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希望】江山文學網(wǎng)的啟示(隨筆) ——關于純文學的斷想
幾年前早就知道,浩瀚無垠的網(wǎng)絡世界里蟄伏著一個大型的純文學網(wǎng)站——江山文學網(wǎng)。點擊進入后,發(fā)現(xiàn)該網(wǎng)站的文學創(chuàng)作宗旨竟與我出奇的一致:在這里,沒有刻意渲染的魔幻鬼怪故事,也沒有矯情媚俗奪人眼球的淫蕩文學描寫,網(wǎng)站唯一的宗旨是,觀照現(xiàn)實世界,追求純文學創(chuàng)作。據(jù)統(tǒng)計,該網(wǎng)站己聚集數(shù)萬名純文學創(chuàng)作者,共創(chuàng)作了近四十萬部或長或短的純文學著作。在今天,純文學江河日下的態(tài)勢下,江山文學網(wǎng)真是一個了不得的奇跡?。ㄒ蛑救は嗤叮乙闳患用肆痘魑膶W社團旗下。)
無獨有偶,最近,從某大型網(wǎng)站上看到一場有關文學方面的大討論:中國文學還有不有希望?根據(jù)游戲規(guī)則:廣大網(wǎng)友根據(jù)一位署名文章《中國文學是沒有希望的》的觀點分為正、反兩方各抒己見,展開激烈辯論。毫無疑問,這是一種很有意義的討論。當即,我很仔細地閱讀了文章雙方的觀點。閱讀之后,對照中國文壇時下的狀況,先是感慨良多,繼而進行了一番冷靜的思考。文章中激憤之詞溢于言表,不免對當今中國文壇的各種“劣行”進行了一番嚴厲的數(shù)落。其實,以我對文本的細察,反方并非真正武斷地斷言“中國文學是沒有希望了”,而是頗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意味,基于當今中國文學每況愈下的狀況,猛然吶喊一聲,發(fā)泄一點對中國文學憂心如焚的感慨罷了。
由于江山文學網(wǎng)的出現(xiàn)及這場特殊的辯論,讓我對中國的文學現(xiàn)象有了以下的思考:
回憶幼時,每一本文學書籍對我均是一種莫大的誘惑:我會為書中每一處精彩的描寫而激動得不能自持甚至徹夜難眠;我會對寫出文學作品的作家充滿崇敬之情,心里直是斷定:沒有高潔的品德,何能寫出如此激動人心的文字?我自覺或不自覺地將作家筆下那些品格高尚的人作為我人生的楷模,用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來拷問自己,校準自己的人生航向。毫無疑問,在我的心目中,作家和他們的書是供奉在心靈深處的圣品,這種“圣品意識”一直讓我對文學感到了一種敬畏。
然而,時隔多年,心目中曾經(jīng)的“圣品”卻大幅掉價,其勢靜如止水,其狀令人慘不忍睹。在當今中國文壇上,僅有諸如《收獲》、《十月》幾種金牌純文學雜志算是最后的幾面旗幟在秋風秋雨中為文學招魂。在沒有號角的年代,旗幟亦只能在無人瞻仰的情況下隨風飄搖兀顯其走向末路的悲壯。而更重要的是在這“高舉高打”的市場經(jīng)濟時代,純文學書刊即使大幅削價也無人問津。當年的精神文化貴族己經(jīng)淪為了乞丐,而大量的消費性讀物卻如洪水猛獸般涌來,成了大眾的寵兒,這真?zhèn)€是世態(tài)炎涼!實際上,我們現(xiàn)在擁有的文學性觀念,其發(fā)展也不過才一二百年,應該仍屬現(xiàn)代性的產(chǎn)物,遠未到壽終正寢之時,何以就如此不堪一擊,潰不成軍?
顯然,“文學是教科書,作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命題遭到了經(jīng)濟社會的訕笑。于是,作家們不約而同地將自己的寫作與經(jīng)濟緊緊地掛上了鉤。他們明白:寫社會大熱題材、寫隱秘的官場生活、寫女人的乳房和大腿、寫與現(xiàn)實無涉的劍客俠影、寫揭秘歷史重大事件的傳奇逸聞,這些都是書商感興趣的題材,而只要書商看中了你的書,那便會有大把的鈔票進入你的腰包。作家也是人,也有妻子兒女,也知道到超市買一包大米差一分錢也不行。因此,“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因此,當今書市如書山書海充斥著上述一類的的書籍,你就不會奇怪了。筆者有位出過幾本書的作家朋友,主業(yè)是開店做生意,業(yè)余寫書。一日,我到他店里拜訪,見店旁赫然書寫著八個大字:“作家開店,不賣假貨!”當即笑問原由,我這作家朋友說:“這是經(jīng)濟手段!我寫的每一個字都是要賣錢的。”那一瞬間,原本有著調侃心情的我,突地為中國文學感覺到了一絲刺骨的寒冷:且不說作家做生意是否就不賣假貨,而用“作家”這一名號來為商家經(jīng)濟作鳴鑼開道的吹鼓手,這世道變化也忒大了?!
面對這一令人無奈的景象時,我們應該冷靜而立體地進行思考。應該承認,中國社會目前正處于急劇的轉型期,人們在社會經(jīng)濟大改革中“摸著石頭過河”,體會了種種的艱辛與疑惑,陷入了一種心理期望與失落并存的狀況。特別是貧富差別加大更引起連鎖效應,于是,追求金錢和財富成了人們追逐的唯一目標,于是,中國文學也進入了一種冰川期,陷入了一種“門可羅雀”的尷尬境地。聯(lián)想到當今中國社會的急劇轉型,筆者不禁想到:中國文學是否也正在遭遇著一種“轉型期”?
我們來看看:中國社會已進入一種經(jīng)濟乃至體制的急劇變化中,人們已經(jīng)目睹了它的巨大成就和發(fā)展,每個人都在不由自主地卷進了這個社會轉型的歷史潮流中,人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生活在一個期望和現(xiàn)實的矛盾漩渦中;同時,各種價值觀的碰撞糾纏在一起,扯不斷,理還亂。人們在懷著艷羨的心理看到身邊某某又“發(fā)”了,人們在殫精竭慮地作著各種“過好日子”的努力。幾乎是一夜之間,人們對人的本身價值、對生活的認知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面對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這二者關系上,更多的關注是前者,也就是說,人們對物質的重視遠遠超過了精神,對美的追求遠遠小于對金錢的向往。以至于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內心需求的缺失,人們逐漸喪失了審美情趣,喪失了閱讀文學作品的習慣和耐心。無庸諱言,這種情形對于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來看,確實是一種靈魂悲哀!其實,“辯論”中所提出的問題并非他們的獨創(chuàng),這種聲音的發(fā)出在中國乃至世界上一直不絕于耳??梢哉f,此類“悲哀”在中國有,世界許多國家也有。這是一個歷史性的、世界性的話題。它的核心是,物質條件的變化導致精神文化的變化,社會的變化引起價值觀的變化。當年的物質匱乏,人們會去尋求一些內在的“享受”,如讀書,看小說、思考、與朋友聊人生等等。當年的“手抄本”何以會成為一種眾人爭睹為快的讀物,即是有力的佐證?,F(xiàn)在的經(jīng)濟發(fā)展了,物質生活優(yōu)裕了,人們反倒變得越來越忙碌,越來越對金錢有更大的向往,越來越遠離自己的內心生活。人們的娛樂形式是卡拉OK、看電視、上網(wǎng)聊天、親朋相聚、打牌……筆者甚至愚鈍地去認為于今物質生活的充裕,反倒讓精神生活不如從前了。自工業(yè)革命以來,人類征服物質世界和得到更多物質利益的力量大大增強,人們越來越想抓住每一個享受物質的機會,在親朋相聚的時刻,如果沒有卡拉0K的娛樂,沒有用看電視來打發(fā)時間,沒有麻將,往往會感到空虛不已,惶惶不可終日。古代羅馬哲學家在《沉思錄》中說:“人們常常喜歡去海濱、山麓或人跡罕至的地方修養(yǎng)。然而這只是一種庸俗的想法,因為只要你愿意的話,你本來就有能力退隱到你的心靈中去。一個人心靈中如果思想寧靜,心境和諧,便是世界上最幽靜的地方?!薄Ш酰苋苏f的這種心靈的境界早己離世人遠去!
世界變得浮躁,人的心靈也變得浮躁。于是,原來較單一的世界成為一個多元的世界,以讀書和講究內涵教養(yǎng)為榮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以沉湎于內心生活,追求內心生活的時代,也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建國初期至七十年代末,廣大民眾生活在一種轟轟烈烈的歷史現(xiàn)場中,與太多激動人心的現(xiàn)代性宏大敘事景象親密接觸。每天聽到的、看到的不是單個的個人故事,而是與國家、民族有著“生死攸關”的主題;人們陶醉于巨大的歷史想象中,心甘情愿地、熱血沸騰地愿意投身于轟轟烈烈的歷史圖畫中去。沒有人關心個人的價值,沒有人體會個人的痛楚。于是,當年頻繁發(fā)行的一系列長篇小說如《林海雪原》,如《紅巖》……便成為了廣大民眾趨之若鶩爭相搶購的精神食糧,引起這種萬人爭睹純文學現(xiàn)象與其說是關注書中傳奇的內容,不如說是受當時政治思想的漬染而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生活方式的慣性罷了。隨著斗轉星移,那樣的歷史已經(jīng)終結了,只剩下一些令人憑吊的歷史碎片。于是,人們開始關注自己的價值,關心“小人物”的命運了。小人物的心靈和身體痛楚登堂入室進入了小說敘事的中心,用文學本身的敘事來創(chuàng)造文學性,用這點殘余的現(xiàn)代性剩余品質來茍且殘延。于是,文學變得無聊,有人會調侃文學作品:“那點勞什子痛苦,不如我呢?”社會轉型期間為生存而疲于奔命者、承受生存高壓的白領者、雖殷實卻“飽腹思淫欲”而尋求刺激者不乏其人;文學變得無力,作家們紛紛為“經(jīng)濟效益”而寫作,“小說是人生的教科書”一語已成笑料,誰說誰是搞寫作的誰就成傻冒的口實。文學已成了“一根馬尾提不起的豆腐”。
現(xiàn)代性的種種洪流過去后,文學領地己被洗劫一空!
于是,隨著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到來,中國文學發(fā)展的轉型期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無可避免地來臨了??梢哉f,中國轉型期的精神文化狀況與當年歐洲資本主義初期發(fā)展階段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民眾廣泛的金錢傾向,物質享樂、消費主義的泛濫,愛好情趣的日趨低落,片面追求“人性需求”等等不一而足。人們身陷一個沒有終極信仰或充斥大量偽信仰的時代,而這正是文學性焦慮的根源所在:人們要么被各種中間信仰,如種族傳統(tǒng)、西方文明、家園土地、城市英雄等等撕成碎片;要么在某種領悟的沖擊中否認一切、懷疑一切、打倒一切。這兩者如夢魘般將人推入永恒的迷亂中。因此可以說,一個終極價值的喪失,會引起所有價值的錯位。人的生命必須是要由某種精神信念所支撐的。此刻,偶像和鏡子都是脆弱的,它們像稻草那樣輕易地生長和死亡,缺乏內在的永恒性和堅硬性,這是它被一切偉大人格拒絕的理由。人們沒有理由向速朽的東西付出自己的關注,也不同虛假的事物交換價值和與之共舞,他們寧可將澎湃的激情交與睡眠,交與純肉體的歡樂。于是,人們進入了一個深刻的精神危機,所有形而上的沉思被肉體的感知所代替。對金錢的喜悅,對性的頂禮膜拜,對人生的瘋狂享受。這些日常功利的需求替代了人對存在意義的辯認。可以斷言,這種人的精神態(tài)勢仍然會有一個持續(xù)存在的過程。
然而,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到一定的階段,人們的精神生活又會發(fā)生一種“返璞歸真”的變化,這種狀況又會有所改變。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目前,歐美青年在閱讀文學書籍的愛好方面遠勝于中國的青年。也就是說,世間的事物總是在螺旋的變化中發(fā)展,也許待以時日我們也許又能夠看到廣大民眾火爆地爭睹文學書籍的那一天。
此外,筆者還有一個觀點。我以為站在人文的立場上揭示種種精神文化方面的低下行為和現(xiàn)象,抨擊一味追求物質利益和物質享受,哀嘆人性的枯萎和喪失,確實比隨波逐流遷就現(xiàn)實、迎合現(xiàn)實要高尚得多,然而,筆者始終認為這仍然流于一般簡單化。在過往的歷史中,時代動蕩、社會巨變之時,總有哲人出來振臂高呼,大敲警鐘。但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進程已經(jīng)證明,現(xiàn)代化總是具有兩面性:它一方面使人在精神文化方面失去了一些優(yōu)雅、細膩、敏感的東西;另一方面實際上解放了人,使多數(shù)人擺脫了貧窮落后、人身依附的羈絆,成為了一種不可抗拒的先進。因此可以說,社會的轉型期也好,文學的轉型期也好,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也許會給人們帶來不安和憂慮,但也會給人以希望和期待;會使人產(chǎn)生困惑兩難,會使人價值觀產(chǎn)生混亂,但這是社會和歷史發(fā)展的一個必然過程。
可以斷定,用宏大的歷史敘事來體現(xiàn)文學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了,今后小人物小敘事小感覺將成為文學的基調,而文學需要進入到人性更隱秘的深處,需要在生活的裂變瞬間抓住其真相本質,文學性的意味將生存于這些功能之中。剔除夸大值,還原最小值,從而構成最真實的審美感覺。
不能不承認,“轉型期”對中國文學來講是一種巨大的危機,也是一種巨大的挑戰(zhàn),但我仍然確信:這種大危機將焚毀一切平庸和虛偽,中國文學將從它們的尸骸上矗立起來—讓我們虔誠地等待這一隆重節(jié)日的來臨!
我遙望著星空下那面江山文學的旗幟,愿它迎風招展,壯士來歸,真至永遠……
老百也附一曲不合格律的詩詞
【江城子. 馳騁江山】
年已半百仍癡狂,右上網(wǎng),左舉觴。
馳騁江山,躬耕歲月長。
網(wǎng)絡文學意高翔,胸開闊,神色揚。
方寸斗室大世界,交文友,進學堂。
吟詩就酒,縱情醉斜陽。
妙句華章心中蘊,弘正氣,詠春光。
同時我也會從“楓林過客”推薦的兩本雜志《收獲》和《十月》,推薦的兩本書籍《林海雪原》和《紅巖》中去塑造自己朦朦朧朧的文學境界和習作之路徑。
同時我也從“楓林過客”這篇熱情洋溢的文字中更加了解江山文學如今在讀者心目中顯山露水,日新月異的地位。
我已經(jīng)把它這篇作文打印了出來,并準備在下周推薦給我的語文老師,推薦給我的班級同學們,并對也展開一場小小的文學辯論會,一定是很有意義的。
佳文共賞之,奇文共讀之。我們在江山文學的天地里共話中國文學的美好未來。
我已經(jīng)把這篇文章打印了出來,并準備在下周推薦給我的語文老師,推薦給我的班級同學們,并對這篇文章展開一場小小的文學討論會,一定是很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