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闕詞,一片心(隨筆)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多了一個習(xí)慣:總喜歡在空寂無聊時,習(xí)作上一闕詞,然后自我陶醉半天。習(xí)作的是詞,也是我的心,當(dāng)無可名狀的悲傷襲上心頭時,詞即成了心的代言者。
自小未受過系統(tǒng)之古典文學(xué)教育,對詩、詞格律之道,向來不甚了解,又無苦讀、苦學(xué)之精神,故時至今日,所謂習(xí)作詞者,不過仿其書寫格式而已:至于格律,實羞于與行家過目矣。
一闕詞,一片心,不過聊以自慰而已。
詩經(jīng)、楚辭、漢賦、魏、晉志怪小說、唐詩、宋詞、元曲、明、清之章回體小說,一條古典文學(xué)史的長河,在每一個節(jié)點上都有它的閃光處,但隨著人們的腳步越來越快,在某一個回眸處,也許已經(jīng)錯過了最美的邂逅了……
無庸諱言,每一個風(fēng)華正茂的年輕人,都期待著有一場刻骨銘心的邂逅。于我,亦如此。不同的是,我早已習(xí)慣了走在這條古典文學(xué)史的長河邊,或遙望,或呆想,或穿越千年的滄桑,為那些存在或不存在的人把淚飛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
你可知否?
千年以后,誰能知曉曹孟德當(dāng)時為什么要作《短歌行》呢?
詩以言志,志不盡意,故后來人只能猜謎也。
一首詩,一闕詞,即一種心境:一百個人來解讀,即有一百種詩意、詞味。若問孰是孰非?答曰:無是非之分,有人生之別。
由于腦癱之故,導(dǎo)致記憶力一向不敢恭維,雖未到“不知今夕是何夕”的地步,然也是“原來書生為故人”的程度了。所能背出的詩、詞,從來都是支離破碎的,或半闕詞,或一句詩,能記住之原因?qū)崬橐咽羌矣鲬魰粤恕?br />
照理說,記憶如此,應(yīng)對詩、詞敬而遠之才是,實則我對詩之態(tài)度亦是如此,唯獨于詞有一見傾心之感。此恰似男女之間一見定終生般,是不講道理的,或良緣,或惡緣,豈是人能知曉的?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這是李煜的心境:國破了,家亡了,寄人籬下,得知自己心愛的女人被勝利者蹂躪,還要假裝糊涂,甚至于強作笑顏,人到如此,何以為人?史書告訴我們,李煜茍且偷安,不思進取,一味填“淫詞艷曲”,不顧警報如飛雪,實為咎由自??!那誰能告訴我,李煜的理想是做一位江南國主,還是一個自由詞人呢?是的,除李煜外,沒人能給我一個準(zhǔn)確的答案。我所知道的是,他肯定不喜歡江南國主這份工作,卻又迷戀著南唐皇帝這個頭銜,所以他沒得選,便只有一江春水盡付東流了!
李煜,如果再給你一次選擇的機會,你將何去何從呢?
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在李煜國破家亡152年以后,一個叫趙佶的藝術(shù)家兼皇帝終于和他殊途同歸了。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有多久?三千多個日日夜夜。如果用它去懷念一個人,會不會每天都徹夜難眠、淚如雨下?不會。至少對于東坡而言,不會。但在那個寒風(fēng)凜凜的夜晚,于夢里邂逅了自己十年未見的愛妻,多少的別來心事豈容三言兩語道盡?
當(dāng)時青春年少,轉(zhuǎn)教歲月蹉跎。往事如風(fēng),官場沉浮,人已四十,不言思念,唯有一把老淚……
一個男人,有多少事,只能和一個人訴說,你可知道?夜晚,夜晚,對,就在那些疲憊后的夜晚,望著往惜的窗臺,卻找不見那個最為熟悉的你……蠟燭已快燃盡,可我還有話要說,可明天的工作還在等著我呢,時間不夠了……我只想告訴你,你永遠是我最合適的傾訴對象……
真正的男人不會經(jīng)常說我愛你,但會永遠把你放在他心里,如蘇軾。
真正的愛情不是天天陪伴你,而是永遠不讓你一個人流淚,如蘇軾。
怒發(fā)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滿江紅》
這首《滿江紅》是否是岳飛所作,至今在學(xué)術(shù)界始終莫衷一是,但我還是將它錄下來了。若究其原因,即便非出自岳武穆之手,也是他愛國情懷的主導(dǎo)思想,應(yīng)當(dāng)被千古流芳、永久歌之!
公元1127年,北宋欽宗靖康二年,注定是一個動蕩不安的年份。當(dāng)年四月,北方的金政權(quán)在滅遼以后,經(jīng)過數(shù)年的情報摸底和試探性進攻,得以弄清楚了北宋的軍事實力,于是大舉南下……過程就不描寫了,因為凡是有一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
戰(zhàn)爭結(jié)果:東京(今河南開封)淪陷,徽、欽二帝及除康王趙構(gòu)外的全部皇族被俘,北宋滅亡。
趙構(gòu)因不在東京,僥幸得免,于靖康二年五月初一,金兵得勝北歸后,在南京應(yīng)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改元建炎,是為宋高宗。
即位之初,迫于形式和輿論壓力,一度支持抗戰(zhàn)派,做出一副收復(fù)河山的姿態(tài)。實則就想得過且過,偷安江南,哪怕是向金稱臣,再不濟也要保住一個諸侯王的地位。至于堅持北伐、收復(fù)河山,然后迎回二帝,自己再退位做他的康王。讀者諸君請想,換作任何一個思維能力正常的人,他會愿意嗎?
岳飛的一闕詞,表白了他的一片愛國之心,卻沒有看透趙構(gòu)的一片私心……不,他或許看透了,但千不該萬不該將趙構(gòu)不可告人的私心說出來了呀!帝王之心,可猜而不可言,這一說出來,岳飛的人生就徹底悲劇了!
無論是古代還是當(dāng)代社會,無論再過多少個世紀(jì),有些話永遠都是上不了臺面的,你如果想保住飯碗,就不要揭老板的短。否則,如果被炒魷魚了,我只能送君幾個字:不懂游戲規(guī)則者,活該被淘汰出局!
欲殺飛者,非金人,非秦檜,非王氏,乃構(gòu)也!
是的,岳飛,不是我想殺你,只因你不懂一個政治家的無可奈何之處!岳飛,我承認,你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可你卻不適合玩政治這東西!
是的,讓我們從歷史的源頭看起,總有幾個名字讓人嘆息不已:項羽、呂布、于謙、袁崇煥、彭德懷……
猶記得《宋史·岳飛傳》的最后兩句:“嗚呼冤哉,嗚呼冤哉!”冤嗎?很冤。冤嗎?不冤。還是那句老話:性格決定命運。還是那個舊論:殊途同歸。只是,不知那位三呼“過河”而亡的宗澤老將軍,若知道是這個結(jié)局,將作何感想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fēng)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聲聲慢》
聲聲慢,一聲又一聲,凄涼之意哪堪言語!哪怕是在炎炎夏日里,讀李易安此詞,都有一種透心之凄厲,就此點而論,這首《聲聲慢》堪當(dāng)千古絕作矣!
李清照(1081—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元祐后四學(xué)士之一,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崇寧元年(1102),徽宗以紹述神宗為名,任蔡京、趙挺之為左右相,立元祐黨人碑,以司馬光等百二十人為“奸黨”,其父列名黨籍,清照以詩上挺之。崇寧二年(1103),明誠出仕,矢志撰述以訪求、著錄古代金石文字為職志的《金石錄》一書。大觀元年(1107),蔡京復(fù)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為元祐大臣所薦,為庇元祐“奸黨”,追奪所贈官。明誠、清照夫婦因此屏居青州(今山東益都)鄉(xiāng)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誠起知萊州(今山東掖縣),此后又自萊移淄。靖康之難后。明誠奔母喪南下,知江寧府,清照載書至建康。建炎三年,趙明誠卒。離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隨亦入浙,經(jīng)臺、嵊、黃巖,從御舟海道至溫州,復(fù)至越州,衢州,于紹興二年(1132)赴杭州。紹興四年,作《金石錄后序》。紹興中,以《金石錄》表上于朝。卒年約七十馀。(《宋詞鑒賞辭典》李清照生平簡介)
關(guān)于易安生平之史料實為少見,故有必要引以上文字,以窺其人生軌跡,便以了解其創(chuàng)作歷程與詞作思想。故凡研讀文學(xué)作品者,必先研讀其作者生平之史料,此乃為學(xué)子所必知矣。
當(dāng)然,僅以上概述之簡介,實難得知易安生平之一二細節(jié)處,但已窺之其生不逢時、顛沛流離之命運了,乃足矣。
據(jù)《金石錄后序》載,我們可知,德甫、易安夫婦居住在青州(今山東益都)鄉(xiāng)里的十年,應(yīng)是他們?nèi)松凶顬樾腋5囊欢螘r光了。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曾在他的《浣溪沙》下闕詞里對他們夫妻的幸福生活有如下概括式的描寫: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
但,靖康之變以后,國破家亡,顛沛流離,書畫、金石漸漸流失,丈夫去世等一系列的打擊,都使易安的人生變得孤寂、詞作變得凄厲……就《聲聲慢》而論,把一首悲秋詞寫成這樣,和她早年那些婉約風(fēng)格的詞作已有很大區(qū)別了。一觀而知,這首《聲聲慢》定是她晚年凄涼生活的自我寫真:在冷冷清清的夜晚,一個人守著窗臺,細雨在滴滴答答的下著,手端半杯殘酒,卻品不出任何滋味,只是沒情沒緒的挨過去罷了……
學(xué)術(shù)界曾有文章爭論易安在丈夫去世后,是否改嫁過他人?在我看來,無論她是否曾經(jīng)改嫁過,此純系她個人的私生活,實無多少學(xué)術(shù)研討之價值,畢竟學(xué)術(shù)專家不等于古人的“八卦記者”。不過,就從我個人的感情上來說,到是希望她曾經(jīng)改嫁過,那樣,至少有段日子她不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一個人度過的。
李易安,無論如何,“千古才女”這個贊譽,你當(dāng)之無愧矣!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fēng)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陸游《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fēng)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唐琬《釵頭鳳》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母題,而這兩闕《釵頭鳳》背后的愛情故事,也許曾經(jīng)讓很多人為之流淚不止,乃至于至今都不能釋然!
現(xiàn)在看來,也沒什么,就是婆婆不喜歡兒媳,然后逼迫小夫妻離婚了這點事而已。棒打鴛鴦之事,從古至今,何其多也,實不足為奇矣。東漢末,那著名的《孔雀東南飛》里,小夫妻兩雙雙被逼殉情的場景,就是對這一現(xiàn)象的最好控訴!凡初讀到陸游和唐琬之間愛情悲劇的人,幾乎都不能釋然,并會發(fā)出疑問:你們太軟弱了,為什么不抗?fàn)幍降啄兀?br />
是啊,為什么不抗?fàn)幠兀?br />
當(dāng)你的人生經(jīng)歷了一些事情以后,你才會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就一直沒有抓住事情的關(guān)鍵點——為什么陸母不喜歡唐琬呢?
婆婆不喜歡兒媳,丈夫左右為難,此純屬一個家庭內(nèi)部矛盾,實不足于與外人道,故二人愛情悲劇之因始終是一個謎。自古道:“家丑不可外揚。”陸、唐本來就是包辦婚姻,故在婚前陸母對唐氏之為人名聲、脾氣秉性等不可能沒有了解。再者,自己幫兒子選擇的媳婦,婚后自己又不滿意,乃至非得逼迫二人離婚了才能罷手,這等于狠狠地打了自己一耳光呀,非萬不得已又不能明言之原因,陸母絕不會如此行事矣。
當(dāng)此之時,那位后來大名鼎鼎的理學(xué)家朱熹大圣人尚未出仕(1151年(南宋紹興21年),也就是陸、唐在沈園偶然邂逅的那一年,朱熹初入仕途,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縣主簿),所謂“三從四德”也沒有后來那么嚴(yán)厲。然雖說如此,讓感情甚篤的兒子和兒媳離婚,若無難言之隱,實難如此狠心。
既不知促使陸、唐被迫離婚之實因,又有“百善孝為先”之古訓(xùn),故作為后來人只能嘆息一聲“有緣無份”,以抒感慨罷了。然,故事如果到這里戛然而止了的話,就不會被流傳千古了。
紹興21年的春天,陸游獨自一人前往沈園游玩,卻巧遇了已改嫁趙士程的唐琬??匆娝麄兎蚱拶墒滞?,想起惜日自己和唐琬在沈園的場景,惆悵不已,于是有了第一闕《釵頭鳳》。故事里說,唐琬見之,感慨萬千,遂一病不起,病中填《釵頭鳳》以答之,后即郁郁而終!
我之所以加上“故事里說”,實因第二闕《釵頭鳳》是否為唐琬病中所填,至今仍是一個謎也。事實是,紹興古城內(nèi)的沈園因此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而名聲大噪矣。
我沒有去過沈園,但知道園內(nèi)碑廊上刻有兩闕《釵頭鳳》,它們在那里給游客們講述一個近千年以前的、并永不會老去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