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荷·煙火】白馬牙(散文)
老宅的后院是綠色的世界。二門內(nèi)外,距離水井近的地方,自然是蔬菜,黃瓜豆角、菠菜、韭菜之類,兩三天就要澆一次水。在往北,種的是旱煙、玉米,澆水不用太勤,實在旱的時候,澆次水即可。玉米的品種叫白馬牙。每年,父親總要留出一分地的地方,種上白馬牙。自己留種,年年種。
認(rèn)識農(nóng)作物中的玉米,我就是從白馬牙開始的。白馬牙,也是我吃到的最早的玉米。它陪伴著我的童年。它的存在,就如同我家那幢古老的草房,也如同我家那眼古老的水井。說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也不知道它們存在多少年了,但就是這么天天豐富著我舌尖的記憶,緊緊地連著我的生活。
第一次聽到白馬牙這個名字時,我感到有些驚奇,甚至有些玄妙。一種提供給我們吃的糧食,為什么以馬的牙齒命名?是白馬的牙,還是馬的白牙?等到那年秋后,媽媽搓下玉米粒,我拿起幾個籽粒細(xì)看時,才不由驚嘆先輩們無限的想像力了。籽粒碩大、潔白、堅硬、飽滿,上寬下窄,頂部微微凹陷,真是像極年輕力壯駿馬的牙齒。長在棒子上像一排,搓下單個籽粒像一顆。在我們冀東,種植普遍的玉米,竟然和勤于農(nóng)耕的馬的牙齒發(fā)生某種聯(lián)系,這絕對不是巧合,我想是它們共同與土地結(jié)緣的結(jié)果。
白馬牙的秸桿長得高大壯實,在我家北院,像一片小樹林,遠(yuǎn)遠(yuǎn)高過門口的籬笆。它的根系非常發(fā)達(dá),從秸桿底部距離地面一拳頭高的地方,就放射性地長出四五支根子。這些根子,呈紅褐色,像眷戀著土地的小生靈一樣,深深地扎進(jìn)地里,同本就發(fā)育在土地里的根,構(gòu)成龐大的根系,支撐起高高的玉米根莖??吹竭@些根,總要讓我想起一棵偉岸的楊樹,或想起一個種地的壯漢的雙手。白馬牙玉米的節(jié)間也長,如同竹子,有半尺多。一片片的葉片,修長、寬闊、厚實,從突出的節(jié)瘤處以四十五度角的斜度,刺向空中,如同一把把綠色的利劍。銀灰色的花穗開在頂上,像在招呼飛過的麻雀。玉米壟是南北走向的,燦爛的陽光照耀在葉片上,閃出油綠的光。有時一陣微風(fēng)吹來,葉片晃動,發(fā)出窸窸窣窣的響聲,像是它們在竊竊私語。每株玉米,都長有兩個玉米棒子,一上一下,一大一小,分布在兩側(cè)。玉米棒子被一身綠色的衣裳包裹著,棒子頂部露出潔白的一節(jié),頂著一束棕白相間的胡須??粗苁怯H切。
這些玉米,是我一天天看著長高的。小的時候,都是父親和二哥播種。大一點的時候,父親就招呼我?guī)兔α?。先將土地翻松翻軟,刨出一個個碗大的土埯子,然后往埯子里撒上底肥,點上兩三個玉米種子,再用力踩一下,最后澆水埋實,這埯子玉米就種上了。一分地,可以種上幾百株玉米。往土埯子里撒種,我們叫點種。這都是父親的事。他用手點著種,兩腳跟進(jìn)踩實,態(tài)度很嚴(yán)肅,甚至很神圣,隨著腳步向前,大腿根部的褲子磨出輕輕的響聲。父親用這種原始的方式,把種子撒進(jìn)土地,延續(xù)著玉米的生命,也延續(xù)著家里的日子。底肥,當(dāng)然是有機(jī)的,發(fā)酵后的人糞尿拌土,曬干搗碎后即可。雞糞、牛糞、牲畜糞、草木灰等,也都是上好的有機(jī)肥料。水,自然來自院子里的那眼水井。
株距行距差不多一般寬,有小一尺的樣子。后來雜交玉米種子出現(xiàn)了,生產(chǎn)隊成片的播種,株距行距小多了,產(chǎn)量大幅提高,但做出來的粥、餅子,遠(yuǎn)遠(yuǎn)沒有白馬牙的好吃。
煮玉米,是玉米的一種經(jīng)典吃法,幾乎人見人愛。玉米七八分熟的時候,漿水飽滿,指甲在玉米粒上一刺,有奶樣的汁液流出,這是煮玉米的最好時機(jī)了?!案赂隆边ㄏ聨讉€,去皮去胡,涼水洗下,就下鍋煮了。為了省火,媽媽一般不是專門燒水煮玉米,而是把玉米放在粥鍋里,一塊煮。粥熬熟了,玉米也熟了。撈出來,用水沖沖,筷子穿上,就可大口的享用了。香甜津道、皮薄爽嫩,還有些微的粘性,是白馬牙玉米煮著吃的最大特點了。我吃得急,嘴上總是沾不少玉米芯。但這樣的好時光并不多。一則好吃則費,大人認(rèn)為煮玉米不能當(dāng)正經(jīng)飯吃,舍不得;二則玉米很快成熟,可以煮吃的時間不過三五天。
烤玉米,是我最得意的吃法。八分熟以上,水分減少,指甲一刺,沒有明顯漿水流出,就是燒烤吃的最佳時機(jī)了。埋在莊稼秸桿柴火里可以,但烤出來的玉米生熟不均勻,且表面漆黑,還沾有不少焦土在表面,牙磣。最好的火是煤火,那種不起大火苗的次一點煤或無煙煤最好。媽媽做飯,風(fēng)箱“咕噠咕噠”響著。我把兩個玉米棒子放到灶火兩邊,用煤鏟不停地翻轉(zhuǎn)玉米棒子。我彎腰撅腚,面朝灶膛,兩手忙乎,早已大汗淋漓。七八分鐘的功夫,兩個玉米棒子就熟了。扒拉出來,嘿,潔白的玉米粒已呈淡黃,閃著微弱的光,放射出一股熱氣,直沖面頰。我哪顧這些,早拿起一個棒子,倒著手,吹著哈氣,嘻哈嘻哈地啃起來。媽媽在旁邊一個勁地說:“著哪家子急,小心燙壞嘴!”我說:“真好吃,真好吃!”烤完的玉米,更香更津道,有嚼頭,特別有一種煤火的土味,讓我總是回味無窮。
小賣部有餅干、糖球、蜜棗等幾樣兒童食品,但媽媽沒有錢給我們買。煮玉米、烤玉米、還有烤螞蚱、烤白薯,我覺得是我那小時候最好的零食了。
白馬牙玉米最常規(guī)的吃法,還是熬粥和貼餅子。最早是軋碾子,以后是小電磨。把玉米粒搓成渣子,打成面子,分別熬粥和貼餅子。玉米粥粘糊如膠,玉米餅子津道如皮,而且絕對香。那時沒有多少細(xì)糧,白薯、白薯面、雜交玉米、雜交高粱等,我早就倒了胃口,但白馬牙玉米粥、玉米餅子,我沒有吃夠。它有令人不能忘懷的香味和口感。
粗糧細(xì)作,不是廚師的專利,而是普通百姓的發(fā)明。不知是媽媽的獨創(chuàng),還是媽媽從鄰居對門嬸子大娘那里學(xué)習(xí)而來,媽媽曾幾次用白馬牙玉米渣和面,給我們做玉米渣餡饃饃吃。把玉米渣用開水泡軟,再蒸成半熟,加蔥花、菜丁、油鹽,當(dāng)餡;開水燙好玉米面,趁著粘性,把玉米渣包嚴(yán)包實,像貼菜饃饃一樣貼在熱鍋上,蓋鍋,燒火,蒸熟。吃起來,外皮柔軟,內(nèi)里香糯,比死面玉米餅子軟和多了,比野菜餡菜饃饃頂餓多了。這種吃法,我沒在別處吃過,離開家鄉(xiāng)以后也永遠(yuǎn)沒再吃過,但我至今沒忘那個味道。
是不是只有白馬牙的玉米渣可以做餡?咬著這樣的饃饃,覺得媽媽如此偉大。
有十幾年來的時間里,村里好多姑娘學(xué)會了用玉米皮子擰蒲墩。就地取材。一個是用來自家坐,燒火、吃飯、看露天電影、在當(dāng)街歇涼等,拎個厚實柔軟的蒲墩坐下,隔涼擋熱,很是舒適。二是去售賣,每天晚上擰一個,擰到十幾個,就綁上自行車,到市居民小區(qū)里,到農(nóng)村大集上去賣,小的四五角錢一個,大的塊八角一個,給自己換個頭巾錢,給家里換個油鹽醬醋錢。白馬牙玉米棒子個頭粗大,包裹它的皮子也就又寬又長,是擰蒲墩的上等材料。玉米棒子外面的兩層,有些脆,缺少彈性,就入了灶膛。里邊的四五層,就全部可以用來擰蒲墩了。我有個妹妹寄養(yǎng)到姨家去了,我成了家里最小又不是下地的好勞力,媽媽就把擰蒲墩的任務(wù),讓我擔(dān)起來。生產(chǎn)隊分的,家里自產(chǎn)的,也是一大堆玉米皮子,一點也舍不得燒掉。把皮子揪好捋順,用熱水熏軟,放在臉盆里,我就盤腿坐在土炕上,打結(jié)擰蒲墩了。潔白柔韌的玉米皮,在我雙手的擺弄下,翻飛舞動,像蝴蝶展翅,像蜜蜂采花。兩三個小時之后,就收口成型了。三道腰,藝術(shù)品一般。大都在冬季的晚上操作,兩三個月下來,我的手指肚早就磨亮磨薄,發(fā)干發(fā)澀,疼痛難忍了,但每每賣回幾元錢,買點好吃的,買支新鉛筆,我就把疼痛忘記了。
不知從何時起,吃的玉米渣、面,就全都是雜交玉米了。和白馬牙的比,大相徑庭。
去年春節(jié),一個外甥女女婿給我拜年,酒水之外,還有一袋玉米渣,說是白馬牙玉米碾的。我熬粥一喝,果然是小時候家里種白馬牙時的味道。他說是山區(qū)一個朋友自家種的。又有人找到并恢復(fù)耕種這個品種了,真好!
(20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