碼:  
1 樓        文友:慕雨        2017-04-05 21:13:45
  好像是第一次編輯沐風的文文,按語不到之處還望沐風海涵~\(≧▽≦)/~
存在,即合理
回復1 樓        文友:沐風兮        2017-04-06 10:39:49
  慕雨,好久不見你了!按語很好,真的好,不光是把文章分析了,而且還加入了你的觀點和想法,這是極其棒的!
2 樓        文友:慕雨        2017-04-05 21:20:02
  前段時間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廣告,好像是某寶上發(fā)的“清明節(jié)代為掃墓”相關的,當時就覺得蠻是反感的。我覺得無論是想出這個點子的人還是花錢讓別人“代為掃墓”的人都十分不應該。清明節(jié)應該是作為一個媒介讓大家發(fā)揚緬懷先人敬重先人的精神,要么就應該自己親身有所為,要么就別花錢去消費掉那一點自尊。沐風在文章里面說的也是很普遍的一個現(xiàn)象,莫名地覺得有點可悲。
存在,即合理
回復2 樓        文友:沐風兮        2017-04-06 15:44:46
  確實如此!時代的發(fā)展過于快速,網(wǎng)絡的發(fā)達讓人們言論自由,往往在這個時候,人心就開始浮躁了。各種各樣的事,奇怪事,亂七八糟的事層出不窮,人們被新生的事物不斷沖擊著,漸漸的,忽略了最本質(zhì)的東西。而這種東西,看似不痛不癢,近乎繁文縟節(jié),但它是一個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生命本源。
  
   這些東西,聽起來似乎很虛,很假,甚至很嚇人,但這是真實存在著的。至于那些“代人掃墓”者,就讓他們?nèi)甙?!生活不易,他們也是為了賺錢養(yǎng)家。
  
   感謝慕雨的編輯和配圖,你做事總是很用心。再次感謝!
3 樓        文友:隨風逐夢        2017-04-06 08:13:27
  最后一句詩意中,有著無可排解的悲傷與隱憂。
落花譜錦瑟,馨墨描相思。
回復3 樓        文友:沐風兮        2017-04-06 15:23:54
  是的啊,隨風。出門在外好幾年了,每一年的清明節(jié)都不能回到家去,給先祖盡一份孝心。心里確實有種說不出的難受。
共 3 條 1 頁 首頁1
轉(zhuǎn)到
分享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