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岸】表(隨筆)
在中國的領導階層,要是論資排輩的話,最小的就是社區(qū)了;以前人們愛形容縣官是七品芝麻官,用芝麻來形容說明了什么?就是太小的意思;可現代社區(qū)的干部連芝麻官都不夠,從級別上與芝麻官還差好幾級呢;誰都看不上眼,誰都不拿當回事。但有一樣讓人們比較贊賞的就是,在一職難求的當代,不用行賄走后門找工作的地方,應該就是社區(qū)了,人們把它看作是中國大地上唯一的一片“凈土?!币彩钦夜ぷ鳑]有門路的大學生,兜底的地方,實在找不到工作了,到社區(qū)去上班,也比在家閑著,讓一圈人瞅著都鬧心強。
但人們也明白,這片成為“凈土”的社區(qū),并不是因為哪個干部管理的好,也不是因它的門檻太高,誰都高攀不起。而是社區(qū)的干部官銜太小了,再分有點出路的大學生,也不愿在社區(qū)工作,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幾乎都認識,讓自己的掉價人盡皆知,大白于天下,也不是什么好事。在現代,無論任何部門,只要不被求職大軍的大學生糊上,不但是非少,還不擁擠。
但聽說最近這幾年與以前也不一樣了,沒有工作的大學畢業(yè)生太多了,再加上又多出了現在的什么簡師,專升本等考大學的門路五花八門,讓求職的大學生鋪天蓋地,老百姓的一句土話,大學生都用耙子摟了。
因求職的大學生供大于求,讓社區(qū)這個不起眼的地方,時來運轉,再也不是什么不起眼的地方了,也在往先進行列里擠,跟上了時代的步伐,再也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地方了。
據傳說,現在不但多了一道“門檻費”,也像社會上其他行業(yè)一樣,隱形交易的價碼也在一路飆升。原來是解決那些沒有門路,經濟條件又不雄厚的大學生,就業(yè)的地方。不用求人,不用花錢就能進去。聽說現在也不行了,大學生一年比一年多,原來最不起眼,最讓人瞧不起的地方,現在也變成了香餑餑。據聽說,沒有個幾萬塊錢的“孝敬款”做敲門磚,就連這個門檻也進不去了。
找工作花錢,以前沒有聽說過,現在就是聽說了,我也不太相信。因為,我是從毛澤東時代走過來的人,對那個官清民潔的時代留有深刻的任象。再說了,工作崗位那是國家建設與發(fā)展而用人的地方,只有品德兼優(yōu),有真才實學,有能力,愛國又敬業(yè)的人才能勝任,選拔用人的標準應該是品德和才能,而不應該是錢。
這是一氣之下發(fā)點牢騷,說的也是氣話。實際是因年齡的原因,對社會上那些看不慣的事,我也就裝作沒看見。雖然沒老糊涂,但自己的半斤八兩還是很清楚的,又聾又盲,晚上睡覺,第二天能不能再睜開眼睛都是個未知數,已經到了論天活了的時候了,管自己都費勁,還能管什么事?
我們這個地區(qū)的社區(qū),是動遷以后的產物,最開始時,類似于農村的村委會,大多數人,也是原來村委會那些人,動遷以后,來了一個華麗轉身,人們都稱呼他們?yōu)樯鐓^(qū)干部。唯一不同的是,農村的村委會主要管理的是農業(yè)生產,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等一系列雜七雜八的事。因分產到戶后,所有農業(yè)生產都由農民自己安排,自己管理,讓村干部省了不少心。還有農民住的都是一家一戶的民房,單門獨院,房前屋后多大面積,鄰里之間多遠的距離,村委會賬面上都寫得清清楚楚,一旦發(fā)生糾紛,一查底賬就知道,誰想混來都不行。
而社區(qū)就不一樣了,多少家一根管道供水,一根管道供氣,一根管道取暖,一根管道跑臟水,一個小區(qū)就是一個大整體,唇齒相依,骨肉相連。一家下水道堵了,整個樓口都受害。地底下供水管壞了,全小區(qū)都得停水。一根電線出了問題,全小區(qū)都得沒電,這就是現代社區(qū)與原來農村的區(qū)別。
我住的是只有七棟小樓的小區(qū),初建時起的名字叫“樣板新村”,這還是小名,為了慎重起見,大名還沒有蘊漾出來呢,就出差頭了!實際上,基層恐怕還沒有這個權力,就是基層有高人起出來,恐怕也得上級領導點頭批準,還有可能是主要領導給親自起名,這是當時村里和鄉(xiāng)區(qū)最盼望的結果。因為這個村原來是一個多年的典型大隊,上級領導非常重視?,F在要建的是“樣板村”,這個樣板推廣到多大面?是全省還是全市?達到多高的水平?因它的特殊原因,村里干部還不太清楚。但有一樣是可以肯定的,建樣板村的錢,不是市里給拿,就是省里給拿。就是不全拿,最低也是一半。
那是一個高度集中的年代,要想成全一件事,比刮風來的都快,只要上頭一聲令下,各層的領導,誰都不甘落后,就像比賽一樣,爭先恐后的支援。
樣板村是新生事物,也是時代的驕子,它的面世不但意義重大,更是“政績”非凡。因它是時代的寵兒,對它的方方面面都額外的講究,起名更是大事,得讓它頂著光鮮,亮麗,耀眼的名字登場。
雖然名字簡單,會起名的人有道是,可中國歷來就有論資排輩的習慣,無論是什么事,都要與權力輩分,關系網等掛鉤,把十分的簡單都變成了十分的復雜深奧。
樣板村就更不例外了,起名也意味著揚名,人生誰不愿意揚名四海呀!一旦樣板村真的推出去了,像“大愛”一樣揚名全國,或者像“防身”一樣揚名全省,樣板村的名字是誰起的,那就更有“說道”了!
樣板村的開工儀式非常隆重,省市領導大塊頭的人物來了不少,可名字還沒有起出來呢。
還好,小名樣板村也很時尚,還有概括性,先擱它頂著,建完了再起名,也沒有什么大害處。
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因某個領導犯了錯誤,樣板村蓋四棟樓就停工了,后來有個有能力有膽略的農民企業(yè)家,又蓋了三棟小樓,共計七棟小樓,一百多戶。后來因房地產業(yè)風起云涌,周邊大塊土地被大開發(fā)商買下,開發(fā)商都愿意用沒有地面物一碼平川的好地,不用拆遷,不跟老百姓打交道,即省工又省料,少了很多的麻煩。
發(fā)展地產最狂熱的那個年代,當地居民和政府部門都把開發(fā)商看作是給送錢來的財神爺,上邊像寶貝似的捧著,下邊像祖宗似的供著。凡是開發(fā)商提出的條件,不管合理不合理,合法不合法,合適不合適的都答應。很多地產商都在挖空心思的牽著政府部門的鼻子走。時間一長,把現在的大佬們都慣成了目無黨規(guī)國法,把政府部門當作保護傘,毫無顧忌,肆意妄為,老子天下第一的這些臭毛病。
中國有句老話叫新親戚炕頭做,后親戚望門過。有了送錢的大財神爺,其它的都不拿當回事了。凡事人都有個唯利是圖的通病,因開發(fā)商是爺,鴿子都愛往亮處飛,人就更有眼力見了。有能力的人都圍著爺轉,就讓剛開工的某某老樓成了娘不喜歡,父不愛的棄管小區(qū),也算是半拉子工程。
實際上,它連半拉子工程都不夠,只是剛開個頭。人們一看它是一個上無依下無靠,缺爹少娘的小字輩,名都不愛給它起了,當地人都管它叫某某老樓。后來因幾個新小區(qū)的建成,在一個比較大的小區(qū)成立了社區(qū),某某老樓也成了新小區(qū)的一名最讓人看不上的成員。
到現在我在某某老樓已經住了二十來年了,但與社區(qū)干部打交道還是很少。記得,第一次找社區(qū)干部是因為我家后邊醫(yī)院冒黑煙,弄得我們家都不敢開窗戶,孩子沒有時間,我只好自己去找。那可能是201幾年的事,我二十歲結婚到現在,在這個地區(qū)已經生活了幾十年,絕對不是吹牛的話,這個地方的犄角旮旯我閉著眼睛都能找到。但這次找社區(qū),我還是邊走邊打聽的一路找來。
現實讓我領略到中國是真正的地大物博,這邊拆,那邊建,動遷的村子,當年村民們就住進了樓房。瞬間,讓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由原來的靠煙筒冒煙吃飯,跟著太陽走,與雞豬鴨鵝在一處空間里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樓上樓下電燈電話,靠按電鈕開關吃飯,過上了向往已久的城市生活。因此事讓我領略到,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個審慎的態(tài)度,不能搞一窩蜂,一旦形成一窩蜂,造成不好控制的局面,這個人口大國,就會損失慘重。
原來是有事找大隊,現在是有事找社區(qū)。我們那個地區(qū)的居民大都是由農轉非的農民,社區(qū)工作,面對的都是最底層的老百姓。
因為這一帶變化太大了!用快速來形容這個地區(qū)的發(fā)展速度都不準確,應該用神速。在我的印象里從2007年開始,也就幾年的時間,在這個地區(qū),我腦海里過去的印象幾乎都沒有了!再加上年齡大了的原因,無論上哪去都得有人導航。這次找社區(qū)是孩子太忙了,實在抽不出身,才讓我像“瞎撞”一樣,跌跌撞撞地找來。
社區(qū)那時人很少,屋子里只有幾個人。在那里還遇到了原來一個村的熟人,他把我領到一個領導辦公的小屋,把我的問題反映給一個大高個,大約四十歲左右的男領導。那個領導聽完后,就組織了幾個人,跟著我來到我家房后,看完現場后,隨后就去找醫(yī)院的領導,他們是如何與醫(yī)院領導交涉,怎么談的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從那以后很長時間不冒黑煙了。
第二次是2018年,因我們住的是半拉子工程都不夠的小區(qū),有很多建筑程序還沒完善。因小區(qū)沒安水表,自來水公司也沒要水費。那時小開荒泛濫成災,從春天開始為了澆小開荒,自來水到處橫流,浪費水現象非常嚴重。水利部門不得不收費。收費標準,以兩個人為基數。一個人也交兩個人的,五六口人也交兩個人的。戶口本都不好使,還讓我們獨居老人到社區(qū)開確實是一人獨居的證明。
這次去社區(qū)的變化,社區(qū)里的人比上次多很多,唯一的一個大屋里黑壓壓地做了一屋子的人。大部分還都是年輕人,女孩子比男孩子要多。他們都在低頭忙寫字,我們的到來他們好像沒看見一樣,全神貫注,一點反應都沒有??吹饺绱藞雒?,我媽呀一聲:“這怎么這么多人呢?”同去的老趙告訴我,說他們都在填表,現在的干部只要把表填好就行了,一群小孩子,他們會管什么?一個小家都竟事呢!何況是一個好幾千人的大小區(qū)呀!一群小孩子能管好嗎?
我說:“有多少表要填納?讓一屋子的人都在忙?”
和我一同來的愛東家走,西家竄,哪有事都到場,人送外號小廣播,查界神的老李太太說:“你呀老不出門,都呆傻了,什么都不知道?,F在的基層干部,跟以前的不一樣了,毛澤東時代的基層干部,總去下邊檢查工作,工作做好的現場會,工作干不好的現場會總開,好的隨時表揚,不好的及時批評,對屢教不改不稱職的,不行就換掉。你看現在,這一屋子全是大學剛畢業(yè)的小孩子,一點工作經驗沒有,除了填表以外他們會干什么呀?實際上社區(qū)的工作千頭萬緒最繁忙,吃喝拉撒住都得管,你看現在誰管了?他們能管好嗎?小門小戶的當家人都不好當,何況多少千人的大小區(qū)呀!”
我說:“那現在的干部干啥呢?”
老李太太又說:現在的干部就是忙做表填表,上邊看表,下邊填表,上下級都在表上下功夫做文章,實際工作很少干。哪個崗位上都是人員多,工作效率低。但干不干無人管,才造成多人頭少效率的局面。
上頭也沒人來檢查工作,他們的“宏偉”計劃都在表上做文章,表做到位了,發(fā)到下面,不論真假,下面及時填報,上下級配合默契,工作也就完成了。
聽了老李太太的高論,把我嚇了一跳,腦門都冒汗了!隨后我又習慣性的媽呀了一聲……